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如何防治焦虑

发布时间:2024-08-30 22:13  浏览量:25

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在临床中并不鲜见。在医学上,根据其程度不同,可以分为焦虑情绪、焦虑状态、焦虑症等,它们既有关联又并不完全相同。

01 如何区分焦虑情绪、焦虑状态和焦虑症?

焦虑情绪是人类正常的情绪反应,正常人在面对困难或有危险,预感将要发生不利的情况或危险发生时,就可能产生焦虑,这种焦虑通常并不构成疾病。事实上,焦虑情绪也并非仅有消极意义,例如有时焦虑可以促使你鼓起勇气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

焦虑状态介于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之间,程度上比焦虑情绪重而比焦虑症轻。焦虑状态往往是焦虑情绪的持续存在,可以没有具体焦虑对象。从表现上看,焦虑状态有多种明显的情绪变化,如烦躁、易怒、易激惹、紧张、坐立不安等,还伴有睡眠障碍以及一些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如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但这些症状一般时间较短,可有一定诱因,且是时好时坏,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

焦虑症包括广泛性焦虑、社交焦虑、惊恐障碍等,范围较大。我们应注意将焦虑症与焦虑情绪加以区分。例如,焦虑症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它是指向未来的,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病人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它持续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几周、几月甚至数年迁延难愈。最后焦虑症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外,同时经常伴有多种躯体症状:血压升高,心跳加速,皮肤苍白,口干舌燥,瞳孔扩大,手掌及脚趾等部位出汗增多、胸闷、呼吸不畅,甚至有窒息的濒危感等。

02 如何区分焦虑症和抑郁症?

此外,我们应将“焦虑”与“抑郁”加以区分。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食欲不佳、睡眠质量差,同时还可能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其中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是其比较有代表性的症状。当然,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存在着焦虑、抑郁并见,焦虑与抑郁转换的情况。如果想明确诊断,还应前往正规、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

如何将中医药应用于焦虑症的治疗?

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应该对心理健康有足够的重视。特别在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无论是焦虑情绪、焦虑状态还是焦虑症,都应及时处理。对于不同程度的焦虑,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方法可以加以干预,例如放松训练、压力管理、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各大医院的心理门诊均可提供专业的指导。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焦虑、抑郁等都属于中医学中的情志疾病,历来都受到医家的重视。

早在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就记载了妇人脏躁及梅核气这两种病证,并观察到它们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

此后,历代医家对于情志致病有所发展。如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六郁》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明代的《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称。《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此外,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郁证》和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郁》均对焦虑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等方面有着精辟的论述。

现代中医内科体系中,焦虑、抑郁等被统称为“郁证”,可分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滞血瘀等多个类型,方药各有不同,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中医治疗均有着较好的疗效。除了中药治疗,针灸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尤其对于焦虑的治疗,通过辨证取穴,配合不同的补泻手法来调神安神、行气活血,效果显著。推拿按摩、中药泡洗等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

如果说前面举例的那些方法,大多是需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内才方便开展的话,那么在中医学这座伟大的宝库里,同样提供了一些其他的“妙招”可以让我们在家中调节焦虑情绪。例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健身气功,配合好呼吸,可以让我们身心放松,从而较好地释放心理压力。有一些穴位很适合居家自我按摩,如位于双手的合谷穴以及位于双足的太冲穴被合称为“四关”,四穴配合使用的手法在针灸学中被称作“开四关”,该手法具有良好的疏肝理气作用,在家中自我按摩也有一定的效果。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有助于让身体气血流通,调理脏腑功能,缓解焦虑情绪。

当然,如果焦虑情绪较重,甚至发展成了较为严重的焦虑状态、焦虑症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规范而系统的治疗。这也符合中医学“既病防变”的思想。最后,祝大家每天都有好心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摘录。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靳宇智 王亚娜

本文编辑:朝阳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