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为啥早期一直火不起来?
发布时间:2025-04-09 20:35 浏览量:7
聊张鑫炎,也聊了几篇文章了,本文是完结篇。
有朋友在评论中提到,原本不知道张鑫炎是谁,他前期拍的那些片也不如张彻,但是等看到《少林寺》是他执导的,顿时觉得张彻所有的影片加一起都不如他了。
其实,张彻与张鑫炎都是香港武侠动作片历史上具有开创性质的人物,都是宗师级别的big head,都值得尊敬。
张鑫炎的历史功绩有三次。
第一次,是1966年拍摄的《云海玉弓缘》,开创了武侠电影的新局面,具有革命性质。与紧随其后的《大醉侠》《独臂刀》共同打开了香港武侠动作片时代的序幕。
第二次,是1979年拍摄的《白发魔女传》,开创了文革后香港与内地合拍片的新局面。随后《木棉袈裟》、《海市蜃楼》、《古今大战秦俑情》、《新龙门客栈》、《大话西游》、《霸王别姬》、《风月》等经典合拍片,也都相继出现在了大银幕之上。
第三次,是1981年拍摄的《少林寺》,掀起了举国武术热的大潮,让中国功夫真正走向了世界。
这股少林武术的热潮影响至今,连超级网红“甲亢哥”,来到中国都要专程前往少林寺,要学一学少林功夫,顺便带火了一会英语流利的梁小龙师傅。
早在多年前,就有大批国内青年对少林寺充满了向往,前往学习少林功夫,其中一个小年轻叫王宝强。后来,他也成为了著名演员。其他还有释小龙、释延能也学出了一些名堂。
当然,更多的还是走向了工地,或者当上了保安,默默无闻。
尽管贡献足够大,但张鑫炎却是香港影史的失踪者。大部分观众都将他遗忘了,或者是压根就没怎么注意到他。
本站的张鑫炎系列就是补齐历史缺憾,讲一讲香港武侠动作片历史上在邵氏、嘉禾之外活跃的人物。张鑫炎是第一个,接下来是吴思远,敬请期待!
话说,张鑫炎在惊天动地的《少林寺》上映后,他又做了些什么?又有哪些成就?
先看一个网友的评论:
张鑫炎为何没继续挖掘李连杰的潜力?
其实不是的。
他挖掘了!
话说《少林寺》上映之后,票房大卖,背后的中原电影公司,以及组建中原电影的长城电影、新联电影都发财了,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为了进一步发展,香港三大左派电影公司,长城、新联、凤凰,外加上中原电影,正式合并,于1982年9月共同组建了“银都机构”。作为左派电影公司,从首任董事长廖一原至现任董事长李甯,均由北京政府方面指派。
银都机构还顺利与李连杰、丁岚、于承惠等人签了五年长约,意欲打造更多精彩的电影。
在此基础上,张鑫炎领衔受命,马不停蹄,采用原班人马,包括李连杰、丁岚、于承惠、计春华、于海等人,新加上李连杰的师姐黄秋燕,顺势打造了《少林寺》的姊妹篇《少林小子》。并于1984年上映。
《少林寺》的拍摄周期就用了两年半,《少林小子》不算慢了。当然,与香港的“七日鲜”相比起来,那是慢得得太多了。
但是,慢工出细活。相较于两年前的《少林寺》,《少林小子》展现出了更为显著的三大优点。
首先,它的喜剧元素更为突出,并特别选择在春节前放映,这不仅是为了迎合当前的情境,也是为了满足香港的电影市场需求;
第二,电影选择是在如诗如画的漓江畔进行拍摄,外景上比香港的棚拍强出太多了;
第三,儿童演员的参与为电影增添了不少色彩。
因此,电影《少林小子》不仅在中国内地再次掀起了巨大的轰动,还在香港实现了2229万港元的票房收入,比《少林寺》取得的1616万港元的票房成绩还要出色,并成功进入了当年国内票房排行榜的第三名。
随着电影爆火,李连杰在电影界的名气水涨船高,许多武打片导演都向他抛出橄榄枝。在签约“银都机构”前后,就有一张标的为600万的支票送给到了李连杰的面前,两部片约,一部300万,邀请他前往拍摄。
不得不说,突如其来的爆火,让李连杰十分不适应。
600万,对于自小家境普通的李连杰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不眼馋是假的,但如若真的接受了,自己的人生又该是何种光景?会不会就此脱离自己的控制,奔向一个还未做好准备的未来?
