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生态“大内机密”,藏在这只新款包包里!
发布时间:2024-10-11 19:34 浏览量:18
故宫博物馆Museum
“六百余年的大IP,上新包包了!”
“灵魂三联问:谁家的?啥款式?够潮不?”
“故宫博物院文创家的,霸气龙纹款式,用苹果皮再制成的“真·果皮”包包——没有比低碳环保更潮的事了!”
至少康熙肯定想象不到,他曾经爱不释手的矾红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上的云龙纹饰,与现如今故宫通过“零废弃项目”回收来的苹果皮,会碰撞出什么样的低碳潮流火花。
跨越时空,百年生态智慧“文化回潮”
今年的国庆节期间,故宫博物院在午门展出了40余款环保主题文创产品。除了火出圈的苹果皮小挎包,还包括用落叶作为发酵原料、融入故宫院藏《恽寿平花卉册》中松枝元素制成的“松福手环”,用咖啡渣和茶叶末制作的茶具等等一系列极具中式美学的生活单品。
跨越了六百余年的文化时空,故宫充分利用当代环保技术,将“文化之美”跃然在“绿色低碳”的概念之上。这种低碳环保理念与中国特色文化元素的浑然融合,充分且巧妙地传承着古人“敬天惜物”的智慧。
殊不知,数百年前,建设故宫的能工巧匠们,其实早已以“精神领先数百年”的格物姿态,向我们展示了丰富中华文化遗产中顺应自然、可持续性发展的宝贵“生态智慧”。故宫的屋顶,便是古人生态智慧展现的最佳例证,没有之一。
莺不落墙顶,故宫数百年来的生态机密
数百年来,雨雪加盖、风霜侵袭,故宫的屋顶却始终能够保持明亮整洁,甚至连鸟粪的影子都找不到。是什么样了不起的智慧,让古代的工匠们在当时实现了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这就要说一说故宫屋顶独特的“莺不落墙顶”设计了。
紫禁城屋顶一片片的小琉璃瓦上,蕴含着古人的大智慧。釉质筒状的瓦片,不仅美观明亮,而且非常光滑,瓦片之间的档距要比小鸟的脚趾间距大得多,使得鸟爪没有任何抓力点,站在上面自然会打滑,无法停留;这“莺不落墙顶”的第一道防线,大大减少了宫内负责洗扫人员的工作量,为房顶的整洁提供了保障。
琉璃瓦,坡屋顶,壮美的金色紫禁之巅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故宫独特的坡屋顶设计。
这种具有一定倾斜度的屋顶设计,不仅能够让鸟类因为无法保持平衡而快速离去,而且在雨天,顺着琉璃瓦快速滴落下的雨水,不仅透着古建的苍茫美感,还能随之冲走屋顶上的灰尘;更重要的是,在阳光强烈的时候,琉璃瓦能够折射出金碧辉煌的金色光芒,耀眼的金光不但能对鸟类造成视觉干扰、进一步阻止鸟类落脚,更为故宫增添了恢宏壮美的皇家气势。
科技传承古今,能环宝架起生态桥梁
而今天,现代科技的修缮技术与监测系统,为故宫金黄、洁净的屋顶提供了更周全的保护手段,同时也在不同时空的屋顶之上,架起了一座传统文化与绿色低碳理念交织的古今桥梁。
现代科技,延续了这份对古代生态智慧的传承。在工业光伏发展迅猛的今天,特别是在能环宝所提供服务的工业厂房屋顶电站之上,同样是为了避免鸟粪、灰尘、落叶等杂物的阻挡,以避免光伏组件玻璃散热不佳造成安全隐患,电站建设方不但严把关、严遴选硬件设施,更依托能环宝专业的NiOS™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可配备的热成像监测功能、机器人清洗功能等,利用红外线无人机执行巡检任务,并时时待命清理掉落的鸟粪、落叶与枯枝,与古时故宫一样,极大地减轻了洗扫人员的工作频次。
而为了获得最佳的日照,电站按照地域经纬度、最佳辐照量,并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了最佳倾角的光伏组件,以期能够充分吸收并利用太阳光,为工业厂房输送着绿色电力;就像故宫琉璃瓦上折射下的片片金光,在古今闪耀着的同一片光彩中,将这片生态金光更加可持续地传承给后人。
从废弃物再利用与故宫文物之间的绿色创意碰撞,到古人的生态智慧与“敬天惜物”的现代哲思,无不尽现着国人自古以来对自然资源的珍视,与对环保理念的代代传承。
当我们穿行于故宫的红墙黄瓦之间,驻足仰望那一片片在阳光下泛着金色光芒的琉璃瓦时,这一条流淌着生态智慧的文化长河,仿佛在无声地敦促着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代代传承下去,去续写好每一篇中华文化底蕴的绿色文明故事!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