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题巧解“共享操场”难题!中小学联手探索九年贯通课程

发布时间:2025-04-20 21:44  浏览量:8

“我们对校园的面积进行了测绘,并通过计算,将闲置的空地设计成活动场地。同时根据师生需求,对体育活动的时间进行了优化管理。”日前,北京市门头沟区京师实验中学、黑山小学举行“探九年课程之路 启贯通育人之程”——荧光“九年贯通课程”研讨会。会上,两校学生展示了一份关于校园操场如何应用改造的实施方案,为学校破解“共享操场”难题提出意见建议。

据了解,这份实施方案是两校学生开展的《我的操场我设计》《我的校园我做主》两节跨学科主题课的学习成果。在分享展示中,师生根据校园环境空间改造和利用等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设计方案。“我们的课程设计源于学生们在校园生活中发现的真实问题。”教师赵春桃介绍,在门头沟区2023年暑期遭遇洪灾之后,黑山小学在京师实验中学借址办学,两校师生在共享操场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了体育活动场地冲突、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于是以“两校共用操场的场地优化与合理使用”为核心问题开展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师生从“操场改造方案设计”“场地使用优化策略”“动态资源分配机制”三个维度展开研究,并最终形成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学生们还以“校园空地改造与功能提升”为主题,通过测量、绘图、数据分析等方法,将校园场地进行优化和科学管理,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我们的课程设计涵盖了数学、物理、道德与法治等多学科教学内容,并依据各学段学习要求进行教学安排,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知识进行融合,更科学地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教师李高雅说。

图说

据课程负责人介绍,《我的操场我设计》《我的校园我做主》是学校以校园空间优化为主题开展的“荧光启智”发展型课程。课程以“双轮驱动”为核心理念,聚焦学生学科素养与社会情感能力协同发展,通过真实问题探究构建能力进阶体系。在设计理念上,课程秉持学科素养培育和社会情感能力培养两大核心维度。课程以“三导四学”策略落地,教师通过课前引导、课中指导、课后督导,引领学生围绕真实问题开展调研、实验、数据分析;学生在准备、参与、评价、总结的过程中主动探究,提升核心能力素养。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在真实情境下开展的学习,让他们的学科知识从书本迁移到了生活中,激发了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我和同学们进行了很多次头脑风暴,大家集思广益,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也让我对学科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京师实验中学学生刘雯静说。

图说

活动现场还展示了师生其他跨学科主题的学习成果。在主题为《有为有不为》的语文课上,京师实验中学教师高梦伟将《驿路梨花》《青春之光》《爱莲说》等古今文本进行串联,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深入思考,探讨如何“修身正己”,衡量什么“不能为”,又该如何“为”。黑山小学教师杨玖莲则将红色历史故事及名人传记引入课堂,让学生们通过阅读理解,深刻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深刻价值内涵。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教育的连贯性与系统性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基石,基础教育贯通培养作为重要育人模式,肩负着为学生成长筑牢根基的重任。”京师实验中学校长吕娜表示,两所学校以课程建设赋能教育教学、探索人才贯通培养,以“基础型——发展型——创新型”三个层面入手研发,形成荧光基石、荧光启智、荧光燃梦三级课程体系,构建“必修、选择性必修、自主选修”课程样态,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素养”到“培养拔尖人才素养”,从“必备品格”到“创新品质”的螺旋式贯通培养目标。“未来,我们还将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加强两校教师研修培训、学生活动交流、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九年贯通课程的高效衔接与创新发展,更好地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吕娜说。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