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钩考》中国古医六大医学学派(初定稿)

发布时间:2024-08-27 00:49  浏览量:31

一百四十一、中国古医六大医学学派(初定稿)

卞嵩京《汤液经解》说:

“中国古医为六大学派,凡治神农学者曰汤液派,治黄帝学者曰针灸派,治彭祖学者曰导引派,治素女学者曰房中派,治苗父学者曰祝由派,治俞跗学者曰割治派。我中医处方用药者属汤液派,而神农、伊尹、仲景者,为汤液派之大成也。”

中国古代医学,汉代名“方技”之学,《汉志·方技略》有“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医学文献书目之分。上述卞氏《汤液经解》所说学派中,汤液派属经方,针灸派、割治派属医经,导引派、祝由派属神仙,房中派属房中。兹简述如下。

1、神农、伊尹、仲景者,本汤液派经方之一脉传承!

(1)神农,即炎帝,传说上古圣人三皇之一,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汉代成书之《本草经》,托名神农从而有《神农本草经》四卷上中下“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本草经·序录》)之药物君臣佐使、七情配合、性味主治等,传承至今。

(2)伊尹,商汤之相,善烹饪、调五味而创汤液。如

《孟子·万章》说:“伊尹以割烹要汤。”

古今医统大全》说:“伊尹佐汤伐桀,放太甲于桐宫。闵生民之疾苦,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重浊,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今医言药性,皆祖伊尹。著有《汤液本草》。”

而今所传《汤液本草》,乃元·王好古撰写,“曰汤液者,取《汉志》‘汤液经’方义也”(《四库全书提要》)。王好古说:“世皆知《素问》为医之祖,而不知轩岐之书实出于《神农本草》也。殷伊尹用《本草》为《汤液》,汉仲景广《汤液》为大法,此医家之正学。虽后世之明哲有作,皆不越此。”(《汤液本草·自序》)

(3)仲景者,东汉之医圣也,论广《汤液》为《伤寒杂病论》。

《汉志·方技略》经方有“《汤液经法》三十二卷”,因“《汤液经》为方技家言,不通行民间。惟《汤液经》家授受相承,非执业此经者,不能得有其书。医师而异派者,无从得睹其书”(杨绍伊《考次汤液经序》),医圣仲景“受业于同郡张伯祖,善于治疗,尤精经方”(赵开美《仲景全书·医林列传》)而得有《汤液经法》一书,虽该书已轶,但赖仲景书得以传世。

《汤液经解·自序》说:

“士安师事仲景,为汤液家嫡传,后改宗岐黄,致力针灸。据士安《序》可知,伊尹之经,仲景论且为之传,是以知仲景之前,尚有《伊尹汤液经》。《名医录》云:‘仲景受术于同郡张伯祖’……则伯祖当为汤液经传经大师,所授为汤液家法。仲景得其传,为之论广为《广汤液论》。”

可见“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宋臣林亿等《伤寒论序》)

由上可知,神农、伊尹、仲景者,本汤液派经方之一脉传承,此即“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汉志·方技略》)之谓也!与《黄帝内经》理论体系无渊源关系。

又,日本汉方医古方派医家如吉益东洞、汤本求真、山田正珍、大塚敬节等,及我国经方大师如恽铁樵、陆渊雷、胡希恕、冯世纶、郭生白等皆宗上说,并有传世医学名著,泽被医林及百姓。

2、黄帝,即轩辕氏,传说医学源于圣人之一,故汉代托名《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成书。今本《黄帝内经》中《灵枢》主讲针灸经脉腧穴,《素问》某些篇章亦论及,业界皆知。

3、俞跗,黄帝之臣,善医术,以外科割治擅长。又作俞拊、踰跗、俞柎、榆柎、臾跗,同音通假。其愈病治疾之事,见于《史记·扁鹊传》,说:“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灑、鑱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

《汉志·方技略》说“太古有岐伯、俞拊”,皆黄帝之臣,岐伯乃《黄帝内经》,俞拊疑《黄帝外经》?未可知矣!

