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日落,城墙与可遇不可求的 | 欧洲游记3

发布时间:2025-05-26 15:05  浏览量:18

开始写这篇文章时,我在法国图卢兹,法国时间凌晨。今天早晨去参观了空客Airbus的总部工厂,还有博物馆。在A380的展厅的沙发上还和国内开了一个会。也许很多朋友会觉得这样很烦,打扰了自己参观访学,或者游玩。但其实我很喜欢这种生活与工作融合的状态。因为如果完全没有工作一段时间,我会有一种仿佛处于真空的,失重感。

十几天前,我从上海出发,途径中东国家巴林到达巴黎,在巴黎呆了两天后,驱车(主要是同伴开)北上到达诺曼底大区的诸多城市,包括卡昂,勒阿弗尔等,随后沿着法国的海岸线南下,途径圣纳泽尔,至波尔多,图卢兹。

我们来到了奥马哈海滩,这是二战时,盟军登陆的主战场。虽然天气不错,而且临近夏季,但是海岸边的风力及其强劲,如果是不太好的天气,大概率是可以把人吹起来的。事实上,整个法国靠着英吉利海峡的海岸线都是如此。

在圣纳泽尔参观了纳粹在法国大西洋沿岸建造的四个潜水艇基地之一,在这里停靠着大名鼎鼎的U型潜艇。

站在海边的那一刻,我脑海中出现了初中的历史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诺曼底登陆的故事,她说大西洋防线上,风高浪急,偶尔才有好天气。脑海中的画面足够清晰,包括被刀片刻满字的老式课桌,藏在课桌下面的漫画书都历历在目。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欧洲战场并没有那么重要。我们的共同记忆是淞沪抗战,是南京保卫战,是四行仓库八百壮士这一些。

但对于军事历史爱好者来说,能够亲眼看一下,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而旅行的意义,到达一个地方的一种意义,或许只是将曾经听说过,背诵过,感兴趣过的一个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的过程。那一刻,你感觉到自己的生命与真实的世界多了一丝连接,与时空多了一丝关联。

这几天国内外最大的新闻便是印巴冲突,巴基斯坦用中国战斗机击落了数架印度从法国购买的最先进阵风战斗机,以及大量其他各国生产的飞机和无人机。

这无疑是极大地提振了民族自豪感,网友都说中国军工迎来了自己的DeepSeek时刻。

恰好今天在图卢兹的航空博物馆,我们参观了达索公司生产的幻影III等前几代战斗机,也算一个小小的呼应。

法国人在航空航天工业上仍然是有一定的领先优势的,他们展出的很多类型的飞机,比如超大型运输机(可以运输大飞机核心部件的那种),超大型客机,我们到今天都无法完全自研,而这些展出的飞机很多都是70年代量产,2000年前后就退役的了。也就是说,很多关键技术上,仍有几十年的代差。

在这里我还看到和进入了协和号超音速飞机的真机。这一款飞机在1976年到2003年之间服役,他能够在18000米的高空以2.02倍音速巡航,从巴黎到纽约只需约3小时20分钟,比普通民航客机节省了超过一半的时间。1996年2月7日,协和飞机从伦敦飞抵纽约仅用了2小时52分钟59秒,创下了航班飞行的最快纪录。

中国如今作为空客最大的买家(之一),与法国航空航天工业也有很深入的合作。今天在空客的停机坪,还看到了已经涂上了南方航空logo的崭新的待交付飞机。

中欧关系正处于一个非常微妙和关键的时刻。或许这两年的一些政策变化,将改变未来历史的叙事。

从我个人这一些年,在法国断断续续的游历经验而言,法国人大部分对中国人总体持有友善态度。法国公司在多个领域,持续性地对华投资,帮助中国完成了在这些行业的启蒙。包括但不限于电力,航天,零售,美妆,食品工业,汽车。

远的不说,就怎么讲品牌故事,基本都是法国人教给我们的。当今世界上两大可以全球征税的国家,一个是美国,靠科技和金融收税。一个是法国,靠讲故事(奢侈品,化妆品,红酒等等)

法国作为欧盟的核心国之一,其战略虽已经无力彻底改变世界历史的走向。但他的倾向性足以让现有格局的天平发生一定的倾斜。

我特别喜欢看海。我曾经办的大会也叫《少年与海》。

从大洋路的灿烂千阳,到诺曼底的惊涛骇浪。从太平洋东岸的眺望,到珍珠港的回首,从地中海到黑海。从北极圈的峡湾,到普吉岛的日落。他们都曾给过我留下过巅峰时刻,和念想。他们和当时的人,和事打包进一个记忆的盒子存到了大脑的一个角落。而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封面。

可以这么说,我的消费里有一大半都花在了旅游上,而我有一大半的旅游经费都花在了去看海的路上。

我曾经,对土地有着很深的眷恋。在这片土地上,他演变为对房地产的狂热。一如我们数以亿计的同胞们一样。我们都曾经多多少少参与过那个房地产时代,亢奋,懊恼,痛苦,嫉妒都曾经涌上过心头。

不知从哪一天起,我意识到这些你极度渴望的东西都会变成牢笼,把你死死得绑定在那里。比起这些,大海所代表得远方更为迷人。

人生幸不幸福,其实就是几个决定。而决定本身一部分是对大势的判断,另一部分是观念。

有大海,就得有日落。

虽然好像每一天都有日落。但无论是因为天气,视线遮挡,正在忙等等原因,其实你好好看日落的日子,一年里应该是不会超过30天的。

而日落又是非常短暂的。大概就是那么十几二十分钟。从全盛到消失不见。像极了人生的巅峰时刻。

这次我N次来巴黎后第一次登上埃菲尔铁塔看了日落。恰好碰到一个大晴天,实属运气爆棚了。

以前,要么没有提前订票(票很抢手),要么总是觉得要等待些什么。到了三十五岁时,你大概会意识到有一些东西只是你自己的幻想,它也许会有,也许不会有。它不取决于你,之取决于不可描述的命运。

