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品 | 2025五一国际劳动节专题大展
发布时间:2025-05-27 09:56 浏览量:19
前言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彰显劳动价值、礼赞奋斗精神的特殊时刻,我们满怀敬意与热忱,开启这场艺术的线上探索之旅。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动力;艺术,则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瑰宝,是灵魂深处情感与思想的诗意表达。
艺术家是时代记录者,用画笔捕捉着时代脉搏的跳动,将劳动人民的坚韧不拔、拼搏奋进,将社会变革中的波澜壮阔、细微变迁,一一呈现在画布之上。无论是笔触间流淌的时代印记,色彩中凝固的生命律动,还是光影里沉淀的人文哲思,艺术始终以多元姿态诠释着劳动精神的内核——那份对世界的深情凝视,对生命的热烈表达,对美好的永恒追寻。
艺术正以其独特的话语体系,完成对劳动价值的史诗性书写,以艺术为媒介,叩问创造的本质、探索精神的重量,在劳动与艺术的交响中,重构当代文明的深层对话。
本次线上专题大展旨在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以及贯穿其中对劳动精神的深刻诠释与弘扬。将这些凝聚着艺术家心血的佳作汇聚一堂,希望能带领观众走进艺术的劳动世界,感受艺术家们的热忱与执着,共同致敬每一位用双手创造价值、用艺术点亮生活的劳动者,也致敬这个伟大的劳动时代 。愿艺术之光与劳动之魂共铸新时代的精神丰碑,为中国式现代化征程注入磅礴的美学力量。
黄品,现仼北京三六九名人书画院院长,中国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易品轩文物鉴定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夏民族皇家珍宝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高级文物鉴定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书法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央视CCTV《华夏之声》书画名家艺术导师,国宾礼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委员会高级顾问。
个人荣誉:
2008年5米长卷《沁园春雪》获“全国书画家井冈山邀请展金奖"
2008年书法《云海》获“中日友好文化艺术交流展铜奖”
2009年书法《墨舞》获“全国实力派中老年书法家提名展银奖"
2010年《草书唐诗四条屏》入围“中国国礼推荐收藏品”
2011年书法《沁园春雪》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5年篆书《世界有七宝》获“滕王阁杯第11届文化艺术大赛二等奖”
2017年《天行健》获“全国第5届中国梦想杯金奖"
2018年《草书对联》入选“十九大主题邮品”
2019年书法《无欲则刚》被国家发改委收藏
2019年《草书对联》获“全国第13届书画名人杯大赛银奖"
2019年获得"建国70周年社会贡献功勋人物”称号
2020年获得“中国艺术杰出模范人物”称号
2021年书法《惠风和畅》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2021年《新雷》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21年草书《沁园春雪》荣获“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金奖”
2021年春季拍卖会四尺整张“舍得"拍卖成交43、8万。“天行健”拍卖成交49、8万!
2021年书法《甲骨精神〉》在迪拜获“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金奖”。
2022年书法《约客》获得“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金奖”
2022年被评为《中国百强书画家》
2022年被评为《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
2022年被授予《中国最具收藏价值奖》
2022年获得《德艺双馨书画名家》称号
2023年20件书法作品入选《中国名家大作》,由中国邮政、澳门邮政同步发行《当代名家限量版邮册》
2023年被CCTV《华夏之声》书画名家栏目聘请为客座教授
2024年青绿山水《渔家晨曦》以106万拍卖成交
2024年被环球书画艺术联谊网评定荣获《全球艺术投资颠峰奖》
2024年获得《2024年度百佳艺术家》荣誉称号
黄品从1976年起先后师承陈仲明、尉天池、林散之先生,不仅五体皆能,诗书画印更是四绝,享有“延令四绝上人”之称。行书作品笔划清秀,生动活泼。隶书沉着稳健之中彰显金石之韵味,轻盈俊秀之中又见汉简之灵巧。小篆婉丽秀气,大篆中规之中又见奇俏。草书迭荡起伏,奇象险出,千变万化而不失其根本。人物画线条笔墨融合而形神兼备,山水作品旑丽之中的用线用墨用彩让人心旷神怡。尤其是独创的新青绿山水画风,打破传统构图、用色、线条造型的固化形式,以现代简洁、明快、清雅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当代数据时代的人文气息,传递出全新的宇宙能量信息场。自作诗词新意隽永,意趣盎然,是当代少见的多才多艺的艺术名家。
黄品:笔尖上的文化行者——从传统书画到艺术金融的破界传奇
一、泰州文脉孕育的艺术基因:在墨香中叩问古今
江苏泰州,这座流淌着千年文脉的古城,于1963年迎来了一位未来将在书画与文化产业领域掀起波澜的人物——黄品。青砖灰瓦间的古老书院、溱潼会船的震天锣鼓、评话昆曲的抑扬顿挫,构成了他童年的文化背景。启蒙恩师陈仲明的画室,是他艺术征程的起点。当少年黄品第一次在毛边纸上临摹《富春山居图》,水墨在砚池中晕开的涟漪,恰似他未来艺术生涯的预演。“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恩师的严格教导下,他从“永字八法”的基础笔画练起,在《兰亭序》的摹写中体悟魏晋风骨,于《韩熙载夜宴图》的线条里探寻唐宋气象,传统书画的精髓如血脉般融入他的艺术基因。
二、学院深造与跨界积淀:在碰撞中重构艺术坐标系
