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雅对】上联“月下书生吟古调”,恭请赐下联?

发布时间:2025-04-17 07:06  浏览量:8

上联:月下书生吟古调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上联出自平台账号“联联看”邀对,谨以致谢。

“月下书生吟古调”描绘了月光之下,书生独自吟诵着古老的曲调,营造出一种静谧、幽远且充满古典文化韵味的氛围。

“月下”指在月光的笼罩下,月下常与静谧、思念等情感相联系。“书生”是知识和文化的象征,他们往往心怀锦绣,富有才情。“吟古调”则描述了书生的行为,古调代表着古老的文化传承,可能是古老的诗词歌赋或者是传统的乐曲。这一行为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

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在月光下,大诗人饮酒作乐,吟诗赋词,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渲染出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境。

下联:花前雅客赋新诗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花前雅客赋新诗”描绘在繁花盛开的前面,高雅的客人满怀诗意地创作新的诗篇,呈现出一幅充满雅趣、富有生机与文艺气息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且富有文化底蕴的意境。

“花前”花朵盛开,娇艳欲滴,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喜爱的描绘对象。“雅客”指高雅的客人,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赋新诗”则表明雅客们在美好的花前情境下,创作新的诗词歌赋。这一行为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唐寅(唐伯虎)诗作《花下酌酒歌》:“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昨朝花胜今朝好,今朝花落成秋草;花前人是去年身,去年人比今年老。今日花开又一枝,明日来看知是谁?明年今日花开否?今日明年谁得知?天时不测多风雨,人事难量多龃龉;天时人事两不齐,莫把春光付流水。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老不重来;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这副对联充满了诗意和传统文化氛围。上联的月下书生侧重于文化传承中的古韵,下联的花前雅客则强调当下的创作灵感与对美的即时感受。上下联相互呼应,既有古老文化的底蕴,又有当下新创作的活力,共同营造出一种古今交融、雅趣盎然的氛围。

从词性上看,上下联词性结构对仗工整。“月下”与“花前”都是方位名词相对;“书生”对“雅客”都是名词相对;“吟”与“赋”都是动词相对,“古调”和“新诗”都是偏正结构的名词相对。在结构上,上下联都是主谓宾的结构,这种词性结构的对应使对联在形式上整齐对称。

韵律节奏方面,上联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完全符合对联平仄相对的规则,这样的平仄安排使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音韵和谐。在韵律节奏划分上,上联可划分为“月下/书生/吟/古调”,下联可划分为“花前/雅客/赋/新诗”。这样的节奏划分让对联读起来节奏明快,富有韵律美感。

恭请师友妙笔赐联斧正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