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山远韵”——郎静山镜头里的大美黄山
发布时间:2025-04-12 07:50 浏览量:6
近日,“大美黄山——黄山主题绘画特展”在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五楼开展。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冠绝天下的山水胜境与古徽州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为古今书画家提供了艺术创作的丰厚滋养和绝佳题材。展览不仅有渐江、査士标、戴本孝、梅清、石涛等古代大师的经典作品,也有如黄宾虹、张大千、刘海粟、赖少其、魏紫熙、董寿平等现当代大家的精品力作,同时也展出了被誉为“亚洲摄影之父”郎静山先生的摄影作品,其中,《绝嶂回云》《迎客松》既是郎静山先生所创作的黄山主题摄影精品。
作为最早掌握摄影技术的中国摄影家之一,郎静山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自幼接受艺术熏陶,中学时代开始接触摄影后,便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20世纪20年代进入上海《申报》和《时报》,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摄影记者。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但钟爱于艺术摄影,尝试将中国绘画之理与外来摄影之术相结合,摄制了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时称画意摄影,在当年的摄影界堪称独步蹊径,别开生面。此后,他更潜心研究,自成“集锦摄影”一家风格。
郎静山 《自拍》1930年代
郎静山 《绝嶂回云》1942
《绝嶂回云》其构图有北宗巨嶂山水的雄奇饱满,山石结像清晰锐利,如刀切斧辟的皴法。最特别的是画面中的云,只在前后两峰交叠之处显露,像直接用颜料涂抹的样子,没有虚实过渡,造型也更像绘画和古代壁画中“祥云”的轮廓。有人认为《绝嶂回云》更像是郎静山先生试验性创作,以后便极少制作此类作品,正是因为其结像锐利,与“集锦摄影”中追求天衣无缝的风格迥异。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一方面在理论上遵从中国古代画论“六法”,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章法布局,将中国画的主题和意境引入摄影;另一方面走向自然,感受生活,拍摄了大量的名胜风光,把大自然的四时景物和富有诗意的生活细节作为摄影“创作”的素材。经过暗房潜心实验探索,以多底片叠合技术形成“影中有画、画中有影”的摄影新象,让人叹为观止。
郎静山 《迎客松》 1933
郎静山在源发于西方的摄影中融会中国画理,以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调和摄影惯常的焦点透视,以中国画的语言和意象进行转换和创新。在摄影创作中尤其喜用黄山作为素材,有些画面意境开阔深远,风云变幻,气象万千,有些又仿佛置身云海,如临仙境般的超脱隐逸。他在摄影中传递了中国文人艺术的精髓,他一生对摄影艺术的痴迷执着,蕴含着对祖国山川自然的热爱和眷恋,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文化情怀。
供稿:张迪
编辑:张梅
审核:李艳红
终审:卞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