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智慧共绘生态卷 西城区多维实践守护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5-04-24 17:46  浏览量:22

4月22日是第56个 世界地球日

今年的主题为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今年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连日来,西城区通过解码古代水利智慧、开展未来农场实践等活动多维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注入创新活力。

解码古代水利智慧

践行地球日环保理念

近日,西城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环境科学学会,携手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市宣武青少年科学技术馆共同开展了 “地球脉动 解码北海团城水利工程”主题研学活动。近100名学生通过实地探秘古代水利智慧与现代环保理念的融合,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这些看似普通的青砖实则暗藏玄机,中间高、四周低的坡度设计配合砖缝透水功能,能让雨水迅速渗入地下涵洞,实现 ‘渗、蓄、排’一体化。”在北海公园内的团城,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王崇臣带领学生观察团城独特的地面铺装、渗水井与地下涵洞结构, 了解古代雨水收集、利用与排水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学生们蹲下身,认真地测量和记录青砖的形状、尺寸、排列方式等,在笔记本上绘制出团城水利系统的平面简图和地下涵洞的示意图, 惊叹于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生态智慧。

“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含量是反映水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今天我们用快检试剂盒现场‘诊断’北海水质。”在北海公园内的水域旁,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武亚林老师和西城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人员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 “水质检测实操课”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小心翼翼地取水样、滴试剂、对比色卡,实时记录检测数据。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了基础水质检测技能,直观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

西城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与科技的碰撞, 更是一堂行走的生态文明课,学生们通过触摸历史遗迹、实操科学实验, 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真正扎根青少年的心田,促使他们成为守护地球的青春力量。

红莲逐季绘春景

未来农场启智耕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西城分局联合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红莲分校,在校园内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未来农场学生研究项目—— 植物守护计划。学生们浇水灌溉、松土培护,亲身感受种植、观察与研究植物的乐趣, 让环保的种子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活动伊始, 校园内的未来农场便成为了焦点。这片充满生机的小天地,承载着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在老师和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西城分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生们手持小铲子、水桶等工具,小心翼翼地灌溉幼苗。

“这就是我们上周种的西红柿,希望我种的这棵小番茄能快快长大,结出又红又甜的果实。”六年级同学牵着一年级的小朋友,向他们介绍花箱里的植物,一边浇水一边向学弟学妹传授植物的养护技巧,“这是毕业前留给母校的礼物,等秋天结出果实,我们一定回来看看!”

除了亲手种植, 学生们还肩负起了观察与研究植物生长过程的重任。三四年级学生将定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从发芽、长叶到开花、结果,学生们将撰写观察笔记、绘制植物形态, 植物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将成为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宝贵素材。学校的科学老师将指导学生科学地观察、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醒目的签名墙。“守护地球,从我做起”“让地球充满绿色”等标语格外引人注目。学生们纷纷拿起笔,在签名墙上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表达对守护地球的坚定决心。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红莲分校校长毕然介绍,此次 “植物守护计划”不只是一次简单的种植活动,更是学校落实生态环保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植物的种植与养护,能够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脆弱, 从而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学校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将环保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让环保意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西城分局相关负责人说:“学校通过自然科学课程引导学生自主研发智能灌溉装置,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转化为可触摸、可实践的科学行动。当孩子们学会用科技守护生命成长,生态文明的种子便真正生根了。”

水净景美

开启城与自然共生

近年来,西城区坚持高位统筹,积极落实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在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精细化管控水平的基础上, 持续提升辖区内水、土环境质量,推进入河排口精细化管理,完成全区入河排口在水务智慧平台的位置标注工作,实现水质在线监测数据的互联共享,及时监测入河排口水质情况。完成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情况自查, 145个入河排口信息均录入“全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并动态更新。开展水生态调查工作,完成辖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监控点丰、枯水期监测。深挖滨水绿廊景观特色,相继完成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环二环城市绿道北护城河(西城段)绿道,莲花河滨水绿道(西城段)一、二期工程建设, 实现了西城区滨河空间环境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持续升级。探索园林绿化用地面源污染治理。开展“黑土计划”,将收集的园林绿化垃圾经过科学处理后,产出有机“黑土”反哺绿化养护土壤,有效提高城市土壤有机质含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稳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此外,西城区在全市率 先发布《西城区花园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完成六铺炕花园式街区、5条城市画廊、常乐林曦、右安花园2处口袋公园和南菜园南口1处小微绿地,高标准建设完成长椿苑公园。 区属无界公园率达80%。新增中古友谊小学分校等 8处屋顶绿化共计6596平方米,新增背阴胡同37号院北墙等 8处垂直绿化达605延长米

未来,西城区将持续树立长期的战略性眼光,从生态、规划、文化等多维度发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诗意栖息地,让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居民享受更多生态福祉。

文字:石伟

图片:西城区生态环境局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西城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