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化”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实践现场会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5-05-22 09:45  浏览量:33

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昌平区十三陵中心小学探索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特色化发展"的实施路径,实现了"文化认同—实践创新—责任担当"的素养进阶培养。2025年5月21日,“明文化”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实践现场会暨昭陵杯“明史寻踪”定向越野挑战赛在明昭陵景区内举行,莅临本次现场会的专家和领导有: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徐勇、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主任王淑娟、昌平区教委工会主席王长军、昌平区教委体卫艺科科长刘健鹏、昌平区教委基础教育科聂莹、昌平区委统战部四级主任科员刘腾飞、昌平区教委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李岩、昌平区教委教师进修学校课程室主任富殿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实验基地综合管理部主任李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实验基地综合管理部接待服务科负责人王晓媛、十三陵镇副镇长马瑞满、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副主任姚巍、北京昌平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贾紫雷、昌平公安分局十三陵派出所副所长胡佳辰、十三陵镇社会事务科科长沈涛、明十三陵管理中心昭陵管理处书记巩建忠、北京昌平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昭陵景区副经理姚丽颖、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上地小学德育副校长李凤文、昌平区教委十三陵学区办主任王文昌、昌平区教委老教协主任刘忠武、昌平区教委关工委主任赵家刚,以及各兄弟学校书记、校长。

本次课程实践现场会,不仅是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的创造性落实,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校本化诠释,更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校本化回应。以文化人,以史启智,一场指向未来教育的"明文化"跨学科实践革命正在悄然发生,在这里,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看到五育并举在课程实践中的生动演绎,更看到了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

第一阶段:课程成果观摩 · 文化传承的立体画卷

高跷剧目《武松打虎》是非遗技艺与明代文学经典的融合,学生用传统民俗演绎英雄故事,展现文化自信;合唱《玉盘》:以现代音乐重构“明月”诗境,诠释古今审美对话;朗诵《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苍茫气韵,将历史的厚重与文人的哲思熔铸一炉,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刀光剑影,更是大明文化对历史兴亡的深刻凝视。

六大课程成果展区从“计量古今”的科技演变到“百草园”的中药标本,从“大明印象”的艺术创作到“奇幻之旅”的体育精神,每个展台都是学科交叉的结晶。通过“展示+汇报”的形式,给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学生既是文化传承者又是创新表达者,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明文化“多元一体”的精神内核。

第二阶段:主题汇报 · 课程建设的深度解码

学校课程宣传片以全景呈现“明文化”课程从文化溯源到跨学科落地的开发逻辑,展现了老师们从课程架构到课程推进再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教育因共享而提升,十三陵中心小学、清华附中上地小学向巴拉奇如德小学、罕乌拉小学赠送礼物。这份礼物,承载着文化的温度,也寄托着携手共进的约定,彰显校际资源共享的育人合力。

十三陵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安翠翠,为与会来宾详细介绍学校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成果,作为“明文化”课程的探索者,十三陵中心小学的师生们以学科融合为笔,以实践探究为墨,书写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篇章。

十三陵管理中心昭陵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巩建忠的讲话,体现了合作资源单位对学校课程建设的支持与帮助,也为学校深入挖掘地域资源,融合跨学科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徐勇教授的点评,既高度肯定了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系列做法,也为我们提出了更多思路和建议,为学校继续研究“明文化”课程进一步指明方向。

汇报环节不仅展示了学校的课程成果和做法,更揭示了学校“文化为基、学科为翼、实践为径”的课程建设体系,为探索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第三阶段:实践挑战 · 知行合一的教育现场

在创意手工区,葫芦烙画以明代吉祥图案为题材,展现传承非遗技艺;补子DIY纸浆画则通过复原官员服饰纹样,理解等级制度与社会文化。

昭陵杯“明史寻踪”定向越野挑战赛正式开始,这场比赛不仅融合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实践,更促进学生体能提升,发展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沟通的能力。

这些真实的实践课程将“明文化”元素转化为真实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动手解决中实现“做中学、学中悟”,真正达成核心素养培育的最终目标。

第四阶段:颁奖仪式 · 成长激励的荣耀时刻

颁奖不仅是成果表彰,更是课程育人效果的集中呈现,而学生脸上的自豪感,正是文化认同与综合能力提升的最好证明。一名学生这样说:定向越野又紧张又刺激,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我们更读懂了古人的智慧,原来历史是可以触摸的,它从来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字迹。

本次现场会是我校“文化根脉+现代素养”课程探究的一次生动实践。当学生踩着高跷体会《武松打虎》,当纸浆画补子遇见卫星导航模型,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这场实践现场会,不仅是一次课程展示,更是一封写给未来的教育宣言:唯有扎根文化土壤,才能让核心素养的种子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