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内讧教科书——太平天国之溃败定局
发布时间:2025-04-06 01:16 浏览量:7
近代的太平天国运动不但沉重地打击了腐败的满清统治,也给无数的革命者以沉痛的教训。据说孙中山先生最早的革命意识就是来源于这些事迹的流传,桂系的李、白配合得如此好,就是要吸取离他们不远的太平天国内讧的血训。
然而,历史总是如此的相似,太平天国的内讧,是前有先例,后还有来者,它的沉痛教训并不能彻底地唤醒国人们的短板和劣根。
我们先分析一下“天京事变”的必须性。首先是太平军拿下了南京,洪秀全就急着当了皇帝,他也没啥上进的地方,就是学着前朝的样子想要享受至尊的荣耀,本质上是与腐败的前朝统治者没有任何进步的,所以他并不是什么好人。而且它一早就把实际的繁杂事务交给了他的副手杨秀青,自己只想把一下方向,这就是把实权全都给了别人。而这个东王也不是什么圣人,和他一样也是为了享受权益而来。眼看自己辛辛苦苦打来的江山,全供给这个所谓的天王享用,自己的内心就很是不平衡,权势在握的他习惯了在平日对同僚作威作福,也不把这个没权的天王放在眼里,还经常做出许多不敬的举动来,这肯定令那个高高在上的天王很是憋屈。积怨成恨,久了,洪秀全对他就动了杀心。
这样,上有天王授意,下又有北王积恨已久,就很快促成了诛杀东王的事件。这一杀可不要紧,就起了带头作用,这个北王韦昌辉也只是普通人,没有圣人的情怀啊,所谓唇亡齿寒,他杀了杨之后,就想到要斩草除根,不但要杀完杨的部属亲信好几万人,还要趁机杀了天王!因为他知道,今天天王想要杀东王,不知哪天就要杀他北王啊!于是诛杨之后,紧接着就进入了天王与北王的争斗。天王赶紧又调来了另一个杀器--石达开,很快就把那个北王给诛了。问题这是连环套啊!这个石达开同样也会如东王、北王一样啊,还杀不杀呢?于是这天京紧接着又转入了天王与石达开的斗争。石达开算是机智一点,为了不作第三个东王,就选择了“走”为上,于是一下子带走了二十多万人马,太平天国破败之势即刻就成形了。
这天京事变的局势,换成任何一个普通人,可能都只能如此走下去。比如东王杨秀青,他一直大权在握,太平天国的实事都是他做成的,能不有点气势凌人吗?作为天王的洪秀全能忍得了被他欺凌这口气吗?被杨责打过的北王韦昌辉见有机会收拾仇敌,能不做吗?做了之后能不害怕被连同清理吗?石达开能不授天王之命来救驾吗,清除了北王,他也怕被同样对待的啊,所以带兵出走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了。这其实就是人性劣根造的死局,无解的。
为什么人都会这样做呢?这就是人的本性使然,人都有趋福避祸的本能嘛。谁不想为自己谋个好一点的前途和出路呢?
在以前的历史上,类似这样的情形也是娄数见不鲜的。比如秦末的时候,项羽与刘邦及诸多起义军之间也是这样,共同的敌人被打倒后,这帮昔日的友军就开始互相算计了,目的就是绝不允许有威胁到自己的人存在,于是项羽就了设鸿门宴要杀刘邦,刘邦借吕后杀了韩信。
到了东汉末年,董卓专权的时候,袁绍、曹操等,集合了十几镇的诸侯共同反董。等到共同的敌人没了,这十几家伙记就又开始互相算计起来了,纷纷都要称“帝”,大家却都不让,于是就混战起来,l出现了群雄策马,逐鹿中原的局面。后来就打剩下三家,暂时相持了一阵子叫“三国鼎立”。
更近一点的是元末的农民起义,还没打垮元朝呢,就开始内讧了,后来只剩下较强的三家义军,分别是陈友谅、张士诚和朱元章。势力最大的是陈友谅,眼看元朝的局势差不多了,他也就开始了清除内部势力的操作,谁知他竟然斗不过朱重八,竟然让这个最弱的朱重八成了气候!