前路迷茫,让李连杰在好多个夜里辗转反侧也想不出个结果。
最后,李连杰起身写信,决定请示中央,向邓小平同志寻求帮助。
而后,这封信被送到了位于中南海的邓小平手中。
邓公收到这封求助信后,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写了21个字的暖心批示:“想法很好、时机不成熟;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栋梁之材。”
李连杰收到回信后,激动不已,暂时安稳了下来。
但是,这个时间并不久。
事情发生在拍摄《少林小子》的过程中,他与师姐黄秋燕之间的姐弟恋感情升华了。
黄秋燕是他在体校时的学姐,略大2岁。在李连杰尚未成名,家境贫寒的时候,黄秋燕出于对这个小伙的喜爱曾多次出手相助,背着父亲几次拿着自家的钱补贴有时连饭也吃不起的李连杰。二人在《少林小子》的拍摄期间,两人的频繁接触,更是让黄秋燕对李连杰的恋爱与日俱升。
他们暂时没有结婚。但是,也马上了。
这个时候,随着《少林小子》的热映,隔壁的邵氏盯上了李连杰。对他发起了猛攻。
还记得吗?
邵氏与嘉禾发生了三次“夺龙大战”,邵氏都是失败者。
第一次,是李小龙从美国回到香港,在到底签约哪家公司时,李小龙犹豫了。邵逸夫与李小龙谈崩了,拒绝了李小龙提出的四大条件。结果,被新成立的嘉禾捡了便宜,在首次“夺龙大战”中顺利签下了李小龙,以一万五美金的价格签下了两部片约,也即《唐山大兄》《精武门》。
当两部片约结束,李小龙恢复了自由身。邵氏再次找到李小龙,希望能够签下他,并给他开出了200万的合约金。可是,嘉禾却以协助李小龙组建自己的公司,帮助李小龙打厂牌的名义,再次赢得了这次“夺龙大战”,二次签下李小龙。
再后来,成龙因为《蛇形刁手》《醉拳》大火,邵氏与嘉禾又一次发起“夺龙大战”,结果狡猾的嘉禾再一次胜出。
这一次,面对争夺李连杰的机会,已经是邵氏下手第四次对最红动作明星的争夺战,尽管对手从嘉禾变成了银都机构,但是邵逸夫没有手软,使出浑身解数,各种威逼利诱,开出了极致诱惑:“可以让李连杰享受洪金宝和成龙一样的待遇,帮助他成为导演。”初出茅庐的李连杰哪见过这个,他身边又没有陈自强、蔡子明可以商量,终于被邵氏给挖走了。
也不是全挖走,而是留下了口子,说是要与银都机构进行合作。
因此,接下来的“少林三部曲”的最终章《南北少林》的出品人依旧有银都机构的董事长廖一原,甚至副导演依旧是《少林小子》的副导演施扬平、刘佐佑,连制片人都保留了前作的人马。
但是也只是个架子了。内里已经变成了邵氏主导。至关重要的是,导演从前两部的张鑫炎变成了邵氏王牌刘家良,只是卡司依旧保持了李连杰、黄秋燕、于承惠、计春华、于海等这些黄金班底。
事实证明,刘家良不是张鑫炎。张鑫炎能够为李连杰量身定制故事与角色,让《少林寺》与《少林小子》充满欢趣,可看性极佳,票房也节节高升。而刘家良此时已经疲态尽显,他的那套硬派动作片,已经玩不转了。可是,他抱残守缺,还要玩。
《南北少林》上映于1986年,最终票房为1810万,比《少林小子》少了400多万,票房榜上也滑落到了第六位。
那年的票房冠军是吴宇森执导,周润发主演的《英雄本色》,达到3465万,几乎是《南北少林》的一倍。洪金宝执导的《富贵列车》,票房也达到2812万,足足比《南北少林》多出1000万。
动作片市场的风头已经变了。踩中时代焦点的洪金宝大发其威,通过自导自演“福星三部曲”,转型警匪动作题材。而成龙也因为自导自演《A计划》、《警察故事》,实现了事业转型。吴宇森则高调亮相。徐克执导的《刀马旦》也在虎视眈眈,票房紧随《南北少林》。《僵尸家族》《开心鬼撞鬼》这种奇幻片也开始大行其道。刘家良的硬桥硬马已经行不通了。
《南北少林》还能上榜,也是有赖于李连杰的能量,而不是刘家良的执导风格。
为了兑现李连杰当导演的诺言,接下来李连杰自导自演了《中华英雄》。此时23岁的李连杰,正是年轻气盛的时期,对于电影创作也是满怀热情。
于是,李连杰在1986年自主策划、拍摄了抗日动作片《中华英雄》,而该片也成为了李连杰以导演身份创作的首部,同时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部电影作品。
至于结果嘛。
就问有几个人知道这部《中华英雄》,又有几个人看过?
