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檀香刑》写道: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

发布时间:2025-05-09 16:23  浏览量:4

莫言在《檀香刑》中写道:“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生活亦如此,不可能完美无缺,正因为有了残缺,我们才有梦,才有希望。当我们为梦想和希望而付出努力时,我们就已经拥有了一个完整的自我。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圆环不慎被切掉了一块,从此变得不再完整。它满心渴望着重新找回那份圆满,于是踏上了漫长的寻觅之旅,四处寻找丢失的那一小块。因为残缺,它滚动的速度变得缓慢,却也因此收获了别样的风景。它悠然欣赏着路边绽放的花儿,兴致勃勃地与虫儿欢快聊天,尽情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在寻找的过程中,它遇到了许多看似合适的小块,可仔细一试,却发现没有一块能真正契合自己。但它并未放弃,而是怀揣着希望,继续执着地寻觅着。

终于,在某一天,圆环幸运地找到了一块与自身完美适配的小块。那一刻,它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将小块装上。瞬间,它又变回了那个完美无缺的圆环,能够风驰电掣般地快速滚动。然而,过快的速度让它无暇再顾及路边的花儿,也无法再与虫儿愉快地交谈。此时的它,才惊觉飞速滚动的世界变得如此单调乏味,再也没有了曾经的绚丽多彩。于是,它毅然停了下来,轻轻地把那小块放回路边,重新以缓慢的速度向前滚动。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人生就像那圆环,总是想追求完美,以为完美了自身才是正确的。殊不知,有缺陷的人生才是世界的常态,没有缺憾我们便无法去衡量完美。仔细想想,缺憾其实不也是一种完美吗?

从哲学的意义上讲,人类永远不满足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生存环境、自己的生活水准。这就决定了人类不断创造、追求。从简单的发明到航天飞机,从简单的词汇到庞大的思想体系。没有缺陷,产品便不会一代代更新。没有缺陷就意味着圆满,绝对的圆满便意味着没有希望,没有追求,便意味着停滞。

人生圆满,人生便停止了追求的脚步。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真正完美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即使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历史记载,西施的脚大,王昭君双肩仄削,貂婵的耳垂太小,杨贵妃还患有狐臭。道理虽然浅显,可当我们真正面对自己的缺陷、生活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时,却又总感到懊恼、烦躁。

完美的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因人的审美观不同而不同,今天以肥为美,明天就可能以瘦为美。古人以脚小为美,如果今天有“三寸金莲”走在大街上,路人肯定会笑掉大牙。

追求完美没有错,可怕的是追而不得后的自卑与堕落。即使缺陷再大的人也有其闪光点,正如再完美的人也有缺陷一样。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照样可以赢得精彩人生。

清朝诗人顾嗣协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勤能补拙,先天的不足同样可以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孙膑因被刖足而作《孙子兵法》,司马迁因受宫刑而作《史记》,王羲之从小口吃,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乃发愤读书,终于书法冠绝古今,成为书圣。白居易曾经留下很多美丽的诗篇,可他却是生来体弱多病,又干又瘦,四十多岁时便头生白发,掉了许多牙,而且近视得很厉害......

缺陷并不可怕,完美也没有十分。

面对不足,采取泰然处之、宽容的态度,生活中便烦恼,多一片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