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景宗,你“摸鱼”被人发现了!网友:原来不是所有古人的字,都那么“古人”呀……

发布时间:2025-04-10 09:25  浏览量:8

原创 青春浙江 青春浙江

“永~和~九

永~和~九~年,岁……”

(笔怎么越来越沉了?)

因为岁(睡)着了

(谐音梗扣钱hhhh

“原来不是所有的古人

都能把字写得像古人那样呀”

(是不是对小朋友太苛刻了些

但是

救命,谁懂啊!

千年前的小朋友

练字时摇头晃脑、哈欠连天

刚临摹完《兰亭集序》开头几个字

就开始走神

——这画面是不是像极了

今天背单词

永远停在“abandon”的你?

果然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abandon啊

(abandon:原来单词书上的第一个词)

不同的时代

但同一篇《兰亭集序》

最近网友“挖”出的敦煌遗书里

这张疑似唐代小朋友康景宗的练字帖

让全网破防:

看这歪歪扭扭的

“永和九年”

原来,“练字苦”

是刻进中华DNA的集体记忆!

公元353年

王羲之在兰亭

(今浙江绍兴)

喝着酒唱着歌

随手一挥

成就“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却给后世学子留下千年“作业”

古人练字要临摹它的行云流水

现代学生也要在语文课后背诵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跨越千年,宣纸上的墨迹

和作业本上的抄写

竟成了古今学生的“苦痛共鸣”

但也有人写着写着开始画画

↓↓↓

“我也是昨天下定决心写

一个小时过去后

在纸上画起了画

纸上写写画画的DNA动了

谁说古人

只会一本正经“搞”学习

古人学“累”了

也会在纸上写写画画的

古代有小朋友

在《吉凶书仪》空白处涂写

画满虎、马、蛇……

还细心地写上了备注:

此羊,此是马……

笔触简单却十分传神

(兰州大学的刘全波老师专门针对这个涂鸦写过论文,认为这是《吉凶书仪》的学习者与李明振同学的赤心乡学郎李文义所作,其目的则是为其弟李文进进行启蒙识图教育 )

古代文献《吉凶书仪》上留下的涂写痕迹 来源:小红书@石笛

而古代另一位小朋友

在练字时

在补的纸上方角落画了一条小鱼

古代的学生

学累了在课本空白处画猿、鱼……

现代的学生

学累了也爱在纸上画画

(在课本上画过小人的举手

至少肯定涂过框框)

看来从古至今的小朋友

都在为学习头疼

这让许多网友看到了

自己小时候的影子

“对于学习搞怪这件事

跨越千年

小孩子们都差不多呀”

果然,学习时的“摸鱼”基因

是刻进华夏子孙骨子里的!

疑似为康景宗的“自画像”,也可能是画完署个名?反正是留下了“摸鱼”的证据,也成了网友推测“摸鱼少年”姓名的重要依据

还有古代小朋友在作业后

写了打油诗:

“写书今日了,先生莫醎池(嫌迟)

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

盼望放假的心情

穿越千年也分毫不差!!!

(是谁已经在盼望五一了

我不说嘻嘻)

文化延续的密码:

苦中作乐,生生不息

为什么《兰亭集序》

能火一千六百多年?

因为它不仅是书法巅峰

更是“人生哲学课”

王羲之感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现代人在快节奏中

用它疗愈“内卷”

——练字时的一笔一画

何尝不是对“活在当下”的领悟?

从“仰观宇宙之大”的哲学三连

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隔空喊话

古往今来的学生

都在边练字背诵边悟道:

练的不是笔锋,背的不是课文

是人生啊!

所以,下次有朋友

临摹《兰亭集序》写到崩溃

背诵到绝望时

告诉他——

你的一笔一画

正和千年前

某个挠头的小孩隔空击掌✋

不过

你的学习“abandon”是什么呢?

快来评论区聊聊

叮!

你有一份十年之约待查收~

“青春浙江”十年记忆征集计划

惊喜上线!

超多福利已就位

就等你来解锁!

快来和我们一起

为这场青春盛宴干杯!

↓↓↓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