4、彭祖与神仙

(1)彭祖,养生得道的神仙之一,传说寿七百六十岁(一说八百岁),擅长补养导引、房中之术,并传给采女、殷王等人,后周游天下,升仙而去。因其曾受尧封于彭城,年享高寿,其道堪祖,故后世尊称为“彭祖”。《列仙传》《神仙传》《搜神记》等有说。如

西汉·刘向《列仙传》说:“彭祖者,殷大夫也。姓篯名锵,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历阳有彭祖仙室,前世祷请风雨,莫不辄应。常有两虎在祠左右,祠讫,地即有虎迹,云后升仙而去。”

晋·葛洪《神仙传》说:“彭祖者,姓篯名锵,帝颛顼之玄孙。至殷末世,年七百六十岁而不衰老。少好恬静,不恤世务,不营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生治身为事。殷王闻之,拜为大夫,常称疾闲居,不与政事。善于补养导引之术,并服水桂、云母粉、麋鹿角,常有少容。……又有采女者,亦少得道,知养形之方,年二百七十岁,视之年如十五六。王奉事之于掖庭,为立华屋紫阁,饰以金玉,乃令采女乘轻軿而往,问道于彭祖。采女再拜,请问延年益寿之法,彭祖曰:‘欲举形登天,上补仙官者,当用金丹,……其次当爱精养神,服饵至药,可以长生,但不能役使鬼神,乘虚飞行耳。不知交接之道,岁服药无益也。采女能养阴阳者也,阴阳之意可推而得,但不思之耳,何足枉问耶?’”

导引,吉宏忠《道教大辞典》说:

“中国古代健身方法,后被道教吸收成为道教养生功法。又称‘道引’。‘导’指疏通、引导,引申为伸展、俯仰、行卧和倚立之意。‘引’指人之气息调节。导引之法起源甚古,《黄帝内经》和《庄子·刻意》中均有述及。导引功法有动功功法和动静结合功法两种。其动功功法包括熊经鸟伸、五禽戏等。……其动静结合的功法则在形体活动的同时,结合呼吸、吐纳,即后世所谓气功的内容。……《云笈七笺》卷三十二至三十四亦详载导引之法,曰:‘导引之法,深能益人延年,与调气相须,令血脉通,除百病。’”

现代理解,导引,指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医疗体育养生方法。如

《庄子·刻意》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中,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有“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金匮真言论》有“按跷”、《异法方宜论》有“导引按跷”等法。

据葛洪《抱朴子·遐览》记载有《彭祖经》,其佚文散见于孙思邈《千金方·养性·房中补益》及丹波康赖《医心方·卷第廿七、卷第廿八》等相关古籍。

(2)神仙

《汉语大词典》说:“①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可以超脱尘世,长生不老。”

《道教大辞典》说:“道教神灵和仙人的总称,泛指长生不死、修炼得道的人。神仙一词,春秋时并未见记载,但已有‘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春秋左传正义》卷十六)的讨论。战国时有献不死之药和教不死之道的故事,可知古人已经有神仙思想。《庄子》书中有真人、至人、神人、仙人等记载。从战国齐威王到秦始皇至汉武帝,曾三次遣使往海中寻觅蓬莱、方丈和瀛洲三神仙,索取不死之药,从而使得中国神仙思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

“《汉书·艺文志》称:‘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道教创立以后,继承和发展了古代‘不死’、‘长生’等观念,从寻求‘不死之药’到人工‘炼丹服食’,从‘白日升天’到‘尸解成仙’等,以至于发展道教内丹术,使‘长生不死’、‘得道成仙’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人人都有成为神仙的可能。

