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之道 】古人讲天人合一,阴阳调和!养生之道的窍门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6-22 09:10 浏览量:29
《寿亲养老新书卷四》(元·邹铉)中提到:“安乐之道,惟善保养者得之。”中华养生之道历史悠久,其理念深入人心,无论名人还是庶民都极为重视。那么,人们如何看待养生之道呢?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之谈。
自古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就非常注重养生。在现存最早的中华传统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论述;而《老子》则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些都是流传千年的养生座右铭。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有关养生的名言、名句和经验谈。
“七养”养生之道:养气护元气
太乙真人提出了“七养”之说,包括:少言语以养内气;戒色欲以养精气;薄滋味(即少盐、糖、油)以养血气;咽津液以养脏气;莫嗔怒以养肝气;美饮食(注重营养)以养胃气;少思虑以养心气。
中华文化为什么重视“养气”呢?因为“人由气生,气由神住,养气全神,可得真道”。由此可知,养气是为了强壮、保护生命的元气。摄养之道,保护之方,重在平日实践,安不忘危。
不过度:不招疾不招殃
北宋的康节先生(邵雍)有诗云:“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自防。”他强调善养生在于平日的节制欲望,保守住生命中的真元气,抵御外来的邪气侵犯。药物往往攻伐伤害身心和气,所以保养元气最为重要,且从精神心理层面下手更为关键。
不动心:心动神疲
据《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六》记载,唐伸俊因践行“心动神疲”的教训,平生遇事不动心,故老而不衰。另一人瑞郭康伯也遵循“不动心”的养生原则,通过四句偈语强调心静的重要性。
“四休”“四印”:老少富贫一生受用
宋朝太医孙君昉,自号“四休居士”,其“四休”之诀为: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这体现了一种无求、戒欲的生活态度。黄庭坚又赠予他“四印”,强调了忍耐、修口和真诚、去执著的重要性。
老时戒之在得
孔子说:“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人老了之后,身体机能衰退,更应警惕贪得无厌的心态,因为这会让人在睡梦中都感到不安。
这些养生之道不仅照进了人心深处,更揭示了“修心”的窍门。荣华富贵如草芥,情爱如朝露,都不及善养生、积阴德来得实在。希望这些养生的智慧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鉴于平台规则,只有您点了“关注”,与我互动才会成为铁粉。可以享受第一时间收到文章的推送。谢谢您!
- 上一篇:珠海市香洲二十一小教育集团一年级新生“开笔礼”
- 下一篇:融古汇今,千年文脉焕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