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今日荐书|岭南地区有哪些琴人、琴事?

发布时间:2025-05-09 21:02  浏览量:6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通讯员 陈宇

苏东坡曾在岭南古邑英州(今英德)弹琴?

岭南四大古琴之一的“秋波琴”,与孙中山有着怎样的过从?

近日,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岭南琴景录》一书以文学之笔,展现岭南古琴与人文史地的千载脉络,既是知音人语,又可作琴史別章。

据史料记载,岭南琴学的兴起在宋以后,尤其在明清时期,岭南出现诸多琴家琴人,渐渐形成“刚柔相济、活泼明朗而富于装饰”的特点。2008年,古琴艺术(岭南派)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岭南古琴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更有着众多离奇的传世故事。琴、琴人、琴事、琴诗、琴景,构成岭南古琴曲折而薪火不断的发展历程。岭南古琴艺术蕴藏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可惜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推广。

▲《岭南琴景录》

赵芳芳 著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25年4月

《岭南琴景录》作者赵芳芳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多部散文著作,闲暇习琴,故而对岭南古琴的艺术源流、琴人故事有相当的了解。在书中,赵芳芳从文学角度介绍岭南古琴界的历史与今天,讲述古琴在岭南地区坎坷流传的往事,并穿插作者自己苦心学琴、以琴会友的琴缘经历。

赵芳芳介绍,《岭南琴景录》并非琴史综述,亦非琴艺琴技介绍,准确地说,《岭南琴景录》是从乐器古琴到文学古琴,从文学的角度进入岭南古琴世界,讲述琴背后委婉、丰盈与坎坷的故事。辑一“琴从何起”,对焦岭南古琴之缘起,讲述古琴在岭南地区的演变、流转、传承,呈现艺术扎根民间的和乐且湛。辑二“一往琴深”,以琴为媒,张弦为灯,找寻散落在岭南大地上的愔愔之韵,展现琴与天地相往来的纯真和善美。辑三“抱琴人语”,从现代琴人视角,远眺,近看,仰观,俯察,在古今琴声中切换,真切展示琴人相契的自由美好。

无论是对岭南古琴的吟猱诗叹,还是对岭南琴景的吟哦歌咏,可以说,《岭南琴景录》以岭南古琴为入口,引领读者进入岭南艺术的经典舞台,为人们了解岭南古琴文化及艺术提供了鉴赏渠道。正如作家刘荒田在本书序言中所说:“古琴的‘山阴道上’,作者岂止是出色当行的导游,更是钩沉爬梳典籍的史家。以一支亦秀亦豪的笔,贯通历史与现状,形而下和形而上,天下兴亡和个人情怀,将琴、琴人、琴事、琴诗、琴景、琴集娓娓道来,告诉读者:这就是古琴。但还须强调另一方面:这本书不是学琴入门,而 是雅致委婉的美文,深致警拔的文化散文。我尤其激赏的是:集中作品,主干是作者的第一手生命体验,琴和人,在笔下‘合体’。”

广东省岭南古琴文化研究院院长、古琴艺术(岭南派)广州市代表性非遗传承人陈是强则评价道:“若非对古琴爱到骨子里,很难写出这样的文字;若非有对岭南乡土的热爱,很难把散落在故纸烟尘里的岭南古琴旧事聚在一起。”

赵芳芳表示,期望读者以操缦之心进入《岭南琴景录》,听吟猱绰注,品弦外之音,观物外之象,共同探索古琴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