孔子姓什么?公务员考试中一道简单的送分题,却难倒了大部分考生

发布时间:2024-08-20 18:47  浏览量:27

考上公务员,端上铁饭碗。

现如今的社会中,不少人都将公务员列为人生未来的终极选择,但要想上岸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每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真正能走过去的着实寥寥无几。

不过即便这条路很是艰难,依然会有无数人前赴后继,毕竟一旦上岸,前途无限。

为了能够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刷题则成为了考生必备的生活模式,只是悲催的是,考生们永远看不到出题老师所挖的坑……

而在一次公务员考试中,却出了一道看似送分的题:

孔子姓什么?

很多考生觉得这题根本没有难度,孔子不就是姓孔吗,这真是So easy!

可是仔细一想,这可是公务员考试,又不是小学生的月考,不知不觉只能看向这个问题之下所给的四个选项:

孔、子、李、老。

大部分考生看了看选项还是选择了“孔”,也有些人觉得这题可能有坑,可怎么着都不可能是“子”,于是就选择了“李”或“老”,只有极少数的人闭着眼睛选择了“子”。

姓氏是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最早应起源于部落名称或者部落首领的名字,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区别不同的部落以及方便部落后代进行通婚。

只是在姓氏文化中,最初的姓和氏并不是同一意思,更不是我们现在所以为的单指姓什么。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用通俗的话来说,氏是姓的分支,有了姓之后,才慢慢衍生出氏,以此来区别同姓之人不同分支的子孙后代。

举个例子,众所周知,秦始皇的姓氏是嬴姓赵氏,而赵氏就是嬴姓中的一个分支,除了赵氏之外,嬴姓还分出了徐、江、秦、马、黄等十三个姓氏,它们合在一起统称为嬴姓十四氏。

到了秦汉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本有别的姓与氏便逐渐合为一体了,进而形成了我们现在还在沿用的姓,而实际上我们现在所用的姓,其意义更偏向于先秦时期的氏。

而孔子既然是先秦之人,所以他的姓和氏,自然也得放在那个时代来研究,而查阅史籍,我们便能得知孔子真正的姓氏为子姓孔氏。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子姓在历史中很少见,毕竟如果姓子,怎么着都觉是低人一头。

其实,子姓的地位非常高,是上古姓之一,根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

商始祖偰,为舜之司徒,受封于商,赐姓子。

这也就是说,子姓的始祖名叫偰,他出生在殷水,便以“殷”为姓,后来由于辅佐大禹治水有功, 被舜帝封在商地并赐姓为“子”。

子偰的后代成汤后来取代夏朝,建立起殷商王朝,子姓便得以发扬光大,成为了天下之中无可争议的第一姓,比如说我们众所周知的商纣王的真名就是叫子受。

当时的姓代表着身份和地位,那可不是谁想姓什么就姓什么的,既然孔子姓“子”,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孔子拥有殷商王室的血统。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之后,为了安抚殷商贵族,便将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分封到现今的商丘,并在那建立起了宋国,子姓也得以在宋国贵族中代代相传。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姓一族的子孙后代愈发多了起来,于是根据古代姓氏的规则,子姓也开始衍生氏族。

殷、祖、武、丁、汤、邓、商、侯、彭、陶等等都是子姓的分支氏族,当然也包括孔氏。

孔氏的得姓始祖是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的大夫,曾官至大司马,在那个讲究血统和出身的时代,孔父嘉能当上大司马,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他拥有殷商王室的血统。

只是可悲的是孔父嘉在宋朝宫廷内乱之中被太宰华督所杀,这样一来孔父嘉的后人只得夹着尾巴做人,等到了孔子父亲叔梁纥这一代时,孔氏之人在宋国实在呆不下去了,便逃去了鲁国。

叔梁纥在鲁国也很快得到了重用,以至于还被称之为鲁国三虎将之一。

叔梁纥在鲁国站稳脚跟之后,也在鲁国娶妻生子,他的正妻为他生下了九个女儿却没有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只是孟皮天生残疾。

为了传承后代,叔梁纥便请求纳颜氏的女儿,当时颜氏的小女儿颜徽在不足二十岁,叔梁纥却已经六十六岁,两人结合与礼不合,两人在尼丘山野合生子,便为他取名为“丘”,字“仲尼”。

等到姓氏逐步合一之后,孔子的姓渐渐被人遗忘,单单以氏称之,于是便有了“孔丘”之名流传至今……

参考文献:《古今姓氏书辩证》、《史记》等。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