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正治》之论:正纲纪、定名分、广言路、辨人才
发布时间:2025-04-22 14:43 浏览量:33
黄道周《正治》之论:正纲纪、定名分、广言路、辨人才
乙巳蛇年,季春二十五
想写一点字在这个乙巳春天的尾巴。
一直觉得《博物典汇》是《古今图书集成》的前身。之前说过雍正的字中有正,也许雍正的正,就是来自于黄道周的《正治》。
手上这本《博物典汇》的刻版、成册、纸张并不好,在那个年代。也许此书的成书就来自福建建阳的谭阳书林,也有仓促,及囊中羞涩。
旧事已已,我为《石斋麟书》多次泪目已是癸卯兔年的事情了。
天地入心,有经纬,有条陈,更有正撑,这样心中的天地才会广大。
--
正纲纪
《礼记》曰:
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
-
《白虎通》曰:
纲,张也;
纪,理也;
大纲小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
-
《书》五子之歌--其三曰:
乱其纪纲,乃底灭亡。
-
《诗》大雅--棫朴之篇曰:
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唐韩愈曰:
善医者,不视人之肥瘠,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
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
天下者,人也。
安危者,肥瘠也。
纪纲者,脉也。
脉不病,虽瘠不害。
脉病而肥者,死矣。
通于此说者,其之所以为天下乎。
-
然后哦纲纪有所系而立。
君心不能以自正,必亲贤臣,远小人,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
然后乃可得而正也。
--
定名分
《易》之辨上下,定民志,法乎上天,下泽自然之象。
《书》之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由于明王奉顺上天之道,是以尊之临卑,下之奉上,一惟法天地自然之数,顺天道自然之常而已。
《左传》庄公十八年,虢公晋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皆赐玉五谷、马三匹,非礼也!
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不以礼假人。
成二年,卫新築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
既卫人赏之以邑,辞。
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
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
广言路
--
辨人才
皐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
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
知人则哲,能官人,
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能哲而惠,何尤乎驩兠,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皐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
乃言曰:载采采。
禹曰:何?
皐陶曰: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
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
简而廉,刚而塞,疆而義,
彰厥有常,吉哉。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
日严秪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
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
-
魏文侯问置相于李克。
克曰:
居,视其所亲,
富,视其所与,
达,视其所举,
穷,视其所不为,
贫,视其所不取。
-
庄子曰:
君子,
远使之,而观其忠,
近使之,而观其敬,
烦使之,而观其能,
卒焉问之,而观其智,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醉之以酒,而观其则,
杂之以处,以观其色。
九徵至,不肖人得矣。
-
陆贄言于德宗曰:
举措不可以不审,
言行不可以不稽,
呐呐寡言者,未必愚,
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鄙粗忤逆者,未必悖,
承顺协可者,未必忠,
故,明主以辞尽人,不以意选士。
凡制爵禄,与众共之,先论其才,乃授以职,
所举必试之以事,所言必考之于成。
然后苟且不行,而真实在位矣。
如或好善而不择所用,悦言而不验所行,进退随爱憎之情,离合系异同之趣。
虽甚精微,亦不能无谬。
--
苏东坡曰:
人之难知也,
江河不足以喻其深,
山谷不足以配其险,
浮云不足以比其变。
--
杨雄有言:
有人而作之,无人则辍之。
夫苟见其作,而不见其辍,虽盗蹠而伯夷可也。
然古有名知人,其效如影响,其信如耆龟,此何道也哉。
彼其观人也,亦多術矣。
委之以利,以观其节,
乘之以猝,以观其量,
伺之以独,以观其守,
懼之以敌,以观其气。
故晋文公以壶食得赵襄,郭林宗以破甑得孟敏,是岂一道也哉。
夫与仁同功,而谓之仁。
则公孙弘之布被,与子路之緼袍。
何异陈仲子之螬李,与颜渊之簞瓢。
何则?
功者,人所趋也。
过者,人所避也。
审其趋避,而真伪见矣。
-
古人有言曰:
放鹿儿(幼鹿)违命也。
推其仁,可以托国。
斯言为观过知仁也歟。
-
朱子曰:
知人之难,尧舜以为病,孔子亦有听言观行之戒。
然尝思之,此特为小人设耳。
若皆君子,则何难之有哉!
盖天地之间,有自然之理,
凡阳必刚,刚必明,明则易知。
凡阴必柔,柔必暗,暗则难测。(!!!)
故圣人作《易》,遂以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其所以通幽、明之故,数万物之情者,虽百世不能易也。
尝窃推《易》说,以观天下之人,凡其光明正大、疏畅洞达,
如青天白日,
如高山大川,
如雷霆之为威,而雨露之为泽,
如龙虎之为猛,而麟凤之为祥,(!!!)
磊磊落落,无纤芥可疑者,必君子也。
而其依阿淟涊,回互隐伏,
紏结如蛇蚓,
琐细如蟣虱、如鬼蜮、狐蛊,
如盗贼,诅祝闪倐,狡狯不可方物者,必小人也。
君子、小人之极,既定于内,则其形诸外者,虽言谈举止之微,无不发见。
而况于事业、文章之际,尤所谓粲然者。
彼小人者,虽曰难知,而亦岂得而迯哉。
(这文章真痛快!你真厉害,黄道周。古今皆在此中。。。
也许此文能见能懂者,稀少,挺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