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再添文化新地标!解读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诞生缘由

发布时间:2024-09-30 00:26  浏览量:17

9月29日,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揭牌仪式举行。书院以岭南画派的祖庭十香园为基础,以“立德树人、格物致知、不拘一格、兼容创新”为核心精神,集教育讲学、研究交流、文化服务、培育新人等功能于一体,将着力建设成为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文脉传承的重要高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新人培育的重要载体。

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正式揭牌

书院因何而建?——打造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高地

说起书院,许多人都不陌生。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等声名远播。

“在古代,书院是读书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如今,书院文化仍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起于唐代,至南宋发展成熟,经元、明、清直至近代,其文脉贯穿古今,成为我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引人注目的奇观。

岭南地区的书院始于北宋广州州学,兴于明朝,清中后期发展至高潮,在厚重的中国书院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凸显着独特的岭南底蕴。

以古人之规矩,开今人之生面。2021年,广东探索以书院模式建设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高地,将“在全省打造10个岭南书院”列入年度十大民生实事。经过两年探索,广东进一步推动21个地市实现岭南书院全覆盖,为“书院”这个古老词汇赋予了全新内涵,让书院文化在新时代的广东焕发蓬勃生机。

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面向市民免费开放

广州,千年文脉底蕴深厚。书院,正是重要见证。据《广州越秀古书院》记载,清代广州书院数量居全国之首。2023年,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启动建设,该项目被纳入2024年广州市政府重点工作、全市宣传文化系统重点项目,致力于建设成为广东新时代岭南书院的标杆。

书院长啥样?——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

淙淙溪水源远流长,郁郁古木枝繁叶茂。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坐落于江南大道中隔山村怀德大街3号,位于秀丽的瑶溪之畔。据介绍,书院以“岭南画派的摇篮”十香园为基础,占地面积3879平方米,历时近一年焕新改造而成。

书院展陈具有浓厚文化气息

漫步园中,可见曲径回廊,移步换景,处处花团锦簇、水流潺潺。精雅的书画、雕塑、瓷器、奇石等点缀其间,水声花色之中弥漫着古朴、典雅之气,岭南风韵扑面而来。

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书院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隔山讲堂、岭南撷珍美术馆和十香园旧址等三个区域。隔山讲堂是此次改造的最大亮点,它以青砖壁、麻石脚为主基调,与十香园原有风格相统一,既现代又古朴。隔山讲堂是书院藏书的重要地点、高水平文化活动的主要举办场所,众多名家大师将在此与市民面对面交流。

十香园旧址引入全新的数字化手段,在实体展厅之外打造多个虚实场景和数字沉浸展厅。艺术展览馆改造为适应临展、会议等的多功能展陈空间。此外,原有的陈树人旧居改造为画室兼会客室,水榭廊道从旁而过,营造出清雅的艺术氛围。

文化创意市集吸引市民目光

书院将做什么?——打造广州文化新地标

古时的书院集藏书、修书、读书于一体,既是教育场所,又是研究学术、普及文化、宣扬教化的重要阵地。而今,岭南书院有新使命、新内涵。

据介绍,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以“立德树人、格物致知、不拘一格、兼容创新”为核心理念,有机融合教育讲学、研究交流、文化服务和培育新人功能,突出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传道授业,着力打造展示城市形象的文化新地标。

书院目前藏书约3000册

亮点1:打造“山长+名师团”书院模式

在开幕活动现场,“山长”颁授仪式举行。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广东省文联原主席刘斯奋获授书院“名誉山长”, 广东省作协主席、暨南大学教授蒋述卓获授书院首任“山长”。

据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山长”由传统书院沿袭而来,目的在于引领书院的时代精神,拓宽书院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文学、艺术领域的关注和支持,提升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来自文化、艺术、文学、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名家组成“名师团”,让市民有机会与名家面对面交流。

亮点2:品牌活动全年不断

书院将以“文化+”模式,打造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群众欢迎、全年不断的岭南书院活动品牌。

今年9月至明年2月,书院将推出约50场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内容涵盖文学、戏曲、文字、建筑、考古、民俗、文物等各个方面,预计线上、线下总覆盖人数可超过百万人次。

同时,将创新内容与形式设计,将优质、权威、高端的内容与公众喜闻乐见的当代、时尚、活泼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平台。

亮点3:打造具有书院特色的文明实践阵地

书院联动多方力量,积极开展具有书院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着力打造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

接下来,书院将整合多方资源,紧贴不同群体需求,广泛开展国学普及、礼乐教化、技艺传授、家风培育等文明实践活动,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有力促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

亮点4:建立权威藏书体系

历史上,书院是重要的图书收藏和出版场所,为保存典籍、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介绍,书院目前藏书约3000册,包括线装古籍、中华传统经典、红色经典、广东方志、岭南民俗、岭南画派、南粤名家著作等。书院将持续探索建立岭南书院中最厚重、最权威的岭南文化主题藏书体系。

目前,在书院藏书中,不乏各个时期的善本、珍本,如清两广节署刊、傅增湘旧藏《纪评苏诗》,清乾隆版《白沙先生全集》,清刻本《学海堂集》等。

亮点5:建设“网上书院”

揭牌仪式上,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线上矩阵正式推出。

书院将重点打造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公众号平台,同时联动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形成立体化文化传播矩阵,着力打破空间界限,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的课程和内容,建设“网上书院”。

广州书院知多少

广州书院始于南宋,兴盛于明代,在晚清达到高峰。

南宋时期,程朱理学推崇“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倡导独立的学术探索。南宋名臣崔与之创建岭南学术史上第一个重要流派“菊坡学派”,广州地区的书院也由此兴起。当时广州有玉喦、濂溪、禺山、菊坡、番山5座著名书院。

元代,钟氏族人钟复昌拓建玉喦书院,延续文脉。

明代重视兴学育才,官办书院兴起,陈献章、湛若水、黄佐等文化大家也纷纷立说讲学,创办书院。“白沙先生”陈献章公车巡城,引得广州万人空巷;明代大儒湛若水终身讲学授课直到95岁高龄,桃李遍布大江南北。

清代广州书院发展至高潮,据《广州越秀古书院》,清代广州书院在数量上居全国之首。

为何选址十香园?

十香园建于清道光年间(1865年前后),是晚清广东著名画家居巢、居廉的故居,因园内种有素馨、瑞香、夜来香、鹰爪、茉莉、夜合、含笑、珠兰、鱼子兰、白兰等十种香花,故名“十香园”。

居廉曾在此设帐授徒,桃李甚众,他的门生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因此,十香园又被誉为“岭南画派的摇篮”,在我国现当代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此外,此处所在的瑶溪故地,是广州历史上著名的人文鼎盛之所。明代广州名士何维柏在此建天山草堂,收徒讲学。清代,近园、半园、息园、景融轩、添茅小屋等名园、名宅纷纷建起。

何为“山长”?

五代的永州名士蒋维东,在南岳衡山隐居,以讲学为生,被称为山长。此后,山长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山长之外,有堂长、学长、斋长诸职“相与励翼之”,其最简者可以就是山长一人。古时书院多采取山长负责制,并搭建与之配套的组织系统,从组织上保证书院管理有序进行。

文|记者 马思泳 李春炜 通讯员 海宣图|记者 宋金峪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