毫无疑问,惨败而归,李连杰直接跌入低谷。
这部片子不止结果不行。在拍摄过程中,李连杰也吃尽苦头,不仅多次受伤,更严重的时候直接昏迷,醒着的时候更是腹痛难忍。在各大医院名师手足无措之时,李连杰遇到了奇人赵学群(后被证明是骗子,伪科学),随意在其背上揉搓几下,没过几天,李连杰便逐渐好转。出于感激,李连杰认其当做干妈。
也正因为这个干妈的意见——如果你想事业好转,就必须先结婚。就这样,李连杰迎娶了师姐黄秋燕。也正因为结婚目的的不纯洁,也为二人之后婚姻的崩溃埋下伏笔。
至于后来的事,这里就不聊了。总之,李连杰在邵氏过得非常不开心,最终不得不出走美国,过上了隐居的生活。直到罗维找到他,签回了香港。
再然后,又是经历了罗维与其儿子罗大卫之间的内斗,好不容易才摆脱出来,并在徐克的打造下,出演《黄飞鸿》,再次翻红。再然后又经历了经纪人被暗枪打死,想拍《新龙门客栈》都不敢拍的事,磨难挺多。
这些过程,非常复杂,它属于李连杰,已经与他的伯乐张鑫炎无关了。
话说在《少林子小子》之后,李连杰选择当了“白眼狼”,抛弃了张鑫炎,投奔邵氏。
张鑫炎当时非常无奈。但是他知道这就是市场,毫无办法,只能选择接受,打碎牙齿也只能选择往肚里咽。
银都机构也知道张导的委屈,于1986年聘请张鑫炎担任“银都”机构副总经理。
但是,张鑫炎并没有选择无视,也没有心怀仇视,而是持续关注李连杰,还在徐克为拍摄《黄飞鸿》寻觅合适的人选时,积极向他推荐自己一手发掘的弟子,希望徐克能够使用他。张导也算仁至义尽了。
而且,在失去了李连杰之后。
没有放弃自我的张鑫炎选择推新人。
说干就干。张导开启了他的新人计划,采用“香港制作班底+内地动作新人主演”的创作模式,想要再创当年的奇迹,再次掀起功夫片的热潮。
首当其冲,他相中了新人动作演员淳于珊珊。眼看这小妹,啊,不对,是这小伙,眉清目秀,骨相玲珑,是可堪造就的潜在人才。
于是,1988年两人合作拍摄了《黄河大侠》。另外,还继续使用于承惠、计春华等老搭档。
影片上映后,虽然不及之前和李连杰的作品那么轰动,但也算是小有成就,勉强给张导打了一剂强心针。
张鑫炎也很清楚市场已经变了,单纯的硬派练功术,已经无法轻易打动观众了。
但是,张导是不会服输的。
曾经,在张彻的阳刚美学的冲击下,银幕上全是光膀子的少年在跳来跳去,极端媚俗化。而张鑫炎就不为所动,依然坚持飘逸潇洒的健康清新路线,依旧为左派电影打下了半壁江山。
现在,他依旧认为自己能行。
于是,要推介的又一个新人,他瞄上了于荣光。这个青年是被香港电影人徐小明发掘的。张鑫炎将其找来,掏出三千多万,拍摄了《东瀛游侠》。时间是1992年。
