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文拓展阅读:《司马迁传之二》(节选)
发布时间:2025-04-09 13:43 浏览量:7
每读太史公之文,莫不惨淡凄然,又重觉凛然,概其故事古今无二,其文字穿透肺腑,初夏读之,仍以为寒凉矣。
迁既被刑之后①,为中书令②,尊宠任职③。故人益州刺史任安予迁书④,责以古贤臣之义⑤。迁报之⑥曰:
【注释】①被:遭受。②中书令:汉武帝时的中书谒者令的省称,为皇帝的侍从秘书,当时由宦官担任。③尊:尊贵,地位高。宠:荣耀。④益州: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刺史部(州)之一,故地大部在今四川省境内。刺史:汉武帝时的部(州)刺史监察郡国,官阶低于郡守。任安,字少卿,汉武帝时人,司马迁的朋友。⑤责:求,要求。⑥报:回报、答复之:代词,代任安。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①,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②,而流俗人之言③。仆非敢如是也。虽罢弩④,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⑤,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敦令听之⑧?”盖钟子期死⑨,伯牙终身不复鼓琴⑩。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说已容⑪。若仆大质已亏缺⑫,虽材怀随、和⑬,行若由、夷⑭,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⑮。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⑯,又迫贱事⑰,相见日浅⑱,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⑲。今少卿抱不测之罪⑳,涉旬月㉑,迫季冬㉒,仆又薄从上上雍㉓,恐卒然不可讳㉔。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㉕,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㉖。请略陈固陋。阙然不报㉗,幸勿过㉘。
【注释)
①曩(nǎng):以前。者:辅助性代词,与表时间的词结合,构成名词性“者”字结构,表示时间,相当干“……的时候”之意。曩者:从前,从前的时候。
②望:怨,责怪。
③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萧统《文选》作“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当依《文选》。
④罢:通“疲”,疲弱。驽(nú):劣马。罢驽:疲弱无能的劣马,这里比喻才能庸劣。
⑤顾:只是。
⑥尤:指责。
⑦谁为:即为谁。
⑧敦令:即令谁。
⑨钟子期:春秋时楚国人,琴师伯牙的知音。
⑩伯牙:春秋时楚国人,善于弹琴,钟子期最会欣赏他的琴音。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无知音便破琴绝弦,不再弹琴。
⑪“士为知己用”二句:见于《战国策·赵策一》。“知已”后与“说已”后,《战国策》分别有“者”字;“用”字《战国策》作“死”。说:通“悦”。
⑫大质:身体。
⑬随:随侯珠。随侯见一大蛇受伤,为它敷上了药,后来大蛇从大江中衔来一颗大明珠报答他,故称随珠。和: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得到一块璞玉,先后献给两代楚王,均被认作是石,以欺君之罪断去两足,及至楚文王时才治璞得玉,因而命名为和氏璧。这两件都是春秋时公认的宝物。
⑭由:许由。传说尧曾要把天下让给他,他不受,躲避到颖水之阳、箕山之下。夷:伯夷,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为尊父命让弟弟叔齐继承父位,便自已离开孤竹国,叔齐也同他一起隐居于首阳山许由、伯夷都是传说中上古的品德高洁之士。
⑮点:本义为小黑,这里引申为污。
⑯会:适逢。上:当今皇帝,指汉武帝这里指汉武帝太始四年(前93年)三月司马迁随从武帝东巡泰山五月回到长安事。
⑰迫:急。贱事:谦词,指自己所担负的繁琐事务。
⑱浅:少。
⑲卒卒:通“猝猝”,匆忙急迫的样子。间:隙、闲暇。
⑳不测:无法预测其结果,指深重。
㉑涉:渡过。旬月:满月。
㉒迫:接近。季冬:十二月。汉代法律规定,十二月是行刑的时期。
㉓薄:迫近。雍:地名,在今陕西凤翔县南。当时在雍筑有祭祀五帝的坛,汉武帝常常到这里来祭祀。据《汉书·武帝纪》载,太始四年冬十二月汉武帝曾到雍祭祀。
㉔卒然:突然。不可讳:委婉的说法,即不可避免的事,指任安将被处死。
