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逊漂流记》真的很经典吗?
发布时间:2025-04-12 08:45 浏览量:12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本书的情节并不复杂,其中没有引人落泪之处,居然成了经典!缘何?
鲁滨逊是按资本主义文化模式塑造出来的独自创造文明的英雄,把荒岛建设成一个世外桃源,最后又奇迹般地回到欧洲,并成为巨富。《鲁宾逊漂流记》是海盗文明的结晶,是致敬欧洲的大航海时代,此后整整三百年中,激励着欧洲去世界殖民、抢夺。礼拜五,不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奴仆形象吗?笛福给他塑造成知恩报恩,忠心耿耿,心甘情愿跟随鲁滨逊走向“新的文明”。
这本小说读的有些蛋疼,曾有两次想放弃;第一次是开篇部分,还有后来的雪地险途。最喜中间的荒岛求生,主人公海难后飘到孤岛,归于天地,如婴儿之未孩,原始本能,生存、食物!天地之间,一人独处,慎独!伟大至极!确切地说,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敬意,而且是对人类这个物种的敬意。
少则得、多则惑
要求仅限于生活必需品的人是快乐的,而欲望超过这个限度,所得愈多,要求也就愈多;赛尔扎克的原话就是:我现在有八百镑,但我也永远不会像我一文不名时那么快乐了。 小说中这段话深深触动了我,引发我对当前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状态下“贫穷和富有”的思考!鲁滨逊在海岛上脱离了人世间的一些罪恶,没有肉欲、没有物欲、没有人生的虚荣,数十年如一日,巡逻、种粮、养羊、晒葡萄干、房屋工程、制造陶器和家具、造船....正如原文中所说“我是这块地的领主,但是我所能利用的,只是那些对我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我已够吃够用,还贪什么别的呢?平心而论,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拿来使用,没有别的好处。任何东西,积攒的多了,最好送给别人;我们能享受的,至多不过是我们能够使用的部分罢了!”
贫穷有两种,一种是一无所有,一种是奢求太多;富裕也有两种,一种是家财万贯,另一种是知足常乐。老子的智慧纵贯古今,亘古不变!22章“少则得、多则惑”、33章“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44章“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6章“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81章“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创造自己一切,一切自己创造,相信“相信的力量”
鲁滨逊克服了恐惧、忧郁,稳定了心境,开始荒岛独居生活,信仰的力量十分伟大!要活下去,要穿衣、要吃饭、要睡得安稳踏实,就必须自信、自立、自强。他的一切都是凭自己劳动完成的,一己之力,造物不停!人贵有志,梦想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照镜子,反思自我,自己的工作、家庭、事业、爱好,做的如何?扪心自问,自愧不如!我也遇到了困难,也在努力解决,但是我付出的还不够,思想也不够坚定,务必要强化自己的信念!我看不到自己这件事情成功之后是什么样子,但是我可以美好地去想象、去造梦,然后去行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只要去做了,或者是一种经历,或者是一种成长。
幸福就是此时此刻
“我似乎又恢复了那种安定、宁静的生活方式。我所经历的事情,使我越来越看出,那我的处境同别的处境比较一下,我的处境实在说不上怎么不幸。老实说,如果上帝把我的命运改变一下,我的生活就会更加不幸。因此,我体会到,如果人们拿自己的处境同那些环境比他们更差的人比较一下,而不拿同环境更好的人去比较,他们就会衷心感激,不至于在嘟嘟囔囔地怨天尤人了,而人类社会上,口出怨言的事情也就少了。”这段原文回答了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幸福就是此时此刻,幸福就在我们心里!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珍惜拥有的一切,才会正视目前的现状,才会洋溢幸福的气息!心有春天,才会满面春风!
文化的力量
这部小说是英国作家18世纪所做,彼时正是大英帝国疯狂扩展海外殖民地的时期。这部小说的风靡与日不落帝国全球殖民运动息息相关,契合了英国海外淘金客的梦想追求!中国的教堂也是这个时期开始进来的,资本输出必定伴随着文化输出,只有文化殖民才是最终的殖民,澳大利亚、印度……!笛福也在小说中描述了如何把食人族变为基督教徒的过程,也提出了灵魂之问。西班牙人屠杀土著是有罪的,土著吃掉俘虏是有罪的,但是星期五说被吃掉的人也到了他们信仰的天国里。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文明?胜者为王?天道何在?
最近在看的一本书中介绍了“植物猎人”乔治.福雷斯特的故事。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催生了园艺学的爆发式发展,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有316名“植物猎人”在中国采集了121万分标本!欧洲贵族视横断山脉为香格里拉,为天堂,为植物宝库!植物猎人乔治.福雷斯特28年时间将5375种植物引种到英国,包括风靡爱丁堡贵族的杜鹃花!现在坐落于爱丁堡的世界杜鹃花研究中心有500种杜鹃花,360种原产中国!1919年,英国爱丁堡植物园的采集员福雷斯特来到了云南腾冲采集标本,在高黎贡山的原始森林中(腾冲县以北的界头乡大塘村)发现并把一棵高25米,直径87厘米, 树龄280年的大树杜鹃砍倒,锯走了一段树干做标本,这就是轰动当时世界植物学界的惟一的大树杜鹃标本。这与火烧圆明园的行径如出一辙,落后就要挨打!
欲兴诗书谈王道,再使风俗还古淳!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反之,欲兴一国,必先振其精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5000多年不间断的历史传承中兼容并蓄、创新升华。农耕文明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连续十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耕读教育”。因此,我们要呵护、发扬根文化!青山绿水、金山银山,天人合一,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