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历史名人 八百六十三 刘几
发布时间:2025-04-26 02:30 浏览量:39
刘几(1008年~1088年),字伯寿,号玉华庵主,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时期大臣,后周礼部侍郎刘温叟之孙。
网络图片,侵权联删
刘几为刘烨之子,因其父的缘故被任为将作监主簿。他生来英俊豪迈,长大后改变志向专心读书,其后考中进士。后来,受范仲淹征召,任邠州通判。邠州土地盐碱化严重,百姓苦于远途汲水,刘几遂命人开凿水渠引水注入城中。工程动工时,有宾客说:“自郭汾阳(郭子仪)在此筑城以来,如果外水能够引入,何须等到今日?不要白费人力了!”刘几却没有回答。不久后,果然将水源引到,他在交通要道旁开凿五个水池,百姓大为便利。
后来,孙沔推荐刘几才能足以担任将帅,遂改任为如京使、知宁州。当地盛行巫术,军校倚仗妖法聚集徒众,叛乱已谋划多日。刘几暗派其部士兵埋伏在营门守候,半夜时分将乱党全部擒获。其后,刘几升任本路兵马钤辖、邠州知州。
侬智高叛乱进犯岭南时,刘几上书请缨效力,被任命为广南东、西路捉杀使。途中听闻蒋偕、张忠战死,他遂急驰至长沙,面见狄青说道:“贼寇若退守巢穴,正值瘴毒盛行之时,应当班师等待时机再战。若他们因胜骄狂求战,则正是擒敌良机。”叛军果然倾巢而出,宋军与侬智高在归仁铺展开大战。
前锋孙节战死后,刘几率领右军激战,自辰时战至巳时,胜负未分。刘几向狄青建议,派出五千精锐骑兵分左右翼直捣敌军中坚,叛军因此惊骇溃败,战后刘几晋升为皇城使、知泾州。
刘几入朝觐见时,以母亲年老为由,请求恢复文职回乡奉养。宋仁宗赵祯劝谕道:“泾州是内地,奉养母亲更为便利。”特赐其母冠帔。其后,刘几任循州刺史,升西上阁门使,后再入郎中班。不久,又因曾公亮举荐,刘几以嘉州团练使出任太原、泾原路总管。
西夏进犯周家堡时,转运使陈述古暂代渭州统帅,刘几发文书请求援兵却未获回应,遂率众将联名再次请援仍被拒绝,便亲笔疾书催促。陈述古因此大怒,将刘几调任凤翔,并弹劾他滋生事端。朝廷认为总管非转运使所能调动,派御史调查后,将陈述古罢黜,刘几改任鄜州,后又被召回判三班院。
边关奏报西夏人进逼大顺城时,宋英宗赵曙为此询问刘几。刘几上言道:“大顺城是天险,西夏人难以接近,此事恐与赵明结仇有关。”赵曙不由感叹道:“赵明之子策马入城时被敌军截击,卿料敌竟如此精准。”遂任命其为秦凤路总管。
宋神宗赵顼即位后,刘几转任四方馆使、知保州,其治理成绩为当时河北第一。刘几任职六年期满后,即请求致仕,遂以秘书监致仕。
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明堂祭祀时,大臣推荐刘几通晓音律,诏令其赴太常寺制定雅乐。刘几建议:“古乐本有四清声,历经五代战乱失传,请求予以恢复。”雅乐修订完成后,朝廷授其一子官职。
刘几致仕后二十载,徜徉于嵩山、少室山间,曾遇唐末异人靖长官传授其养生秘诀,故虽年高而精力不衰。偶与人谈论边事,刘几曾对张耒说:“近见诏书禁止边关将士夜饮。这些将士一旦有急,将要他们肝脑涂地,平日却禁止其娱乐,如此役使下属岂非苛求?杀牛斟酒,厚加犒赏使其休养生息,并非要以醉饱为恩德,是为了提振士气。”张耒遂恭敬记录其言,后又加封通议大夫。
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刘几去世,时年八十一岁。刘几重节尚义,将父荫官让给堂兄,自己获得任子为官的机会时,必先照顾兄弟遗孤。
刘几对乐律的见解尤为精妙,认为:“音律应以人声为本,不可单靠尺度强行契合。古今时势不同,声韵随之演变,如同将古代冠服强加今人,岂能合宜?儒者拘泥古制,执着于形名度数之细节,却不辨清浊轻重之用,故而乐器虽合古制,实际音调却难以谐和。”
刘几曾在游佛寺时听闻钟声,便断言:“钟声滞涩悲切,住持将遭不测。”当夜住持便圆寂了。在保州时闻号角声,刘几又言:“宫音微弱而商音离散,至秋季,守城官员当有忧患。”秋天,刘几果然患病,但其学术体系被认为掺杂了郑、卫俗乐的成分。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文章如果还看得过眼,就请赏小可一个赞,然后关注一下吧!大恩大德,没齿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