㉕左右:指任安。不直称对方,而说奉书于对方左右的人,表示尊敬。
㉖长逝者:死者,指任安。任安这次并没有死,司马迁写这封信后不久,任安就被救免了。过了两年,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任安在北军使者护军任上,因接受了戾太子刘据要他起兵讨江充的命令,而又坐观成败,被汉武帝处以死刑。
㉗阙然:指隔了很久。
㉘幸:表敬副词,希望。过:责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①,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②,耻辱者勇之决也③,立名者行之极也④。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垢莫大于宫刑⑦。刑余之人,无所比数⑧,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载⑨,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⑩,赵良寒心⑪;同子参乘⑫,爰丝变色⑬;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⑭,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概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今刀锯之馀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⑮,得待罪辇毂下⑯,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⑰:上之,不能纳忠效信⑱,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⑲,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⑳;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㉑;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㉒,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㉓,可见于此矣。乡者㉔,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㉕,陪外廷末议㉖,不以此时引维纲㉗,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㉘,在阘茸之中㉙,乃欲卬首信眉㉚,论列是非㉛,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注释】
①府:《文选》作“符”。符:信、凭证。这里含有“象征”的意思。
②符:《文选》作“表”表:标志。③决:判断。
④行:品行。极:最高标准。⑤可以:助动词“可”加上介词“以”“可以凭仗……”“可以依据·……”之意。“以”字后省略一代词“之”(代上面五者)。托:依托,这里是“立足”之意。
⑥憯:通“惨”。欲:贪欲。
⑦垢:耻辱。宫刑:古代男子割掉生殖器、女子幽闭的一种刑罚。
⑧比数(shǔ):相比相数,即相提并论。
⑨卫灵公:市国国君,前534年前493年在位。他和夫人同车出游,令太监雍渠坐在旁边,让孔子坐在后面车上。孔子认为这是耻辱,便离开卫国。
⑩景监:秦孝公宠幸的太监。
⑪赵良:秦孝公时的大臣,曾劝商鞅引退。寒心:感到恐惧。
⑫同子:汉文帝时的宦官赵谈。“子”是尊称。司马迁因父亲司马谈与赵谈同名为避父讳,称赵谈为“同子”。参(cān)乘:古时乘车陪坐在车子右面的人。
⑬爰:姓同“袁”。爰丝:袁盎,字丝,汉文帝时的大臣。一次汉文帝乘车出游,赵谈为参乘,袁盘伏在文帝车前说:“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文帝笑令赵谈下车。
⑭中材之人:中等才能的人,即一般的人。
⑮绪业:余业,先人未完成的事业。
⑯待罪:指做官,谦词。辇毂:皇帝的车驾。辇毂下:皇帝车驾左右,汉代后成为京城的代称。
⑰惟:思。⑱纳:致、交出。效:献。
⑲拾遗补阙:这里指为皇帝拾取遗漏、弥补缺失,即向皇帝进谏以纠正皇帝的过错。
⑳岩穴之士:指隐士。
㉑搴(qiān).拔取。㉒遂:成。此处指“有成就”㉓短长:偏义复词,意思在于长。
㉔乡:通“向”,过去。㉕厕:夹杂。下大夫:汉代沿用古制,分大夫为上、中、下三等。太史令属下大夫。
㉖外廷:外朝。皇帝与大臣议事的朝堂。汉时官员分外朝官与中朝官。太中令属外朝官。末议:微末的意见,谦词。
㉗引:正。《左传·昭公元年》:“王伯之令也,引其封疆,而树之官,举之表旗,而著之制令。”杜预注:“引,正也。正封界。”此处有“撑卫”“伸张”的意思。维纲:指国家的法度。
㉘扫除之隶:扫除污秽的衙役。谦词,表示自己地位低下。
