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历史1:古希腊时期

发布时间:2025-04-07 03:45  浏览量:7

导语:欧洲历史整体分为:古典时期(包括爱琴文明和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黑暗的中世纪、近现代(启蒙运动后大航海时代、资本主义时期)等几个阶段。接下来将按时间顺序,基于普遍认识(不讨论伪史论)对欧洲这片影响现代世界文明走向的土地进行概述分析。

01 欧洲的地理分布

目前在地理上,欧亚大陆的分界线为:北起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这条地理分界线是由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理界限看,俄罗斯属于欧洲的面积占比很小,土耳其更是只有爱迪尔内省、科克拉雷利省等小部分国土属于欧洲,此外还有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等国属于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整体上欧洲分为北欧、东欧、西欧、南欧等几大区域。

欧洲地图

从欧洲地理地图上可以看出,环地中海地区海拔较高,北欧整体海拔较低,正是这种地理构造使得欧洲产生了不同于其他古文明的文明-海洋文明。在历史上,环地中海地区的统治更迭是较为频繁的,因为缺少地理屏障,易受外部武力攻击,很难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权。其他三大古文明主要发源于河流流域,以农业文明为起点,大部分科学、制度、文明围绕农业生产而展开,虽然也进行海外探索,但不是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从而导致了文化的差异化。

欧洲地理地图

02 爱琴与古希腊文明

爱琴文明起源与特点:爱琴文明发源于希腊以东、土耳其以西的环爱琴海沿岸地区,主要以克里特岛和希腊迈锡尼为核心,因此也被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是欧洲最初文明来源。始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在公元前2000年—1000年左右达到鼎盛时期,此后宫殿被摧毁,连同文字一起销声匿迹。主要特征是发明了宫殿建筑、壁画艺术、陶瓷青铜器技术。在文学上最为重要的成果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希腊时期形成文字记载)。

爱琴文明区

古希腊文明起源与特点:爱琴文明消亡后又恢复到了原始社会,直到公元前750年左右,在巴尔干半岛形成了古希腊文明,文明初期为奴隶制,约公元前5世纪发展出了诸多城邦,形成了城邦文明。其中最为著名的城邦为雅典、斯巴达和底比斯三强。形成城邦制文明主要是其地理结构造成,半岛周边区域岛屿众多,岛上高低错落,不适宜粮食农业发展,但形成了以果木种植为主,发展海洋贸易,满足各自的生活需要这一外向型经济模式,抱团合作与海外开拓的基因由此产生。

希波战争:在希腊城邦向地中海沿岸扩张的同时,西亚的波斯帝国也在向北扩张,前499年,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米利都等希腊城邦发动起义,得到雅典的支持。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镇压起义后,就准备进攻雅典。公元前490年,波斯大军渡海西侵,但在马拉松战役中被人数居于劣势的雅典重装步兵击败。希腊人赢得了第一次希波战争的胜利。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率50万大军再次进攻希腊。希腊各城邦结成联军,希腊联军的陆军以斯巴达人为主力,海军则以雅典舰队为主。希腊陆军在温泉关阻击波斯陆军,虽然兵败,但为希腊海军的集结赢得了时间。波斯人攻入了雅典,将全城焚毁,但希腊海军在萨拉米海战中一举击溃波斯海军,波斯人面临补给被切断的危险,不得不撤退。希腊人乘胜追击,解放了小亚细亚的希腊诸邦。第二次希波战争以希腊的胜利告终。

希腊城邦文明时期

文明的衰弱:希波战争以后,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组成了提洛联盟,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不满雅典的霸权,两者之间摩擦不断,公元前431年,引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互有胜负,后于前421年缔结合约。但前415年,雅典发动了西西里远征,结果以惨败告终,自此雅典元气大伤,无力抵抗斯巴达,前405年,雅典海军覆灭,次年向斯巴达投降,斯巴达开始成为新霸主。但此后,城邦间陷入了混战之中,公元前371年底比斯人在留克特拉战役打败了斯巴达,成为希腊最强大的城邦,但仅度过了10年短暂的称霸生涯,就被崛起的北边马其顿所灭。

马其顿与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公元前338年,发源于希腊北边的蛮族(希腊人眼中)马其顿,在喀罗尼亚大败希腊联军,取得了对整个希腊的控制权。前336年,菲利普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即位。亚历山大即位后很快就平定了希腊城邦的起义,巩固了政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大军渡海东征,拉开征服世界的序幕。前331年,攻陷巴比伦,波斯帝国灭亡,亚历山大继续东进,直到印度河流域才折返,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其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分裂,古希腊历史至此结束,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时代:经过多次战争亚历山大帝国最终分裂为三大王国:马其顿王国、埃及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朝以及其他若干小国家,这些国家大多在政治、文化、风土人情上受到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并与当地原有文化相融合,在史学上被称为希腊化国家。希腊化时代持续了三百年,在此期间希腊化国家逐渐衰落,并先后为罗马共和国所灭。公元前30年屋大维率军征服埃及,最后一个继业者王国托勒密王朝覆灭,希腊化时代至此结束,自此进入古罗马帝国统治时期。

亚历山大后希腊化地区

03 古希腊文明的特征总结

政治制度试验与哲学基础:古希腊地区没有形成大一统的国家或民族结构,以不同城邦为界,城邦内部制度自由生长,这期间发展出了多种城邦治理形式:僭主制、寡头制、贵族制、共和制、民主制、君主制等等。由于各种制度的共存,公民大会等各类相对开放的制度形式,为大讨论与辩论提供了土壤,进一步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化、艺术、文学及哲学思想,这是有别于其他文明的一个重大特征。古希腊哲学的产生与我国春秋百家争鸣有一定区别,我国春秋诸子是在周的分封大统破裂后产生,他们思考如何进行制度再建设。在站位上是从群体—民族—国家的大概念出发,对“人”的发展思考是欠缺的,这也导致了整体上中西方哲学发展脉络的不同。

古希腊文明成果:主要的文明载体是城邦建设与著作。在发展城邦过程中产生了建筑艺术与美学,具有诸多雕塑、神像、神庙等文化遗产。城邦“公民”大讨论产生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的大家及其著作(托古著作也是有可能的,这种现象古今中外都有,例如我国的《黄帝内经》),这种文化也影响了后世欧洲人,他们更善于公众演讲、口头语言表达、逻辑辩论等等。城邦贸易的需要以及对外探索、资源整合等形成了诸多商人和航海家,从而推动了跨地区的合作与文化交流,这也为大航海时代储备了文化基因。

希腊建筑遗址

乙巳蛇年三月初四,无为散人作于瓢城。音频为小女慧妍配音。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