中央工艺美院的求学时光,为黄品打开了一扇通往多元艺术世界的大门。在这里,他白天研习西方绘画的光影技法,夜晚醉心于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在素描课堂上解析人体解剖结构,在篆刻实验室里追溯商周金文脉络。“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他将学院派的严谨与传统书画的写意融会贯通,形成了“传统为骨,现代为翼”的创作理念。而十八年职业经理人生涯,更成为他艺术跨界的关键转折——在海尔家居主导空间设计时,他学会用“留白”理念重构现代家居美学;在元亨利中式装饰担任顾问期间,他将明式家具的极简线条融入书画构图。这段“艺术+商业”的独特经历,让他深刻理解: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孤芳自赏,而是与时代同频共振。
三、五体皆精的笔墨突围:在传承中开创艺术新境
黄品的书法,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他的行书取法二王,却在《惠风和畅》中注入米芾“刷字”的爽利,笔势如曲水流觞,暗藏现代设计的韵律;隶书以《张迁碑》为基,参以伊秉绶的庙堂之气,《天行健》中“健”字的竖画如青铜柱石,稳健中透着建筑般的结构美感;最具突破性的甲骨文创作,将商代甲骨的契刻痕迹与西周金文的圆融笔法结合,2023年迪拜获奖的《甲骨精神》系列,单刀刻就的“龙”“凤”等字,仿佛让3000年前的甲骨占卜场景重现眼前。
绘画领域,他开创的“新青绿山水”堪称当代水墨的破界之作。在《渔家晨曦》中,他以焦墨速写勾勒渔船轮廓,用石青泼彩渲染远山云雾,传统水墨的“墨分五色”与现代抽象的色块构成奇妙碰撞;《夏日乐游》里,留白手法与莫兰迪色系的结合,让古典山水焕发出清新的现代气息。而“诗书画印四绝合一”的创作理念,更让他的作品成为立体的文化载体——《沁园春·雪》书法长卷中,毛泽东诗词的豪迈、黄品自作跋文的细腻、秦汉风格的篆刻印章,共同编织成一幅流动的文化长卷。
四、艺术金融的破圈实践:让千年墨宝成为时代资产
2010年后,黄品的身份从“艺术家”向“文化产业革新者”悄然转变。作为中国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他主导制定《古代艺术品非触摸式年代检测标准》,将热释光分析、碳十四检测等科技手段引入传统鉴定,破解了“眼学鉴定”的主观性难题。在北枫文化传媒,他创新性推出“艺术品工商实缴”模式——藏家可将经权威评估的书画作品作为注册资本注入企业,2024年某科技公司以黄品《青绿山水》完成1500万元实缴,标志着艺术品从“文化藏品”向“金融资产”的跨越。
他构建的“艺术品金融全产业链”更具划时代意义:鉴定环节依托观沧海文物鉴定中心的专家团队,评估环节引入国际通行的SWOT分析模型,交易环节搭建线上大数据平台,实现艺术品的跨境流通与数字版权认证。2021年,藏家王先生以《舍得》书法作品(评估价43.8万元)获得银行26万元贷款,开创了“艺术品质押融资”的先河;2024年上线的“中国文化艺术交易中心”平台,已吸引3万商户入驻,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成为文化产业数字化的标杆案例。
五、国际舞台的文化发声:让中国笔墨对话世界
黄品的艺术影响力早已超越国界。2021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他的甲骨文书法《文明互鉴》前,阿联酋文化部长阿卜杜拉驻足良久:“这些刻在龟甲上的文字,与阿拉伯的楔形文字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基因密码。”2023年巴黎个展“水墨的哲学”中,《道德经》书法长卷以抽象水墨诠释东方智慧,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的弟子玛丽·杜拉斯感叹:“在黄先生的笔下,老子的‘道’不再是文字,而是可感知的视觉诗篇。”
他的作品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硬通货”: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收藏《和而不同》书法,新加坡国立大学将《云海》作为汉学研究的视觉教材,中国驻美大使馆以《松风》赠送给硅谷科技领袖。2024年,他受邀为APEC峰会创作的《共赢天下》青绿山水,以长江、密西西比河为构图元素,传统皴法与现代水墨交融,完美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六、时代担当的多维书写:艺术背后的文化使命
在三六九名人书画院的开幕式上,黄品曾说:“艺术家的笔,不仅要绘山水,更要绘时代。”他发起的“千校万师艺术工程”,已为全国2000所中小学培训书法教师,让 millions of children 握起毛笔,在临摹《九成宫醴泉铭》中感受汉字之美;他主编的《中国书画金融发展报告》,被纳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案例库,成为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面对AI绘画的挑战,他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技术可以复制线条,但无法复制‘意在笔先’的东方美学;可以生成图像,但无法生成‘胸中有丘壑’的文化厚度。”
这种文化自觉,贯穿于他的每一次创作与革新。当他在故宫修复《千里江山图》青绿颜料配方时,当他推动“数字水墨实验室”将传统笔墨转化为VR场景时,当他在景德镇烧制“新青花”系列瓷器时,始终坚守一个信念:中国书画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文化长河,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结语:在传统与未来之间的摆渡人
站在北京宋庄的工作室落地窗前,黄品凝视着新作《丝路新篇》——画面中,驼铃古道与高铁线路交织,传统水墨的浓淡干湿与数字渲染的光影效果碰撞,远处的敦煌飞天与近处的宇航员遥相呼应。这是他艺术生涯的缩影:左手握着商周甲骨的刻刀,右手拿着数字绘图的平板;脚下是泰州老宅的青石板,目光却望向元宇宙中的艺术星河。“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位从长江边走来的艺术行者,用一支狼毫笔,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艺术与商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流光溢彩的文化桥梁。当水墨遇见区块链,当书法成为金融资产,当青绿山水登上元宇宙,黄品用实践证明:真正的艺术创新,永远始于对文化根脉的深掘,终于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他的故事,是一部当代中国艺术家的破界启示录,更是一曲传统文明在新时代的复兴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