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研读会
发布时间:2025-04-17 12:14 浏览量:8
文研读书67
天地与天下:《天下之极:世界
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研读会
时 间:2025年4月19日(星期六)14: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引言人:高波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副教授
主持人:孙明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长聘副教授
与谈人:田耕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长聘副教授
章永乐
北京大学法学院 长聘副教授
陈昊
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 副教授
陈志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李欣然
清华大学历史系 副教授
潘静如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张巍卓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 副教授
王婧娅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编辑
内容提要
中国人民大学高波教授的新著《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近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天下观念的通论。全书包含两个互相关联的层次:一为"极"的观念史,在天地之学与儒学、象数与义理的交互中,探讨"太极""北极""无极""中""周行""形势"等观念的群体演变;二为天下观念的古今之变,尤其是世界枢纽(古称"天下之极")观念自两汉至晚清的转型。
▴
高波《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5年
在两汉宇宙论与经学中,北极、昆仑与河洛定型为天下秩序中的三个"极"。唐宋以降,理学、易学与数术学重思"极"的义理与象数含义,并涵化近代西方宇宙论、地圆说与陆海观念,以在球形大地上重建天下秩序。天地观与天下观相表里,共同构造了中国思想现代转型的世界观基础。本次文研读书活动,将从古今中西的思想史、科学史等角度,对书中所涉及的话题展开研讨。
引言人简介
高波
1982年生,陕西榆林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2018年春季学期邀访学者。专业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曾出版专著《追寻新共和:张东荪早期思想与活动研究(1886—1932)》(“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2018年)。近期尝试将时段上推至明清乃至唐宋,在更长的历史纵深中探讨文明与政治思想的演变。目前研究兴趣包括:1.宋代至清代天下观念的转型,侧重天地之学与儒学、象数与义理的交互;2.宋代至清代普遍历史叙述的演变,尤其是对先秦以上古史的重述,以及相应文明与政治观念的调整。3.祖宗之法与明清政治。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