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但惊艳的艺术书,第一本就脑洞大开!
发布时间:2025-05-24 14:20 浏览量:23
说到艺术,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太高深”,或者不感兴趣或者不得其门而入。但其实,艺术本身就源于人的感受、好奇和冲动。
它可以很有趣,像一本视觉侦探小说,引导你去破解图像的密码;它也可以很深刻,藏着历史的余温与思想的锋芒!
今天小北要向你推荐的,正是那些小众却惊艳的艺术书:有的打破界限大开大合,有的把冷门话题讲得引人入胜,有的则重新唤醒我们对世界的感知……
01
边缘图像:
中世纪艺术的边际
【英】迈克尔•卡米尔 著
潘桑柔 译
驴子弹竖琴、
妖怪啃食自己的身体、
人类头颅长在植物上、
鼓着肚子的头颅、
翻筋斗的游吟诗人
……
各种异想天开、荒诞滑稽,
甚至带有暴力、讽刺等不敬元素
进入中世纪的各种边缘地带,
探索艺术中的反叛性领域,
揭示这些图像背后深层次的
社会、文化、宗教张力。
02
画非画:
古代绘画中的图像与政治
尹吉男 主编
条分缕析、抽丝剥茧,
拆解图像背后的“密码”。
许多看似纯粹的艺术表达,
实则藏有政治的深意,
这些图像不是直接的政治宣传画,
其中却包含着各种意义的纠缠。
隐藏的是政治,显现的是美学。
这本书既是在艺术史研究领域
具有突破性和启发意义的研究成果,
也是贯通艺术史、思想史、
政治史与社会文化史的积极探索。
03
后素:
中西艺术史著名公案新探
彭锋 著
从十个艺术史、美学史上
非常重要的、
一直聚讼纷纭的问题入手,
细致、犀利地分析了
这些问题相关的艺术理论、
美学理论的深层问题。
从纹样与图腾,到文献悬案,
从再现与表现,到物我关系,
涉及到古今中外的诸多内容,
以及艺术理论、哲学、
文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
能小中见大,旧案翻新,
在前人多有探索的基础上,
迭出新意,让人耳目一新。
04
敦煌画稿:
中国古代的绘画与粉本
【美】胡素馨 著
张书彬 王道杰 杨筱 译
敦煌壁画绚烂多姿,
是分工合作的产物,
画师如何作画?
僧侣、供养人
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敦煌壁画原来是千年前
《秘密花园》般的“填色书”?
敦煌壁画的画稿和
后期被文人追捧的线条优美的
“白描”单色画有何关系……
敦煌画稿作为
画师记录创作构思的草图,
是中国艺术中非常罕见的
直接来自生产创作过程的材料。
本书是知名东亚艺术史学者
胡素馨教授关于敦煌画稿的著作,
书中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
纸本画稿为中心,
全面分析了敦煌画稿
及其相关供养人的经济社会网络。
05
人间天堂:
绘画与来日
【英】T. J. 克拉克 著
吴晶莹 译
“人间天堂”的观念
始终萦绕于人类的想象之中。
著名艺术史学家T.J. 克拉克
挑战我们的观看方式和思想惯性。
这本书在英国初版后就大为畅销,
它探讨了绘画如何表现天堂,
又发掘出其中最彻底的拒绝。
饱含哲思又颇具温度,
细致入微又深邃缥缈。
06
铭石为景:
早期至中古中国的摩崖文字
【美】韩文彬 著
在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中,
对中国摩崖文字开展综合研究。
该书将摩崖文字纳入先秦至现代
两千余年的书作发展史,
详细讨论了东汉到盛唐
四组摩崖案例——
汉中石门石刻、山东郑道昭题刻、
山东北朝刻经及泰山唐代石刻,
欣赏汉唐铭刻,畅游壮伟河山。
07
心相:
宋元明清的佛教绘画
王中旭 著
“心相”意指“心之行相”,
与晋唐时代相比,
宋元明清佛教卷轴画
体现了画家或受画人内心佛教信仰。
这本书立足于
唐宋佛画转型的基础,
一方面注重该时期
卷轴画、壁画、版画等
不同材质佛画之间的
相互影响、启发,
另一方面注重该时期
画家、受画人(或功德主)
佛教信仰的形态、方式
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你看过书单中的哪些书?
其中有你特别感兴趣的吗?
在留言区展开来说说吧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
书单中的一本“猎奇”好书
-End-
图片|壹图网
观点资料来源:市场运营中心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艺术,唤醒你的无尽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