故事背景设在明朝,讲的是一个日本武士上地完雄来中国学艺的故事。这个角色由于荣光饰演,简直帅呆了那身手,那眼神绝了!片中还有林同善、陈亚珍等一众武术高手,阵容强大到爆炸。
张导为此还请来一大批专业的武术运动员,就为了让每个动作都干净利落,写实到位。他坚持走自己的精品路线,一如《少林寺》与《少林小子》。
但是,理想可以很丰满,可现实却很骨感。
《东瀛游侠》在香港上映后,观众的反应冷得跟冰块似的。本来张导以为会有人山人海来看,结果影院里冷清得像个图书馆。才上映7天就被迫下架了,最后票房只有可怜巴巴的40多万港币。
同为1992年,徐克捧出了《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李连杰再次爆火。
1993年,一年之内有8部跟风黄飞鸿题材的作品上映。这其中,也有张鑫炎参与联合执导的《黄飞鸿之男儿当报国》(也叫《少林豪侠传》),由大陆演员王群饰演黄飞鸿。王群,是李连杰的大师兄。张鑫炎屈服了,希望能够抓住潮流,顺势推人。
在张鑫炎的打造下,这一版黄飞鸿的形象也是最接近现实中黄飞鸿的,方方的脸膛,鼻直口阔,二目如电,不怒自威,宗师身份尽显。但是,这部电影的票房依旧只有区区48万,甚至被观众公开抵制。再一次惨败。光看这名字就知道,这部影片苛意模仿《男儿当自强》,被骂也不算冤。
那时候,王群已经在内地主演过《金镖黄天霸》《侠女十三妹》《无敌鸳鸯腿》《神丐》等片,在大陆已经是顶级演员。对于他来说,万万没想到《黄飞鸿之男儿当报国》居然被抵制,备受质疑,没有经受过这些的王群受了天大的冤枉,口碑应声大跌,害得王群心脏病爆发,从此处于半退圈状态,后来只活了48岁便离世了。
但是实际上,由于《男儿当报国》是左派电影公司出品,在内地上映一路绿灯,而且多次被央视重播,反而被内地观众所接受,这一版黄飞鸿也成为部分观众的童年记忆,甚至超过了李连杰版。
实际上,包括《东瀛游侠》,也是在国内同样大受欢迎,为他积累了大批铁粉。这给了张导以很大的安慰。
但是他毕竟是香港导演,两次票房惨败,无论多高傲,也都得低下头颅来。
1994年,张鑫炎卸任“银都机构”副总经理一职。
低头归低头,张鑫炎依旧想打不死的小强,依旧不认输。
连续扶持淳于珊珊、于荣光、王群不火,他还是要继续寻觅新人,继续推。这一次,他将目光瞄向了年轻的吴京。
1995年,年仅21岁的吴京,就成了张鑫炎的目标。
既然张导出炉的《东瀛游侠》那样的武侠风不行,《男儿当报国》的跟风之作也不行,那干脆直接拉上正当火的袁和平,一起合作,一起拍片,总行了吧?
