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石径斜,骑与斜为何改读现代音?盘点古汉语一字多音

发布时间:2025-05-02 11:03  浏览量:33

汉字的奇特之处有很多,比如一字多义或一字多音。特别是在读古诗或古籍时,显得尤为明显。没有一点古文功底,尽管字你认识,但不同的人理解起来却是千差万别。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

一骑红尘妃子笑,按本义应该是读骑(jì)。由王力主编的《常用古汉语字典》中,骑在读骑qí是骑马之意。读jì是骑马的人。由此可见“一骑红尘妃子笑”,中骑读jì是较为符合本意的。

对杜牧的另一首《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按古诗平仄押韵来讲,斜读xiá,似乎也更为合理。我们80,90后上学时老师教的也的确是读xiá。

只是不知从何时起课本上的标准读音变成了xié。

其实文言古籍古诗中一字多音的现象很常见,本文简要地总结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多音字。

1、

ā,示例: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广东称呼亲昵的人,带阿字。

ē,偏袒,迎合。示例: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hē,通“呵”示例:唯之与,相去几何?

2、

ài,例:然则于乡里先耆(qí)艾,奉高年,古之道也。《汉书·武帝纪》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世说新语》

yì,示例:若见君面,是得艾也。

成语:自怨自艾,估计很多人易读错

3、

bào,示例:武王诛残,太公讨暴。

pù,意晒,示例:夏则为大暑所暴炙。又比如成语:一暴十寒

4、

bèi,示例: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而趋末《汉书·食货志》

bēi,背负,示例:背囊肩杵,奔走踏舞

5、

cān、示例: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史记》

cēn,示例:参差(cī)不齐。

sān,示例:此臣所谓参教也。《商君书·赏刑》。其中,参教即赏、刑、教。

shēn,二十八星宿名之一:参商两星宿,因这两个星宿不同时出现在天空中,常比喻相距遥远不能见面。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还有植物:人参。

6、

cáng,示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zàng,示例:一国之人受其施者,相与赋而藏之。(此处藏为埋葬之意)

在中医典籍中藏大多同脏。示例:人死,五 藏腐朽。(此处五藏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

7、

céng,示例: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如孀妻之弱子

zēng,示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此处曾通增)

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如曾祖、曾孙。

8、

chā,示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chài,病好了。示例:后虽小差,犹尚

chāi,选择之意。示例:好差吉鸟使,封为百花王

cī,不齐的样子。示例: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成语:参差(cēn,cī)不齐

9、

chēng,示例:先帝称之曰能

chèng,称量物体的器具。示例:匀衡石,角斗称

chèn,相称、合适。示例: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

10、

chéng,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墨子·亲士》

shèng,古时一车四马为乘。示例: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

11、

dào,会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

dǎo,引导,疏导。后来也写“导”。《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12、

duó,量长短。示例,郑人欲买履,度其足。

dù,示例:生之有时,而用之亡(wú)度,则物力必屈。贾谊《论积贮疏》

13、

wù,示例:天下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荀子·天论》

è,示例:无恶不惩,无善不显《三国志·诸葛亮传》

wū,叹词,示例:恶,是何言也?《孟子·公孙丑上》

14、

fán,示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fān,封建王朝分封的诸侯国。示例:今齐列为东蕃而外私肃慎。

读fān时,还有通“藩”或“番”等。

15、

fǒu,示例:不问可否,不论曲直。李斯《谏逐客书》

pǐ,表示恶或闭塞不通。

示例:善否陈前,靡有隐情

地气腾,天气否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此处否即表闭塞不通。

周易的卦名:否极泰来。

16、

fū,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fú,读fú时,一般为代词(这,那)或语气词。示例:《岳阳楼记》中这这句[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处即为代词那。