㉙阘茸:卑贱。㉚乃:竟。卬:通“昂”,抬起。信:通“伸”,伸展。㉛列:陈。
论列:陈说。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①,长无乡曲之誉②,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卫之中③。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
【注释】
①负:怀抱。②乡曲:乡里。③周卫:严密防卫的地方,指宫禁。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①,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②,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③,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④,恭俭下人⑤,常思奋不顾身以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⑥,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⑦,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⑧,深践戎马之地⑨,足历王庭⑩,垂饵虎口,横挑强胡⑪,卬亿万之师⑫,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⑬。虏救死扶伤不给⑭,旃裘之君长咸震怖⑮,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⑱,张空弮⑲,冒白刃,北首争死敌⑳。陵未没时,使有来报㉑,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㉒。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见主上惨凄怛悼㉓,诚欲效其款款之愚㉔。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㉕,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㉖,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㉗,功亦足以暴于天下㉘。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功㉙,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㉚。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㉛,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㉜。拳拳之忠㉝,终不能自列㉞,因为诬上㉟,卒从吏议㊱。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㊲,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壹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㊳。谁可告无愬者㊴!此正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邪?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㊵,而仆又茸以蚕室㊶,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注释】
①门下:宫门之下。李陵曾任侍中,与太史令都是能出入宫门的人,所以说“俱居门下”。②趣舍:进退。③与:结交。④分别:指分别尊卑长幼。⑤恭:谦恭。俭:谦逊自约。恭俭:谦恭自约。下人:下于人,甘居人下。⑥畜积:积累、含蕴。所:“畜积”的对象,这里指品德。所畜积:指平素所含蕴、修养的品德
⑦媒孽:酒曲,这里作动词,“酿成”的意思。媒孽其短:指把李陵的过失构陷成大罪。
⑧提:举,这里是“率领”的意思。
⑨戎:兵戎。戎马之地:指战场,这里指胡地。
⑩历:过,这里有“到达”的意思。王庭:匈奴首领单于居住的地方。
⑪横挑:勇猛地挑战。
⑫卬(yǎng):通“仰”仰攻。李陵军被围在山谷中,奴军居高临下,所以李陵军是仰攻。⑬当(dàng):相等、对等。
⑭给:供给。不给:顾不上,来不及。
⑮旃:通“毡”。族裘:匈奴人用的毛毡、皮裘,这里代指匈奴。咸:都。
⑯悉:尽,全部。左右贤王:左贤王与右贤王。匈奴君主单于下面的最高官位,各统率一万余骑兵。
⑰引:开弓。⑱沫(huì):用水洗脸。沫血:血流满面。⑲张:举。弮(quán):弩弓。