“道教是多神教,其神仙谱系中有各种神仙,其来源包括:古代仙人,如赤松子、彭祖等;神话传说人物,如黄帝、西王母等;道家和道教史上杰出人物,如张道陵、葛洪、陶弘景、王重阳等;历代民间传说人物,如八仙等。

“道教将神和仙区别为两个不同的概念,认为神是先天自然之神,出于天地未分之前,因此亦称先天尊神。而仙是在世俗社会中修炼得道之人,属于后天得道,因此亦称仙人、真人、后天仙真。”

张兴发《道教神仙信仰》说:“道教神仙信仰渊远流长,影响深远。从远古的先民时期就在人们心目中蔓衍流传,最早见诸于文字的是‘黄帝学道于崆峒,问道于广成子’,自此神仙传说被人们广泛称赞传颂。

“先秦时期,《山海经》《庄子》《列子》等描述了许多有关神人、仙人、真人、至人的传说,使神仙信仰愈演愈盛。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修仙隐士和神仙方士,他们继承了黄帝、老子、庄子的道家神仙学说,一方面追求修炼成仙,一方面宣传长生不死,被人们称为神仙家,促使至道成仙活动蔚然成风。……

“在祖师们和我们这些道教修行者看来,神仙是真实存在的,神仙是可以学成的。神仙实有、神仙可学是道教神仙信仰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道教典籍中有大量的神仙传记、神仙故事、神仙传说等以活生生的实例来论证神仙在世。其中最早的是西汉刘向的《列仙传》,书中记载了自三皇五帝至西汉成帝时的神仙70余位,其中有白日飞升的,有返老还童的,有尸解成仙的。东晋葛洪著《神仙传》十卷,传记神仙192人,均为服食长寿、修炼超度、韬形隐遁、无所不至、无所不能的仙人。”

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而言,有上古之“真人”、中古之“至人、圣人、贤人”四等人之分。此“真人”,能“提掣天地,把握阴阳”,乃“成道之人也。夫真人之身,隐现莫测。其为小也,入于无间;其为大也,遍于空境;其变化也,出入天境,内外莫见;迹顺至真,以表道成之证。……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王冰注)

实际上,对于得道升天成仙者,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给予了无情之批驳、抨击,并例举了数十位“好道学仙”之人,终不能升天成仙,并说皆是“虚言也”,见《论衡·道虚》篇。《道虚》篇文末说:“至于度世,有血脉之类,无有不生,生无不死。以其生,故知其死也。天地不生,故不死;阴阳不生,故不死。死者,生之效;生者,死之验也。夫有始者必有终,有终者必有死。唯无终始者,乃长生不死。人之生,其犹冰也。水凝而为冰,气积而为人。冰极一冬而释,人竟百岁而死。人可令不死,冰可令不释乎?诸学仙术,为不死之方,其必不成,犹不能使冰终不释也!”

5、苗父,上古神医,古代祝由之祖。其祝由愈疾之事,见于《说苑·辨物》,说:“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與而来者,皆平复如故。”此盖后世符咒治病之始。

《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灵枢·贼风》说:“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

后世民间、官府皆有传之者。

又,祝由术,可与本书相关内容互参。

6、素女,传说中神女名,与黄帝同时,善房中术,即性技巧及养生法。《素问》“七损八益”房中术语与素女房中术,如丹波康赖《医心方·卷廿八》载之,马王堆出土古医籍论之,李零《中国方术概观·房中卷》辑之,冯国超《中国古代性学报告》等相关书籍解说之。关于“素女”之传说,相关典籍记载如下:

《论衡·命义》说:“素女对黄帝陈御女之法。”

《抱朴子内篇·极言》说:“昔黄帝生而能言……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

《云笈七笺·轩辕本纪》说 :“黄帝……于玄女、素女受房中之术,能御三百女。”

然御女三百之采补法,今言之有损身体,中医学已弃之。后世托名素女所传《素女经》,专讲房中养生。

又,“七损八益”具体内容及方法,见第八十二篇。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