1996年,和袁和平联手,决定再拼一把,于是有了吴京的《功夫小子闯情关》。
捧新人最关键的就是大牌抬轿。
袁和平、张鑫炎多年的人脉积淀,拉来了在《少林寺》系列中扮演李连杰的师父的山东螳螂拳大师于海,以及李连杰电影中的万年大反派计春华。
还有在《精武英雄》等影片中与李连杰对打表现出色的拳王周比利。
以及80年代在《木棉袈裟》中饰演男主角慧能的徐向东。甚至还有武侠片常客,以“公公”角色出名,曾在《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中饰演李连杰(黄飞鸿)的父亲黄麒英的“千面如来”刘洵。另外,还有大家都熟悉女主角钟丽缇,以及著名的打女胡慧中。
袁和平和张鑫炎完全拿出了当时捧李连杰的班底去捧吴京,志在必得。
事实上袁和平这样的自信也不是空穴来风:成龙从无人识的小糊星变成功夫明星,成名作正是袁和平执导的《蛇形刁手》与《醉拳》。
甄子丹的第一部电影《笑太极》出自袁和平之手,后续又拍了《情逢敌手》、《特警屠龙》、《洗黑钱》。
这次给吴京量身定做的处女作《功夫小子闯情关》,故技重施,玩的是最火的“小子电影”模式,吴京没有理由不红。
再加上李连杰、吴京,全部出身师父吴彬门下,是师兄弟,李连杰是全国冠军,吴京也是。
可惜,时也命也。
1996年《功夫小子闯情关》上映,在香港只收得74万港币。捧红吴京的计划自然泡了汤。
虽然本片后期在内地大量放映和发行,但大部分人并没有记住主演的名字甚至片名。
失败有不少原因,一个是这类动作片当时在香港已经不盛行,第二,本片虽然是动作片,但核心却是一个爱情故事。
《功夫小子闯情关》的人物设定诙谐幽默,属于家庭剧情动作轻喜剧。
于海饰演父亲,胡慧中饰演母亲,典型的严父慈母,一家人的相处十分爆笑。
父亲严肃古板,但深爱妻儿,发觉儿子偷学武功出去闯荡,居然想出大晚上蒙面去试儿子功夫的办法,傻爹本人无疑。
母亲扮演的是严父教子中的和事佬慈母,处处包庇儿子,插科打诨,是本片的笑点担当。
熟女风的钟丽缇与娃娃脸的吴京上演功夫小子与留洋姐姐姐弟恋,梳头戏码也是爱意满满。
钟丽缇大吴京4岁,现实中也是姐弟恋的年龄差。影片中有个有趣的巧合:钟丽缇的英文名是Rose吴京则是Jacky,居然早于《泰坦尼克号》一年。
本片的主打除了家庭与爱情,还有家国与革命。杨学文(吴京饰)最初因为爱慕曹央云(钟丽缇饰),参加了她同学会禁鸦片、宣传民主科学,用太极和辫子功大显身手,最后抱得美人归。
其中饰演大反派史密夫由达伦·萨赫拉维饰演,被袁和平挖掘的特技演员,后来在《叶问2》中与甄子丹有精彩表现,2015年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3岁。
总体而言本片故事性一般,基本是简单的港影模式,原创性一般。相信许多观众可以马上发现,电影模仿《方世玉》的成分很重,家庭关系架构和十分相似,父母是方世玉家的翻版。
部分剧情完全模仿《黄飞鸿》,例如烧鸦片,对西方科学的描绘,女主都同样是留学背景,推行西化,嫁给中式侠客,男女cp是黄飞鸿和十三姨的翻版。
就连最后的决斗,也是和《黄飞鸿》一样在充满货箱和袋子的仓库里。
本片英文叫太极boxer,但最给人留下印象的是辫子功,这也并非原创,是借用1986年的大陆电影《神鞭》的设定,跟其它功夫片相比,同质太强,这样的剧本在80年代较为常见,90年代就显得有些过时,票房失利也就不难理解了。
1994年吴京获得全国武术比赛精英赛枪术、对练冠军后,次年就遇到了导演张鑫炎和袁和平来挑演员。他的师父、北京武术队的总教练吴彬并不想放走这个比赛出成绩的年轻人,在张鑫炎和袁和平的死缠烂打下终于同意。
不得不说吴京在本片中一招一式,都对得起全国冠军的水平。尤其是在绳子上的灵活动作令人印象深刻。
据说,后来吴京问张鑫炎到底看中他什么地方,张鑫炎说选过你之后,我回家对导娘(其夫人)说:“选了个演员,长得跟你儿子差不多,笑起来像个包子。”
多年之后,吴京在凭借《战狼2》大红之后,已成当今影坛的大哥,却仍然能把师兄李连杰视为榜样,把张鑫炎当成电影上的引路恩师。
拍摄时20多岁的吴京还有着十几岁孩子的娃娃脸面孔,嫩到可以掐出水来。