朱元章打下天下之后,也如太平军一样开始清理内部有威胁的势力,比如余达、蓝玉就有如杨秀清,幸运的是他的眼光要长远一些,等到局势稳定得差不多了才动手,他本身的能力也比较强大一些,亲自握有实权,能镇得住这些功勋猛将,没有必要动用多大的计谋就杀了几万为他卖命的功勋名将!到了他后来的接班人朱允炆搞削藩,更是赤裸裸的清除威胁势力了。
明末的李自成,也很规举地走了太平军的这条路,从起事到攻入北京,都很顺利。但是到了北京,算是成功了,于是内部各自的皇帝梦又发了,刘宗敏为代表的各种势力就此与李自成讧上了,“都是穷苦出身打天下,凭什么他当皇帝咱拜他?”于是大顺的百万大军战斗力断涯式地崩溃,为了对付吴三桂与清兵的十万军队,百万大军竟然召集不到20万服从出征了,而且这出动的20军队已经不是几个月前的大顺军,军心已经全部放在了争权夺利的心思上,根本拿不动刀枪,与人家的十万军队一碰,就如鸡蛋碰在了石头上。李自成就这样空有百万大兵,打不过清兵十万,从山海关退回北京,几天后就消失了。
这是发生在太平天国之前的事情。
紧接着太平天国的事情不久,在中国又发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者推翻了腐败的清朝,接着就要面临与太平天国一样的内讧和斗争,孙中山是吸取了天京事变的教训,主动让位给了袁世凯,算是对洪秀全当时不让的改革。但是效果并不好,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袁世凯复辟了!
袁世凯代表着的就是人的本性劣根,人只要是有机会,总还是想当皇帝的。再往后是蒋介石主政了民国,虽然那时的局面还有如美国政治的其它院府机构存在,但其实还是如当皇帝一样,全是蒋说了算,他同样也经历过了洪秀全那时的难题。在蒋之前的是汪精卫,他当时的地位更有点象洪秀全,他自认是新民主人士,没有如洪秀全那样狠下手整掉如杨秀清的蒋介石,这一服软就被蒋赢得了权势。
得了势的蒋对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更是下足了心思,他一边结拜那帮旧军阀,一边把他们打压成杂牌军,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这些就是如太平天国当时的那些东南西北王差不多的角色了。
那么,太平天国内讧的教训,蒋介石吸收了吗?可以说他是很认真地吸收了,但他本身也是普通的人呀,不是什么圣贤,一样也是做着皇帝的梦想,也为一己之梦,不惜拉开了内战的序幕。这是不符合“让帝制永远消失于中华大地之上”的反动行为,注定是要失败的!他虽占据了当时的各种优势,但还是很快地溃败了。后来他逃到了台湾,偏居一隅。为了有别于历史,他没有直接传位给蒋经国,但也只是走了个过程而已,就如当皇帝之前总要装模作样地三让,最后还是让他的人当了他的权。
上面说的都是历史了,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见个州官都是几辈子都难逢的事情,更别说皇帝了!而那些当了皇帝的更是不可想象的存在。然而这些当上皇帝的人正是人性劣根的典型代表,正如秦皇汉武,虽然稀少,但他们都略输文采,不值得赞美,而且要让帝制永远地消失在中华大地之上才是正经的革命。
到了今天的新中国,我们做到了吗?想想开国之初,毛主席带着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走进北京,一路上就心情凝重,说这是上京赶考,不知能否及格?可千万不要当第二个李自成啊!
当时有没有如太平军进入南京的相似形势呢?人非圣贤,几千年的中国人都是这样,谁又没有当皇帝的心呢?那肯定是有的呀!怎么办呢?太平天国那时是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一下子就封了几千个王,结果更是荒唐。
历代的先贤都难处理的事情,共产党是怎样处理的?
正是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鵰。俱往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对于新一代可能会出现的“蓝玉、刘宗敏、杨秀清、韦昌辉”,我们共产党具体采取了哪些较为妥善的应对措施呢?
我想,大方向当然就是首先建立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不要拘泥于个人这点小利益了。其次就是要彻底消除任何形式的帝制存在,谁都别想当皇帝,那是当典型的坏人!最后就是要不畏艰险坚决不停地整顿我们的作风!如五十年代的整风运动,六十年代的文化革命,就是针对众多即将成形的新一代”蓝玉、刘宗敏、杨秀清”们耐心的培育和帮助!没有这些扶助,不知会出现多少更利害的韦昌辉呢!这过程时虽然艰苦,但总胜过再重踏他们的劣性恶迹,让广大人民再次经历战争的火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