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进士侯垣、恩贡侯济来、廪生马华国撰写的三篇节孝文稿
发布时间:2025-04-27 16:20 浏览量:25
樊母黄孺人节孝赞
邑进士侯垣
欹欤祎欤,宣文女师。苕华之玉,松柏之姿。
二十而字,相攸德门。樊侯旧姓,司马后昆。
荆钗布裙。琴瑟静好。莱畚相随,粱舂共捣。
玉楼降诏,橐砧云亡。惊鸡梦短,离鹊恨长。
皤皤舅姑,渺渺孤儿。含酸忍痛,尽孝尽慈。
其孝维何?滫瀡承欢。二亲见背,泣血重泉。
其慈维何?抚字心劳,折葼惠远,画荻风高。
子壮成家,母年将暮。兰蕙映阶,松楸拱墓。
天胡不吊,玉树先零。霜寒斗室,月冷空庭。
一生萌蘖,半死如桐。楹书谁读?万虑成空。
纺绩余资,分财锡类。百亩原田,留供祀事。
纶音奖善,下逮穷婺。赐银旌表,邻里建碑。
潘溪古渡,灉水东流。勒铭刊石,永著千秋。
以上内容摘自光绪版《郓城县志》卷十三,由侯宪庆提供。卢明依县志调整标点分行。卢明查明,光绪十九年《郓城县志》对樊母黄氏事迹有载:“黄氏 樊廷基妻,年二十夫亡,氏守节六十四年,道光二十六年,学校公举进士侯垣作文赞之。)
其实,侯垣为别的贞烈写传,他自己家也不管贞烈。儿媳和女儿都有列为贞烈的。据《郓城县志》载:
张氏 进士侯垣之子,庠生朗如妻,夫故。氏事翁姑以孝闻,教子豳图得食廪饩,守节三十余年。
侯氏 周嘉增妻,进士侯垣女。十五岁于归,咸丰十二年,夫御贼阵亡。氏痛不欲生,转念双亲无人扶侍,未敢身殉。凡堂前供奉,必亲检点,未尝假奴婢手。子辰读书,就外傅。每归,氏自课之,见学无进益,鞭笞立及,致废针黹,有孟母遗风。子之采芹食饩,慈教之功居多。巡抚奏请,准入节孝祠。
马先生孝义碑
恩贡生 侯济平
闻之:至孝格天地,高义薄云霄。居恒读书,怀古景仰弥切,未尝不慨然想见其为人。然执此以论,当时所谓节著行完、常变不渝者,缙绅先生鲜能之,盖至行若斯之难也。
吾邑马先生,名华国,号蜚村,名下士也。性醇朴,学渊懿,早年蜚声黌宫,旋食廪饩。将出,其夙抱于以擢巍科,看花上苑,直分内事。奈屡困棘围,苦不得志,都人士咸惜之。先生宴如也,惟念太夫人春秋日高,恐阙色养,凡温清洗腆,分所得为者,详尽为之,而力不留,蔼然孺子慕焉。先生之事亲可谓诚矣。
其教人也,虽经艺制事,两科并设,惟以敦孝道、重节义为根本。以故坐春风、沐化雨,采芹折桂后先相望者,一一敛华就实,与先生之为人相符。语云:“薰其德者善。”良有以也。
讵意,咸丰庚申,岁在龙蛇,红羊换劫,白狐跳梁。是岁仲冬,皖匪蜂扰郓境,一时乡邑骚然,惶骇莫知所措。先生以慈帏垂白,自顾亦年居六旬,又复踽踽寡助。脱轻犯贼锋,萱堂弗养,悔身何及。不得已,奉母入寨,暂避凶焰。何数遘阳九,忤贼不屈,竟与八旬寿母同罹灾殃,相依陨命。
嗟乎!死生亦大矣,先生节著行完,常变不渝,视古之孝格天地、义薄云霄者,何多让焉。夫哲人云亡,感深行路,矧列门墙、灭休光者乎?方期雪立程门,永霑教泽,孰料风寒马帐,竟断音尘。地隔梦楹,愿违筑室,瞻云恸树,能勿潸然?
