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各派背后居然还有这些人在支持

发布时间:2025-04-05 17:20  浏览量:7

我们以时间为轴,详细了解历史上最惨烈的皇位之争----九子夺嫡。

康熙一共65个妃子,为他生下35个儿子和20个女儿,共计55个子女,其中活到成年的儿子有24人,九子便在这之中产出。

九子夺嫡的主要人物: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

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

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

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

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

九个皇子总共分为了五派:

大爷党

以大阿哥胤禔为核心,生母是惠妃。他本为康熙帝五子,因乌拉那拉氏前四子均未成年夭折,故为皇长子。他的团队包括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吏部尚书余国柱、礼部尚书福伦等人。这个派系没有外围势力,势力较弱。

太子党

以太子胤礽为核心,母亲为仁孝皇后赫舍里氏。因生母贵为皇后,同胞哥哥夭折,顾他为嫡长子,2岁时便被确立为太子。由于出生后不久生母仁孝皇后便去世了,康熙对他格外的照顾,自小便待在身边抚养。虽说接受了良好的皇家教育,却也养成了他骄横暴躁的性格,对自己的兄弟都能大打出手,使得康熙不得不两次废掉他的太子之位。胤礽的势力范围包括索额图、苏尔法、阿尔吉善、耿索图等人。

这个派系的势力最初最为庞大。因为胤仍是清朝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曾多次在康熙亲征或南巡时担负起监国之职。但随着胤礽的权势越来越大,康熙对其起了忌惮之心,最终胤仍被废掉太子之位。

三爷党

以三阿哥胤祉为核心,生母为容妃。胤祉自幼对研究学问极感兴趣,还主持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尽管他对政治并不热衷,但在那激烈的夺嫡环境中,他也曾动过继位之念。他的团队主要是包括陈梦雷、李绒等清流文官,这个派系也是单干没有外围势力,实力较弱。

四爷党

以四阿哥胤禛为核心,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雍正皇帝,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他的生母是德妃乌雅氏,由于生下胤禛时自己的位分不够,故将孩子送给佟佳氏抚养。胤禛10岁那年,佟佳氏去世,他便回到了生母德妃身边。同时十三爷胤祥生母去世,也一同归于德妃抚养。所以胤禛和十三爷胤祥自小一块儿长大,关系最好。他的这个派系是在太子两次被废之后才形成的,前期尽可能的韬光养晦,笼络人才,并且得到十三爷力捧。他的派系有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九门提督隆科多、陕甘总督年羹尧等人。

八爷党

以八阿哥胤禩为核心,生母良妃卫氏,是九大皇子中的狠角色,同时也是雍正的劲敌。胤禩虽然出身卑贱,但智商情商双高,另有佟家的支持,口碑甚好。在当时,众臣甚至称呼其为八贤王。如果不是雍正手段高明,加之背后能人辈出,清朝历史很有可能将被改写。他的党羽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等。这个派系的背景较为复杂,背靠三朝元老佟国维代表的佟佳氏;阿灵阿代表的钮钴禄氏;大学士马奇代表的富察氏;大学士明珠的儿子纳兰葵婿代表的叶赫那拉氏。

九子夺敌中,大阿哥自称大爷党,二阿哥自称太子党,三阿哥自称三爷党,四阿哥与十三阿哥自称四爷党,八阿哥带领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自称八爷党。

接下来,九子夺嫡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康熙在早年特别器重大阿哥胤禔,可是由于二阿哥胤礽是嫡长子乃正室所生,而且周岁时便被封太子,所以也只能私下默默培养大阿哥胤禔,胤禔也不负众望,天资聪慧,能文能武,曾两次跟随康熙出征历练

公元1698年,在他27岁时,和三阿哥一同被封为郡王,使得胤禔成为了当时地位仅次于太子的皇子。在他看来,自己是长子,只要太子出了事,皇位顺理成章,便是自己的。于是和太子互不相让,势同水火。而康熙有意,让大阿哥制衡太子势力,就看他们相斗争斗,也默不作声,更加剧了兄弟间的矛盾。

再加上太子胤礽幼年得宠,养成了他骄横霸道的作风。他无论是对待朝中大臣,还是其他皇子都缺乏应有的尊重,甚至随意鞭打、处置朝中重臣,而他的随从下人也借他之势胡作非为,导致他树敌太多,这也引起了康熙的不满。

康熙曾几次将胤礽身边亲信、幕后支持者处死以警告胤礽,但收效甚微。康熙皇帝带领众皇子巡视塞外,其中就有皇太子胤礽,走到永安这个地方之时,皇十八子胤衸病重,康熙皇帝非常着急,但此时的胤礽依然我行我素,全然没有把幼弟的病情放在心上,甚至趁夜偷窥康熙营帐被抓。终于,公元1708年,康熙下令,废除胤礽太子之位。

这个时候,大阿哥胤禔便迫不及待的揭发了废太子的种种罪行,甚至还说出了若皇阿玛不忍动手,儿臣愿替父行刑处决了太子,这自然引起了康熙的极大不满。不久之后,三爷党出手揭发大阿哥诅咒太子,康熙下旨将大阿哥胤禔削爵幽禁,成为第一个出局的皇子。胤禔在被幽禁26年后去世,享年63岁。