⑳死敌:为同敌人战斗而死。
㉑使有来报:据《汉书·李广苏建传》载:“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上营。举图所过山川地形,使摩下骑陈步乐还以闻。步乐召见,道陵将率(帅)得士死力,上甚悦,拜步乐为郎。”当指此事。
㉒觞:盛酒的爵。㉓惨凄怛(dā)悼:悲哀伤心。
㉔款款:忠实恳切的样子。㉕士大夫:指李陵的部下将领。绝甘:甘美的东西自己不吃。
分少:把仅有的少量物品分给别人。㉖观:显示给人。
㉗所:辅助性代词,与“摧败”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所催败:催败敌人的功劳。
㉘暴:显露㉙指:通“恉”,意思。推言:阐述。
㉚睚眦:瞪眼怒视。古时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怨恨为“睚眦之怨”,睚眦之辞:指一些怨恨李陵的大臣所说的坏话。
㉛沮:毁谤。贰师:指贰师将军李广利。他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征和三年,汉武帝派李广利率军征奴,以李陵为辅助。李陵被围,李广利未能及时救援。司马迁为李陵辩解,汉武帝认为他意在低毁李广利。
㉜理:大理,掌管刑法的官。秦时称廷尉,汉景帝时改称大理,汉武帝时又改回为廷尉。这里是用旧名。
㉝拳拳:忠诚恭谨的样子。
㉞列:陈说。㉟因为:指法吏因而把我作为……。
㊱卒:终。㊲自赎:汉代法律规定,可以用钱赎罪。
㊳囹圄:监狱。㊴无愬:诉说。㊵隤:败坏。
㊶茸:通“耻”字。耻辱。蚕室:刚受过宫刑的人怕风寒,必须住在严密、温暖的屋子里。它象养蚕的房子一样,所以称蚕室。㊷重(zhòng):深、甚。
译文:
司马迁受刑之后,做了中书令,任职尊贵而荣耀。他的朋友益州刺史任安写信给他,用古代贤臣向主上推贤进士的道义来要求他。司马迁回信说:
少卿足下:前些时候承您屈尊赐信给我,教我谨慎地待人接物,并担负起向皇帝推荐人才的责任。信中情意诚挚恳切,好象是抱怨我没能遵从您的意见行事,反而听信了世俗之人的话。我是不敢这样做的!我虽然平庸无能,也曾闻听到德高望重的长者遗留下来的风尚。只是我认为自已的身体已经残废,而又处于低贱的地位,稍有举动就要受到责难,想要对事情有所补益,反而会招致损害,因此独自愁闷而无处诉说。正如谚语所说的:“为谁做呢?又让谁听呢?”钟子期死了,伯牙终生不再弹琴。为什么呢?因为士人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效力,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去打扮。象我这样身体已经残废的人,即使才能象随侯珠、和氏壁那样可贵,品德如许由、伯夷那样高洁,终究不能引以为荣,恰恰足以被人耻笑而自已受辱罢了。来信本该早复,适逢随从皇帝东巡回来,又忙干烦琐的事务,彼此能相见的日子很少,而我又匆匆忙忙地没有片刻空闲得以详尽地说明我的心意。如今你遭到无法揣测的罪过,过一个月就接近十二月了,我随从皇帝去雍地的日期也追近了,恐怕转眼之间你就会遭到不幸,这样,我便终竟不能抒发心中的愤懑让你有所了解,而死去的人由于得不到回信,他的灵魂会抱撼无穷。请允许我大略地说说鄙陋之见。隔了很长时间没有给你回信,希望不要责备。
我听说,加强自我修养是有智慧的象征,乐于施舍是行仁德的开端,索取与给予得当是守道义的标志,如何对待耻辱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勇敢的标准,树立好的名声是品行的最高准则。一个十人具备了这五条,就可据此在社会上立足,而进入君子的行列。所以,灾祸没有比贪图私利更悲惨的了,悲哀没有比好心受到损伤更痛心的了,行为没有比使祖先受辱更五恶的了,耻辱没有比受宫刑更严重的了。受过宫刑的人,没有人肯和他相提并论,这不是一朝一代的事,由来已久了。过去卫灵公与雍渠同车,孔子感到耻辱,便离开卫国到了陈国;商通过景监见到秦孝公,赵良便感到寒心;赵谈为皇帝的参乘,袁盎满面怒容。自古以来,这些人就被人们认为是可耻的。就是一般人,涉及有关宦官的事,没有不伤害情绪、感到羞辱的,何况激昂刚毅而又有志气的人呢!如今朝廷虽然缺乏人材,怎么能让受过刑罚的人推荐天下的豪杰俊士呢?我靠了父亲的余业,得以在京师任职,已经二十多年了。平日自已常想,对上,未能献出忠心和信诚,也没有策略卓异和才干特出的声誉,以取得圣明君主的赏识:其次,又不能替君主拾遗补阙,招延、推荐贤能之人和隐居之士:在外,不能参与军队攻城野战,取得斩将拔旗的功绩;对下,不能逐步积累功劳取得高官厚禄,使宗族、朋友增光得宠。四个方面没有一个方面有成就,我苟且迎合主上的心意,以保持现在的位置,也不会有所建树,从此也可以看出来了。过去,我也曾厕身于下大夫的行列,侍奉于朝堂之上,发表些微不足道的议论,不在当时捍卫国家的法度,为国竭尽智谋,如今形体已残废,成了地位低下的人,处于卑贱者的行列里,竟要昂首扬眉,陈说是非,不是轻蔑朝廷、羞辱当今的士人吗,喉喉!象我这样的人还说什么呢!还说什么呢!