《功夫小子闯情关》的票房失利对张鑫炎打击很大,此后便专注电视剧拍摄,几乎不再过问电影江湖事了。
但对于吴京来说,这是他凭借扎实的“功夫”与出色的动作演技,他正式踏入了演艺圈。
此时的吴京,距离成为“战狼”尚需时日。在香港,只是一名崭露头角的新人,而且处女作还是失败的,无法像师兄李连杰那样出道即巅峰。
好在,张鑫炎也没有放弃吴京。而是在转身制作电视剧之时,第一部作品依旧与袁和平合作,联合执导,并兼任剪辑,主演依旧是吴京,甚至班底,依旧是《功夫小子闯情关》的阵容,套拍了许多80后观众熟悉的电视剧《太极宗师》。
《功夫小子闯情关》失利了,但《太极宗师》让吴京小火了一把,让他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1999年,张鑫炎与袁和平合作根据82年电影版《少林寺》翻拍成电视剧版《新少林寺》,该剧也是继《太极宗师》后为吴京量身定做的又一部武侠功夫剧。后来,张鑫炎又执导了《少林武王》,继续打造吴京,同样在电视剧领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只是,电视剧毕竟和电影的成就不能相提并论,这位娃娃脸的功夫小子暂时还是没有找准发展路线,此后再也没能像师兄李连杰那样,甩掉“功夫小子”的包袱,转型成为功夫宗师型的演员。
实际上,吴京不火,也不全是张鑫炎的问题,吴京自己的缺陷,也是无法克服的。
就像成龙在出演《醉拳》时,割了双眼皮,才算为他打开了紧锁的运程,一举划开了他的运气。吴京的娃娃脸,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发展。毕竟影视圈是一个看脸吃饭的。再加上他的声音也是柔嫩的娃娃音,这就决定了他只适合做配角,表现最好的就是《小李飞刀》里的阿飞,这个角色对于他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太适合他的娃娃脸了。至于主角,就更适合长得有棱有型的焦恩俊。他俩的搭配才是绝配,决不能颠倒过来。
直到《杀破狼》,吴京依旧顶着一副婴儿肥的娃娃脸,好在角色身上的凶狠劲十足,使得吴京饰演的这个杀手才弥漫上了一种另类的男人味,这才算为他找到了一些戏路,开始了转型。
也是到了中年以后,直到《战狼2》时,吴京的脸型才终于打磨出了棱角,不再是配角一样的娃娃脸,开始长得像主角了,爆发出了蓬勃的男子汉气概。
同样的还有甄子丹,之所以成名太晚,也是早年与吴京一样,脸上一直挂着一点婴儿肥,只能适合那种搞笑的角色,加上他的眉宇之中有种天然的戾气感,无法担当得起正气满满的男主角,更适合饰演反派。直到《叶问》系列时,脸上的棱角才开始显现,眉宇之间才终于出现了沉稳气质,也才终于担得起一身正气的男主角。
至于张鑫炎,最后还得将话题归结到他的身上。
后来,张导的作品就渐渐消失了。他的最后一支棱,是2005年的《七剑》,前文已经讲过了,这里就不多说。
作为一位电影导演,张鑫炎在电影中的成就和名气,其实都不算最顶级。
在武侠电影领域,往前有《龙门客栈》的胡金铨,《独臂刀》的张彻;往后有《黄飞鸿》的徐克,《铁马骝》的袁和平;乃至《英雄》的张艺谋,《绣春刀》的路阳;更有《卧虎藏龙》的李安,《聂隐娘》的侯孝贤,等等,都比张鑫炎的名气更响亮。
除了《少林寺》,张鑫炎高分的代表作也不多。《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黄河大侠》这些作品也是毁誉参半,称赞者有之,咒骂者也有之。
张鑫炎的晚年生活也不太幸福。
可是,仅凭他发掘的李连杰和吴京两位动作巨星,就足以傲视整个华语影坛。
更何况,他先是通过《云海玉弓缘》开辟了新派武侠动作片的先风,后来又凭借《白发魔女传》开启了香港与内地合拍片的先风,仅一部光耀千古的《少林寺》,就足以傲视群雄。他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值得被记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