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定要多读书,大量读书,书读多了,焦虑就少了
发布时间:2025-05-10 21:00 浏览量:6
人活着,焦虑就像影子一样跟着你。工作不顺、钱不够花、孩子不听话,哪天都免不了有些烦心事。大家都想找办法把心里的乱麻理清楚,有人选择跑步,有人选择喝酒,可我觉得,多读书才是真正的解药。书读多了,并不是为了让你变成学霸,而是让那股焦虑慢慢像被风吹散的雾一样淡去。这不是空话,是从生活里实实在在悟出来的道理。
书读多了,眼界就宽了,心也不会那么慌。焦虑说白了就是怕——怕明天没着落,怕自己不够好。我们普通人每天看到的就是眼前这点事儿,翻来覆去地想,越想越窄,像是困在笼子里一样。但书不一样,翻开一页,就是一个新的世界。你读历史,知道古人也经历过天灾人祸,但他们也都熬过来了;你看小说,体会别人的故事,哭一场笑一场,心就轻松了。我有段时间特别焦虑,觉得工作没有前途,天天睡不着觉。后来随手翻开一本《活着》,福贵的命运苦得没法说,但他还是咬牙活下来了。合上书那一刻,我愣了很久,心想:我这点破事算什么呢?书读多了,眼界开阔了,自己的那些坎儿也就没那么吓人了。焦虑少了,并不是事情变少了,而是你不再那么害怕了。
书读多了,脑子忙起来,心就静了。人一闲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刷手机、看剧虽然能图个乐子,但越刷越空虚,越看越浮躁。而读书不一样,读进去之后,脑子就得跟着动,琢磨字面背后的意思,思考作者的想法。一忙起来,那些焦虑就没地方钻出来捣乱了。小时候谁没捧着一本书看得忘了吃饭?那时候的心多安静啊。现在呢,拿起手机,满屏都是“房价又涨了”“别人又升职了”,心跳得跟擂鼓似的。但如果拿本书来看,哪怕是本闲书,沉下心读半小时,脑子就像被熨平了一样。我就试过,晚上失眠的时候翻几页《红楼梦》,琢磨宝黛之间的感情,不知不觉困意就来了。书读多了,心静了,焦虑自然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书读多了,你会发现,自己并不孤单。焦虑最折磨人的地方,是让人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倒霉的那个。别人怎么都过得那么好,就我这么惨?可书读多了,你会发现,古今中外的人都有过挣扎和痛苦。《人间失格》里太宰治写得那么绝望,可他仍然活出了自己的味道;《瓦尔登湖》里梭罗一个人躲进森林,照样活得自在。书里的人物跟你一样,也有迷茫和挣扎,当你看着他们的故事,慢慢地就不会觉得自己是个孤岛了。我有个朋友离婚后一直觉得自己完了,老问“为什么就我这么倒霉”。我给她看了《岛上书店》,她看完哭了一场,说:“原来每个人都会遇到跨不过去的坎。”书读多了,你就明白痛苦不是你一个人的,那种孤独感就会慢慢散去。焦虑减少了,并不是问题消失了,而是你不觉得自己是特殊的那个了。
书读多了,就能接住自己的情绪。人之所以焦虑,归根结底是因为情绪无处安放。生气了想骂人,害怕了想逃跑,但在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容易发泄?书却是一个很好的出口。读着读着,那些混乱的情绪就有了去处。你读诗,可以随着李白一起豪迈一把,心情就会好一些;读散文,陪着老舍逛逛胡同,内心也会踏实下来。我有次刚和老板吵完架,气得想砸东西,回家随手翻开《月亮与六便士》,看到主人公放弃一切去追逐梦想,我那一肚子火气不知不觉就消了。书读多了,就像多了一个朋友,能够接住你的情绪,让你不至于被自己压垮。焦虑少了,并不是生活变得顺利了,而是你学会了和自己相处。
总的来说,多读书,大量读书,并不是为了装文化人,而是给心找一个落脚的地方。不管生活多么混乱,书里总有一片安静的角落等着你。我们都不是圣人,谁都会有烦恼的时候,但只要书读多了,眼界打开了,脑子里有事做了,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受苦,情绪也能找到出口,焦虑自然就少了。别怕读不下去,从你喜欢的那一本开始,哪怕是一本漫画也没关系。书不是药,但它比药更管用——它不能治病,却能治愈心灵。这一辈子,钱多钱少,过得去就行,但如果心没地方安放,那才是真正受苦。多读点书吧,焦虑少了,日子就会慢慢温暖起来。翻开一页书,心就多一分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