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的高薪“中国佬”被赶跑了,李鸿章也败给“乡巴佬”,难呐

发布时间:2025-05-23 17:17  浏览量:39

题目有些不伦不类,但背后的逻辑和“难填”的“欲壑”有关。不能说“命比纸薄,心比天高”,组个局确实也不是容易的事。

尼日尔军政府财力不济,只能向金主索要,没有痛快答复就恼羞成怒,转而以“薪资差距”(中国员工月薪8678美元 vs 当地员工1200美元)为借口发难。实际上,当地员工薪资已高于尼日尔人均收入水平(年均630美元),他们认为“不患穷而嫌不公”。

显然,他们觉得“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人的能力有大小,搞一大二公似乎不是鼓励先进促进发展的良策。类似事件在李鸿章李大人那里也遇到过“糟心事”。

1865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中国近代最早的军工企业之一),初期实行每日8小时工作制,这一标准在当时的中国属于先进水平。

但到1890年,新任总办为提高产能,单方面宣布将工时延长至9小时,并取消原有休息时间,引发工人强烈不满。

1890年8月,延长工时的政令生效当天,2000余名工人集体停工,拒绝进入工厂。这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上首次大规模工人罢工,具有标志性意义。

罢工的核心诉求包括: 反对工时延长:工人认为9小时工作制超出身体承受极限,且未获得额外报酬;

要求经济补偿:罢工后工人提出增加饭费补贴,最终迫使管理层妥协。

看来,地不分中外,人不论古今,人性大致如此。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