况且,事情的原委不容易明了。我年轻时怀有高远不可限量的才能,长大成人不能博得乡里的推誉,幸赖主上因为我父亲的关系使我得以贡献微薄的才能,出入于宫禁之中。我认为顶着盆子怎么还能望见天呢,所以我断绝了与宾朋的交往,把家庭私事抛在一边,日夜想着竭尽我微薄的才力,专心致力于本职事务,以期取得主上的信任和宠幸。然而事情竟会出现与此全然相反的情况!
我和李陵都在宫中任职,平素并非相要好,各人走各人的路,不曾在一起饮过一杯酒,互相表示殷勤的情谊。但是,我看他的为人,是个能自守节操的出众人物,他侍奉双亲很孝敬,结交士人讲信用,对财货廉洁奉公,索取或给予按理义办事,能分别尊卑长幼而有礼让,谦恭自约,礼贤下士,常常想着奋不顾身,为国家的急难而献身。他平素所含蕴的品德,我以为具有国家杰出人才的风度。作为臣子,出于宁肯万死、不求一生的考虑,奔赴国家的危难,这已经是很出众了!如今行事一有不当,那些贪生怕死、保全自已和家室的臣子,随即夸大他的过失,以图酿成大罪,对此我实在感到痛心。况日,李陵率领不到五千名步兵,深入胡地,足迹到达单干的王庭,这就象在虎口边设下诱饵,向强大的胡军挑战,向居高临下的众多的敌军展开进攻,与单于率领的军队连战十几天,所杀敌人超过自已军队的伤亡,敌军连救死扶伤都顾不上。胡人的君长都震惊了,便征调了左贤王、右贤王所部,出动了所有能拉弓射箭的人,全国共同围攻他们。李陵军转战千里,箭矢已尽,无路可走,而救兵不至,死伤的士卒堆积如山。但是李陵一声号召,疲劳的十卒便无不复起,人人无不落泪,血流满面,咽下泪水,举起空的弓弩,冒着敌人的兵刃,向北争着与敌人决死搏斗。李陵未遭覆没的时候,有使者来报战况,汉朝廷上的公卿王侯都向主上举杯祝贺。过了几天,李陵兵败的奏章报闻主上,主上为此吃饭无味,听政不悦。大臣们拍忧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我个人不自量地位的卑贱。看到主上极度悲痛伤心,实在想献出自己诚的愚味见解。我认为李陵对部下能做到有好吃的东西自已不吃,把仅有的少量物品分给别人,因而能得到部下拼死出力,即使古代的名将也不能超过他,李陵虽然失败被俘,他所显示出的心意,是想得到适当的机会立功报效汉朝。事到如今已无可奈何,但他摧败敌人的功劳也足以彰明于天下。我要把所想的这些向主上陈说,而没有机会,适逢主上召见询问,我就本着这个意思,论说李陵的功绩,想要以此宽慰主上之心,堵塞那些对李陵愤恨的言辞,我没能完全表达明白,明主不深晓我的心意,以为我低毁贰师将军而替李陵辩解,于是把我交给大理寺问罪。我的诚恳的忠心始终没有机会表白,因而被定了诬上的罪名,主上终于同意了法吏的判决。我因为家贫,没有那么多钱财用来赎罪,朋友们没有谁来营救,主上身边的人也不替我说一句话。我身非木石,独自和法官打交道,拘禁在监狱之中,能向谁去诉说呢,这些正是你亲眼看到的,我做事难道不是这样吗,李陵已经活着投降了,败坏了他家族的声誉,而我又在蚕室中蒙受耻辱,深为天下人所耻笑,可悲呀,可悲呀!这些事情不容易对世俗上的人逐一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