也是在这一年,八爷党出手,明里暗里使劲将八阿哥推向内务主管的职务,甚至众人纷纷向康熙推荐八爷胤禩为太子。这让生性多疑的康熙非常猜忌,另外又从外面听到了八贤王的名号,更令康熙大为恼火,可是由于康熙从小对太子的宠爱,加之朝廷急需要一个太子来稳住局面。于是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709年,思来想去的康熙又将胤礽复立为太子,八阿哥首次冲顶无望。

另一方面也看得出来,康熙对胤礽还是有难以割舍的父子之情,同时对胤礽还抱有希望。但是受到废立刺激的胤礽并没有什么改观,反而因受刺激导致精神都出现异常了,其性格更是乖张,行为也时有疯癫。终于。公元1712年,彻底失望的康熙决定再次废掉了皇太子,并将朝中的一批太子党人给处死,将废太子胤礽囚禁在咸安宫中。公元1725年去世,享年51岁,但是这次废太子之后却绝口不提在立太子的想法。

前面两个皇子被幽禁,排行第三的三阿哥胤祉一度成为太子的热门人选。可是此人虽然天资聪慧,博学多才,主持修撰了不少书籍,但却为人木讷,不精于人情世故。也没掀起多大的风浪,可是雍正皇帝天生多疑。在登基之后,借着在十三爷胤祥的葬礼上说他迟到早退,被削爵幽禁,最终在幽禁中去世,享年56岁。

反观八爷党也没闲着,在八阿哥生母良妃病逝后康熙与八阿哥的关系更为紧张。公元1714年,也就是太子被废的第二年,八阿哥在祭奠完母亲之后,托人捎了两只猎鹰送给康熙作为礼物。可是猎鹰到手之后已经是奄奄一息,康熙大怒,下旨将八阿哥大骂了一顿,彻底断了他当太子的念想胤禩见自己登基无望之后,转而支持与自己关系最好的十四阿哥胤禵,可是扶持他人和自己上位到底是有区别的,便也没之前自己夺嫡时的雄心壮志了,慢慢的便消沉了下去。

他们消沉雍正可记着,待雍正登基后,先是封胤禩为廉亲王委以重任,皇位稳固后。又将他削爵圈禁,开除宗籍,改名为阿其那。同年9月,在宗人府病逝,非正常死亡,而八爷党的其他皇子结果也不怎么样。九阿哥胤禟雍正为其网罗罪名。先是革除了胤禟的一切官职,然后将胤禟打入宗人府查办,同时将其改名为塞思黑。同年8月在宗人府病逝,非正常死亡。

十阿哥胤䄉虽说性格粗鲁,好勇斗狠,却胸无城府,对雍正未造成实质性的伤害。雍正也曾评价他就像扶不起来的刘阿斗不足为虑。所以雍正登基之后,只是简单的圈禁于府中,并无迫害。一直到乾隆2年,乾小四为了收买人心,将其释放,4年之后病逝,也算落得寿终正寝。

十四阿哥胤禵本是雍正皇帝的亲弟弟,只因站错了队白白毁掉自己荣华富贵的一生。雍正执政初期,本有意收买拉拢其为自己所用,但胤禵性子刚烈,处处与雍正作对。雍正在大怒之下将其贬为贝子,并软禁了起来。碍于血缘关系和皇太后的面子,宗人府也不敢为难这位落魄王爷,因此他并没离奇病逝,而是活了下来,并于乾隆二年和十阿哥一同被释放,之后甚至加官进爵。直到乾隆20年病逝,享年67岁,倒也落得寿终正寝。

这个时候,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四阿哥胤禛,缓缓露出了藏起的利刃。在胤礽被废之后,胤禛看准了父皇的心思,支持太子复位。其实他与太子的关系并不怎么样,他经常受到太子的欺压,但是他依然不计前嫌,拥护太子复位。由此得到了康熙的赞许和器重。

太子复位之后,胤禛进爵为雍亲王。与太子党和八爷党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期间,不断笼络重臣,提拔近臣,养精蓄锐。隆科多是他的舅舅,担任九门提督,掌控着紫禁城内外的所有禁军。他的忠诚和支持,对于雍正顺利登基至关重要。年羹尧则是已经做到了陕甘总督手握重兵,他在西北的军事行动中为雍正奠定了政治基础。张廷玉和马齐是朝廷的重臣,他们勤勉尽责。支持雍正的改革措施。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最得力的助手,他在军事和政治上都给予了雍正巨大的帮助。另外还有十六阿哥胤禄,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政治斗争,但它的存在对稳定朝廷也有重要作用。

直到公元1722年,康熙病情突然加重,于11月病逝于畅春园。同年12月。雍正便手持康熙遗诏登基称帝。关于这个遗诏的真假,300年来重说纷纭。关于雍正的登基,各家也是争执不下,可是不能否认的是,雍正登基之后,整顿吏治、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建立军机处、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收复青海等等政策和大刀阔斧的改革,确实为清王朝的康乾盛世打下了赫赫功绩,也给足了他儿子乾小四挥霍的资本。

所以我们在评价普通人的时候,都知道不能用一件事来衡量。更何况帝王呢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公。各位看官老爷们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意见吧。​​​​​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