我买了一张”By stairs”的票,就是自己走楼梯上去,爬到一半我就后悔了。这也太高了。看着别人坐电梯直达,心生羡慕。当然这一切都在登上平台,看到绝美的日落时,烟消云散。

巴黎的发展严格遵循了老城和新城分开发展, 通过照片你可以看到远处是摩天大楼集群,近处几乎保留了历史原样。

经考证,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度蜜月的时候,到过巴黎。想必他们日后提出的新城旧城分开发展的规划,是参考过欧洲经验的。由于埃菲尔铁塔建成于1889年,所以我猜测他们是登上过铁塔看过日落的。

他们还到过位于南法的卡尔卡松城堡。深度参观后并做过点评。

碰巧的是,我这次也去了此处。这座城堡是欧洲现存最大的中世纪城堡。其规模之大,超过了我的想象。

我乘坐火车从图卢兹到达卡尔卡松,到达车站时,开始下大暴雨,那场大暴雨和我高中毕业的夏天所遇到的一样大。在车站避雨时,我想起了那个高中毕业生曾对自己的期许,对事业,爱情的幻想。大多数都落空了。

雨小一点后,我想着因为我要坐最后一班火车回到图卢兹,今天必须登上城堡,于是徒步前进。远远地,我就看到了城堡。结果走了两公里才到外围护城河。

这座城堡从高卢-罗马时代开始建设,大概就是秦始皇那时候吧(如果严谨的来说更早)。你可以理解为就是欧洲的咸阳城还没被毁,经过历代帝王扩建保留到了现在。

现存的西安城墙,是在隋唐部分建筑的基础上,于明代洪武年间开始扩建。

在大雨中,穿过外城,进入内城,登上城墙时,我用相机记录下了所有的画面,远处乌云已经开始散去,近处是58个箭楼塔楼环绕,首尾相接。

当我走完一半时,阳光乍现。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

前些日子,我去了山西大同。城墙边有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这座城市是中国少数采纳了梁林发展建议的。即“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

我想,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大同时,一定会想起他们在法国的岁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什么一定要同时进行?或许是只有在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交互时,再叠加上时空这一坐标轴时,我们才能够真正感受到一种超越金钱,权力的快感和成就感。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在国内了。因为后来的旅途太紧,写不动了。当然不影响你的阅读。因为这几天倒时差的过程中,又梳理来一下,把一些现象和所见所闻串并联了一下。

在波尔多,我们去了新建成的红酒博物馆新馆,其规划结构有一点像在爱尔兰去过的健力士啤酒博物馆。顶层是观景台和bar,可以喝一杯,拍照打卡,把整个参观推向最高潮。

最突出的是他通过各类先进装置将香气是如何混合的复刻了出来。因为众所周知,葡萄酒的品鉴的重要环节就是香气。如果单纯是图片展示基本是只能体现1%。

波尔多地区最核心的产业就是葡萄酒。从1欧元的餐酒到几万欧元的名酒。

比起国内的各种商业性质的展馆,他有一个点足够优秀,就是他并不是单纯为了推销天价酒而搞玄学包装。

另外,波尔多红酒博物馆,是少数有中文语音导览的博物馆之一。在我去过的欧洲十几个国家的博物馆里,绝大多数是没有中文导览的。最多在字云上有一个“欢迎”仅此而已。从这个侧面,我们仍然要清晰得知道,我们距离世界还有一些距离。

在巴黎奥赛博物馆边的一个法餐厅,隔壁桌的老大爷说他的老家在美国加州,他这次来法国的假期是三个月。真的是令人羡慕。

三个月假期是多么小众的词汇。你想想在中国三个月会发生什么?且不说过去那些急速的年份。就拿现在来说,DeepSeek又发新版了。又有人入局外卖大战了。一个高光企业家变成人人喊打的了。

都有可能发生。

别的不说,就我回来三四天,已经做了很多项目,见了很多人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仍然处于市场活跃阶段。

每次旅途的后期,疲惫,孤独,新鲜感丧失,思乡,对自己那坨不大但也不丢失的生意的不放心 都会袭来。

我想 人生有时候,需要一些及时行乐。但一定要克制住那种想一直及时行乐的心。

因为人生最后要靠理想牵引,而不是欲望牵引。

人生要有信念和信仰,而不是单纯的投机主义。

人生要有一个又一个目的地,目的地当然有功利的部分,但也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纯纯的玫瑰色的理想的部分。

年轻时,我以为一次又一次的出发,是单纯对远方的渴望。

但后来我发现,之所以迷恋旅途,是因为在路上时,你才是你,你和世界的关系回到了一种非常简单的形态。你没有了经验主义的教条,没有了原来所属社会关系里的油腻和游刃有余,没有了对任何一条道路的途径依赖。

但我们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出发,更是因为一次又一次想回到最初的地方。

不因远方的迷人,而贬损故乡的日常。

远方固然有诗,但来时路的苟且,也确实是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感兴趣的也可以看之前的:

欧洲游记1:当世界呼啸而过

欧洲游记2 :当东方遇到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