17、

hǎo,示例:青春作伴好还乡

hào,喜欢、喜爱。示例:自幼好武术。另:古代圆形有孔钱币或玉器。孔外称“肉”,孔内称“好”。

示例:肉好皆有周郭《汉书·食货志》

18、

hè,扛、担。示例:荷天下之重任。

hé,荷花。示例:朱荷出池,绿萍浮水。

19、

hé,示例:秦、晋不和久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hè,指跟着唱。示例:阳春之曲,和者必寡。

20、还(還)

huán,示例:使贼杀子孔,不克而还。《左传·文公十四年》

hái,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xuán,轻快敏捷的样子,示例:扁鹊望桓公而还走。

21、几(幾)

在古代“幾”和“几”是两个字。意义并不相同。比如:茶几(此处几是指矮小的桌子)几古今同字。但在古代其余大部分都写作幾。

jǐ,表疑问,问数量,示例:问君能有几多愁?

jī,示例:几事不密,则害成。

有时也通“讥”

读qǐ时通岂

读jì时通冀。希望之意,示例:

22、

古代没有间字,现代写作间的古代都写为閒。

jiān,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jiàn,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此处间为夹缝。

xián,空闲,空閒示例,忧念遑遑,未有间宁。《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23、

jiàn,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xiàn,出现,古代没有现字。凡出现之意均写为见。示例:慧星见于东方。

24、

jiāng,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jiàng,带兵或将领之意。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5、

jiè,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此处藉为垫的意思。

jí,践踏、欺凌。示例: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汉书·灌夫传》

26、

kōng,示例:仓廪实而囹圄空。

kòng,间隙,空子。示例:看伺空隙,欲复为乱。

kǒng,通孔。示例:舜穿井为匿空旁出。

27、

lóng,示例: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

lǒng,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28、

lún,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guān,纶巾,古代青丝带的头巾。羽扇纶巾

29、宁(寜、甯)

níng,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nìng,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读zhù时,古今均作宁字。意指古代群臣朝见君主的地方,屏风与门之间的地方。示例: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

30、

jī,古为朞字。单字为一周,期年表示一周年。示例:行之期年,国乃有节。

qī,读qī时古今同字。期示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31、

qiáng,秦任商君、国以富强。《盐铁论》

jiàng,倔强、不随和。示例: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卿鼻。《世说新语·文学》

qiǎng,竭力、尽力。示例:太后不肯,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四》。成语:强词夺理,此处强读三声。

32、阙

què,宫殿。示例: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quē,读一声时通缺。必能裨补阙漏

jué,挖掘。示例:若阙地及泉。《左传·隐公元年》

33、舍

shè,示例:平明出门暮归舍。成语退避三舍。此处: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shě,读三声时古代写作:捨。意为放弃、不要。示例: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读shě)

34、施

yì,蔓延、延续。示例:葛之覃兮,施于中谷。《诗经·周南》

shī,示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5、数

①范增数目项王(读shuò)

shǔ,称赞、称道,或列举之意。珠可历历数也。

shù,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刘禹锡《天论中》

36、衰

shuāi,示例:一鼓作气,再而衰。至于贺知章诗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应该还是读shuāi。因少离家老大回,中回的古音为huái。

cuī,等级或通缞(古代丧服的一种)。示例:皆有等衰。/无衰麻之服

37、说

yuè,古同悦。示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shuì,劝说别人。示例: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

shuō,示例:为一说,使与书俱。

38、

tiē,示例:安置妥帖平不颇。韩愈《石鼓歌》

tiě,示例: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杜甫《新安吏》

tiè,学习书法模仿的样本。示例:碑帖、字帖。

39、

wéi,示例: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wèi,示例: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40、

hǔ,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示例:曳屋许许声

xǔ,示例:遂许先帝以驱驰。

yào,示例: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商君书》

yāo,示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42、

wèi,给予、赠送。示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yí,示例:所谓养虎自遗患也。《史记·项羽本纪》

43、

zhǔ,示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shǔ,六卿分职,各率其属。

44、

zhāo,此读音一般指早晨。古地名:朝歌示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háo,对着、向着。示例: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