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别样浪漫 玉泉区 “婚俗博物馆 + 婚姻登记中心” 开放
发布时间:2025-05-20 23:44 浏览量:21
在青砖灰瓦的博物馆集群里,传统婚俗文化场馆与现代婚姻登记服务相互交融,在此领取结婚证会是怎样一番独特体验?5月20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民政局匠心打造的“婚俗博物馆+玉泉区婚姻登记中心”将正式向社会开放。这座坐落在清代晋商文化地标“大盛魁博物馆集群”中的特殊场馆,正以“文化浸润+政务服务”的创新模式,尝试破解当下结婚率走低的社会化难题。
这座占地180平方米的婚俗博物馆,巧妙地将婚俗文化展览、婚姻登记服务、家庭责任教育三者融为一体。青砖灰瓦的建筑风格、红色连廊的巧妙点缀、寓意吉祥的婚俗窗花剪纸以及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共同营造出浓郁醇厚的传统婚俗文化氛围。在5D展厅里,光影交织,仿佛穿越时空,重现千年婚约誓言。新人们在时空走廊中驻足,对比古今婚俗的变迁后,转身便可步入婚姻登记厅,完成人生中这一重要时刻。
前来参观的群众感慨万千:“过去总觉得领证不过是走个流程,但是在这里,看着老一辈的婚书、嫁衣,突然就深刻理解了婚姻的庄重。”在这里,人们能直观地感受到,婚姻不仅仅只有浪漫,更是一份受到法律保护的沉甸甸的责任。
玉泉区的这一探索并非偶然。呼和浩特市作为清代“草原丝绸之路”的枢纽,大盛魁博物馆集群承载着晋商“诚信为本”的商业精神。玉泉区民政局副局长原健瑛表示:“我们借助地域文化基因,将‘信义’价值观融入婚俗改革,把婚姻登记与婚俗博物馆相结合,就是希望新人能在婚姻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深刻理解婚姻的契约精神。”
馆内不仅陈列着跨越时空的婚姻见证老物件,更通过CAVE技术打造了一场沉浸式婚俗之旅。在时空隧道中,新人们以爱起誓,光影流转间,演绎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千年承诺。
面对全国结婚登记量连续多年下降的趋势,玉泉区婚姻登记中心以新落地的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政策为契机,打破婚姻登记的户籍限制,积极适应人口流动化需求,可为外省新人、游客现场办理结婚登记,切实降低了登记门槛。原健瑛介绍:“我们同时推动落实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帮助前来领证的新人建立积极健康的婚姻观、家庭观,进而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
在众多新人眼中,当传统“吉礼”与现代“颁证”相遇,玉泉区民政局的实践有力地证明,婚姻登记不仅仅是一个法律程序,更可以是一场关于责任与传承的文化启蒙。它让婚姻在新时代绽放出独特的文化光彩,为婚俗改革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李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