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报推介 陇上菁英(4)·颉江泊
发布时间:2025-05-26 09:06 浏览量:18
主办
甘肃改琴书法教育奖励基金会
书法报社
甘肃改琴书法教育奖励基金会网址
甘肃改琴书法教育奖励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gh_efaf05d5820f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亦是书法重镇。自汉以来,张芝、索靖、梁鹄、仇靖、赵壹等书法名家彪炳史册。进入二十世纪,敦煌写经、汉代简牍等书法遗存为书法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甘肃书法在各级政府和各界友人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家级会员达到500人,省级会员达到5000余人,每年有300多名青年学子考入高校接受书法高等教育。
如今,甘肃又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甘肃书法人的故事,甘肃改琴书法教育奖励基金会、书法报社联合主办学术性、专业性的书法人才推优工程,在《书法报·书画天地》开设“陇上菁英”专栏,对甘肃籍优秀中青年书家陆续进行推介,敬请全国书友批评指正。
——本报编辑部
颉江泊 甘肃甘谷人。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会员、华东师范大学书法博士在读、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师、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嘉峪关市书协副主席。
书法作品曾获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特等奖、甘肃省第九届敦煌文艺奖、中国书法风云榜“黄道周奖·书法新锐奖”等。行书、楷书两体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行书、草书、隶书三体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等。
致敬经典 且行且思
——我所了解的颉江泊
□杨树岳
我关注颉江泊源于2019年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评奖结果,当时获特等奖的有4人,其中竟然有一位甘肃人,他就是颉江泊。
颉江泊并非书法科班出身。他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入职于嘉峪关二中,因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对临帖习字情有独钟,无论何时何地皆笔砚随身,以此为乐事。而真正促使其书法走向专业化的,是入职后的事情。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周围有敦煌写经、汉代简牍等书法遗存,还有张芝、张昶、索靖等先贤的笔墨遗韵。受此书法文化精神的感召,他对书法的传承、发展萌生一种责任和使命。于是,工作之余,他浸淫于临帖、考证、读书、作文。2015年,为了拓展书法视野,汲取先进的书学理念,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书方法,他从西部来到北京,参加了张旭光先生主持的北兰亭书法活动,由此对书法的真谛有了新的认识。随后,他于2016年赴河南偃师参加了张海先生举办的西部行草班,2017年参加了李逸峰教授的西部青年人才培训班,以及2019年的西部书界高研班。学习期间,国内文字学、书学、美学、诗词学、哲学、考古学、社会学、宗教学、敦煌学专家学者先后授业解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颉江泊将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废纸三千”的积累中终有所悟,逐渐能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通过笔墨语言表达出来,很快,他的作品引起了方家的关注。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上,他的行书、楷书双双入展;此后,其作又十多次入展了中国书协举办的单项展。2024年,其行书、草书、隶书三体作品同时入展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
颉江泊的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的李逸峰教授指出:“书法是一棵树,文化是根基、是土壤,根基越深厚,土壤越肥沃,这棵树才能长得愈加茂盛。”他铭记导师的教诲,在书法文化研究方面也收获颇丰,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科研项目三项,在《中国书法》《书法》《西泠艺丛》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3篇;另有13篇论文入选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举办的书法研讨活动。
“江泊习书,走的是一条植根传统之路,他规模二王,浸淫颜、褚,潜心米芾,更不忘叩问内心,并将西北文化土壤滋养的豪情与大气灌注于字里行间,写出了生命的力度和厚度。”崔树强先生如是说。颉江泊呈现给我们的不单有书法技艺,还有他的学养、文化积淀、治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正是我关注他的理由。
颉江泊书法作品选刊
颉江泊 草书条幅 180cm×70cm
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颉江泊 行书旧书佳客联
颉江泊 草书斗方 180cm×97cm×2
墨池笔冢任纷纷,参透书禅未易论。细取孙公书谱读,方知渠是过来人。 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 书家品韵辨声微,锺褚谁凭定是非。却忆味经堂上坐,小窗风雨看灵飞。
颉江泊 行书亭冠石载联
颉江泊 楷书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小品
临齐白石手札之一小品 40cm×60cm
临齐白石手札之二小品 40cm×60cm
临齐白石手札之三小品 40cm×60cm
编辑:马丽华
欢迎订阅2025年全年报纸
《书法报·书画天地》
- 上一篇:书法用墨九法
- 下一篇:从《大公报》看英敛之:中国新闻史的传奇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