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中医药著作简介—元朝时期(99)

发布时间:2025-04-20 19:52  浏览量:8

【历史小知识】元朝(1271—1368年),铁木真也被称为“成吉思汗”先后灭了西辽、西夏、金朝、大理等国,于1206年建国,到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又称蒙元、皇元,1279年灭了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也是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元朝。历经97年,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

【导言】上期桃花岛陈药师介绍了历朝历代医药著作简介之元代王好古的《此事难知》和《斑论萃英》;本期介绍元朝时期的中医药著作之曾世荣的《活幼心书》。

(九十九)元朝时期(公元1271—1368年)中医药著作简介
1、《活幼心书》内容简介
《活幼心书》是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著于公元1294年的一部中医儿科专著,全书共分卷上、卷中、卷下三卷。

一、卷上:为决证诗赋。收录歌诀75首,全部以七言诗赋的形式,来系统论述儿科疾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涵盖了儿科常见病证。如第一节《观形气》诗赋为:“观形观气要精通,禀受元来自不同。细察盈亏明部分,随机用药见奇功。”;在《五色主病》的诗赋为:“积黄青则是惊风,热赤伤寒紫淡红。黑痛白为虚冷嗽,更须随部用神工。”;地《慢惊》的诗赋为:“阴盛阳虚病已深,吐余泻后睡扬睛。神昏搐缓涎流甚,此证分明是慢惊。”诸如这些歌诀简明扼要,便于记诵。

二、卷中:为明本论。收录儿科病证43篇及拾遗8则,详细论述了儿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规律、治疗方法及选方用药。如胎寒、胎热、急惊风、慢惊风、风毒、伤积、热证等。所收录的病证强调辨证施治,注重病因病机的分析,提出“观形气”“精察盈亏”等诊断方法。并结合作者曾世荣多年的临床经验,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三、卷下:为信效方。收录了大量儿科验方,共有200多首,分为汤、散、丸、膏、丹、饮、金、饼八类,涵盖内服、外用等多种剂型,部分方剂为作者曾世荣独创。

《活幼心书》自成书以来,受到后世医家的广泛推崇,被誉为中医儿科的经典之作。其内容丰富,辨证详明,处方精审,对后世儿科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元代前太学笃信斋进士吴刚中在《活幼心书》序中说:“精读医经,详味药性,参前辈之奥议,伸自己之独见,有求必应,不倦于贫,集其平时论证与方,名曰《活幼心书》,将与同志共之。夫作书以述其心之所用,而且克广其传,亦庶乎仁者之用心矣。尝观其书,则审证施剂,信有异乎人者。”

至于著《活幼心书》目的正如作者自序中所说:“吁!得其心者,敢不究其心哉?明窗昼熏,短檠夜雨,因就其遗书而精加编次,繁者删之,缺者补之,书非可用不敢录,方非已效弗敢收。脱亡遗漏,存十一于千百,上探三皇前哲之遗言,下探克臣茂先之用心,实则吾心固有之理,旁求当代明医之论,亦姑为活幼之一助云耳,遂名其书曰《活幼心书》。”

【作者曾世荣简介】

曾世荣(公元1252—1332年),字德显,号育溪,又号演山翁,元代衡之烝西(今湖南衡阳市)人,元代著名儿科专家。他生于南宋理宗淳佑十二年(即公元1253年)前,卒于元文宗至顺三年(即公元1332年)。

曾世荣幼年习儒,小时候就跟随乡先生李月山,长大成人后转而从医,师承著名的宋代翰林侍御世医戴克臣(即戴尧道先生)的传人衡阳刘茂先(名祀,自号固穷山叟)的第五代传人刘思道(即刘直甫),得到其治疗儿科病的真传,正如曾世荣所说:“推其所得,随施辄效,亦可以见其用心矣。然昔贤之学,固以心而传,而昔贤之心,非书又无以衍其传。”正因为曾世荣用心得其所传,也因此而以活幼闻名于世。元代前太学笃信斋进士吴刚中在《活幼心书》序中说:“烝西曾君德显,儒而为医,幼从乡先生李月山,固已得儒学于心授,长从世医刘氏,又能得医学于心传,精读医经,详味药性,参前辈之奥议,伸自己之独见……尝观其书,则审证施剂,信有异乎人者。”

他将戴氏、刘氏所遗方论、诗诀等详加编次,又集平时自己的论证和方剂以及临床经验,著成《活幼心书》三卷以及《活幼口议》二十卷传世。曾世荣从医以来,“自少至老,凡活人之幼者,枚数不知几何人。”正如邵清遗老七十翁罗宗之在《活幼心书》序中说曾世荣:“未尝以病家之贵贱贫富而异用其心,或遇窘乏太甚之家,亦随力捐资,济其饘粥,以故全活者众。德显非饶于财者,能推是心,亦贤矣哉。业医三十年,古今医书,读之不辍,今取其平日阅证用药之已效者,著为方论,纂为诗歌,名之曰《活幼心书》。”曾世荣的《活幼心书》被后世誉为“儿科圭臬”,明清医家如万全、薛铠等多受其启发,推动了中医儿科学体系化发展。曾世荣除《活幼心书》外,另著有《活幼口议》(20卷)。

【桃花岛陈药师评价】曾世荣是一位以儒医风骨铸就的元代时期的儿科医生,他的医者仁心,在七百年前的时空里,用自己的医术点亮无数垂危婴孩的生命之光。他少时随乡贤李月山习圣贤之道,后转攻岐黄之术,得戴、刘两氏的儿科真传,终成"幼科圭臬"之奠基人。悬壶济世六十载,曾公以“活幼”为毕生宏愿。

他融会《内经》奥义,参酌百家精要,更在诊籍中凝聚独到心法。元代进士吴刚中惊叹其“审证施剂,信有异乎人”,七旬耆老罗宗之感佩其“不以贵贱贫富异心”。面对贫寒病家,他常解囊相助;诊治稚子疾患,必倾尽毕生所学。正是这般“仁者用心”,铸就《活幼心书》字字珠玑,将儿科诊治提升为系统科学。

桃花岛陈药师有诗赞之:
儒门转道入岐黄,一脉仁心系幼殇。
三卷心书传寰宇,廿卷口议惠苍生。
心书已化岐黄髓,口议长传襁褓珍,
纵使丹溪风骨在,也应拱手让仁人。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