是以门下士等,纠合同学,请匾学宪,褒以“孝义两全”。即四字之宠旌,为千秋之华衮,当矣。复各输资鸠工,勒诸贞珉,尤见义之不容没也。余嘉其义举,且与先生忝在相知,因不揣謭陋,录事上石,以示永垂。
译文
常听说,极致的孝道能够感动天地,崇高的义举可以上薄云霄。平日里读书,缅怀古人,心中对具有这样品德的人充满深切的敬仰,常常感慨,很想见识一下这样的人。然而,以此标准来衡量当世,那些所谓节操显著、品行完备,无论常态还是变故都坚守如一的人,即便是士大夫和有名望的学者,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可见践行这样的高尚品德是多么困难啊。
我们县的马先生,名叫华国,号蜚村,是一位知名的贤士。他性情淳朴,学识渊博精深。早年在学校就声名远扬,不久后成为享受廪膳补贴的生员。本打算施展他长久以来的抱负,在科举考试中高中,在京城观赏名花,这对他来说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无奈多次被困于乡试,始终未能得志,县里的人们都为他感到惋惜。但先生却坦然处之,只是想到老母亲年事已高,担心不能尽心奉养,凡是侍奉父母该做的温清洗漱、饮食照料等事情,他都尽自己所能,做得详尽周到,毫无保留,那种敬爱父母的样子,就像小孩子眷恋父母一般。先生侍奉双亲,真可谓诚挚啊。
他教导学生,虽然经学和时务两类科目都有涉及,但唯独把推崇孝道、注重节义作为根本。因此,在他的教导下,学生们如沐浴春风化雨,先后有不少人考取功名。这些学生都能摒弃虚浮,回归质朴,与先生的为人相契合。俗话说:“受到他品德熏陶的人会变得善良。”确实是有道理的。
谁能想到,咸丰庚申年,正值龙蛇之年,遭遇兵荒马乱的劫难,贼人肆意横行。这年仲冬,安徽的匪寇像蜂群一样侵扰郓城境内,一时间乡里县城一片骚乱,人们惶恐惊骇,不知所措。先生考虑到老母亲头发已白,而自己也已年过六十,又孤独无助。倘若轻易去冒犯贼人的锋芒,母亲无人奉养,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不得已,只好侍奉母亲进入寨子,暂且躲避凶险的气焰。可谁知多次遭遇厄运,面对贼人宁死不屈,最终竟与八旬高龄的老母亲一同遭遇灾祸,相伴离世。
唉!生死是人生大事啊,先生节操显著、品行完备,无论常态还是变故都坚守如一,与古代那些孝道感动天地、义举上薄云霄的人相比,又有什么逊色的呢?这样的贤哲离世,连路人都深感悲痛,更何况是列于先生门下、深受其教诲恩泽的人呢?原本期望能像程门立雪那样长久地蒙受先生的教导恩泽,谁料到如今先生去世,音信断绝。如今与先生阴阳相隔,曾经筑室追随先生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仰望云朵、对着树木悲恸,怎能不潸然泪下呢?
因此,先生的门下弟子们,联合同学们,向学政请求赐匾,学政用“孝义两全”来褒奖先生。这四个字的荣耀表彰,如同流传千古的华美礼服,实在是恰当啊。大家又各自出资,召集工匠,把先生的事迹刻在石碑上,更可见先生的义举不容埋没。我赞赏他们的义举,而且与先生有幸相识,因此不揣冒昧,将此事记录下来刻在石碑上,以使其永远流传。
以上内容,由侯宪庆提供。原文搞自《郓城县志(光绪)》卷十四。译文者曹之光。
卢明查明,上面侯垣所记者马华国,也为别人写过一篇烈女神道碑,据《郓城乡村志》所载,碑文如下:
烈女神道碑表(节选)
县有烈女祠,村有烈女神道碑,来历于王庄村。据记载:段氏,明季巨野段存德之女,亦固名门,而氏又义淑女,赋姿贞静,幼晓大义,许字吾邑童儒大有为室。婚礼未成,生蚤殒,段氏闻讣悲哀欲绝,勺饭不入口三日,乘间投方亲(?)以殉所夭。惜战,何志思之决也!其父敛觫归之夫家,葬于大有穴侧,则两家远近哀之,学士争为之烈。
事闻牧,赐建坊表,载入郓巨两邑县志。呜呼,可谓烈矣。烈女段氏所为,古今罕见也!全名节于一身,纲常之万古,真死重于泰山矣!
邑廪生马华国敬撰
卢明按:另据光绪十九年《郓城县志》载:段贞女,许王应祥子大有为妻。未嫁而大有死,得信三日即自缢。
王大有,佀楼王庄人。在王庄王氏家祠中,我看到过王大有妻的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