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古稀称帝,为何能活到82岁?

发布时间:2025-04-05 21:48  浏览量:8

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帝王虽坐拥天下、权力至高无上,但寿命大多不长,平均寿命仅39岁左右。他们有的因过度操劳早逝,如雍正皇帝;有的沉迷酒色掏空身体,像汉成帝刘骜;还有的因身处权力漩涡,遭遇不测丧命。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首个大一统王朝,却因追求长生、服用含重金属丹药慢性中毒,五十岁身亡。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晚年也因服食丹药,五十一岁离世。而武则天是中国唯一正统女皇帝,她从才人一路登顶,冲破封建阻碍建立武周政权。她活到八十二岁,在古代帝王中极为罕见。下文将探寻她长寿的奥秘。

天生优势:长寿基因的馈赠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在寿命这件事上,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容小觑。武则天能活到八十二岁的高龄,家族的长寿基因可谓是功不可没。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同样是一位长寿之人,她活到了九十二岁的高寿。杨氏出身名门,是隋朝宗室杨达之女,这样的家族背景,或许隐藏着长寿的遗传密码。在那个医疗条件有限、生活环境远不如现代的时代,杨氏能享有如此高寿,足以证明其家族基因的强大。武则天作为杨氏的女儿,继承了母亲的长寿基因,就像一颗优良的种子,从一开始就具备了长寿的潜力。

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遗传因素在人类寿命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0%-30%。基因就像是生命的蓝图,它决定了我们身体的基本构造和生理功能,包括细胞的修复能力、代谢速度、对疾病的抵抗力等,这些都与寿命密切相关。拥有长寿基因的人,就如同拥有了一张生命的“优质通行证”,在抵御岁月侵蚀和疾病侵袭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在武则天的家族中,长寿基因的影响力或许还不止于此。虽然我们无法得知其家族中更多成员的具体寿命,但从武则天和杨氏的例子来看,这种基因很可能在家族中代代相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长寿传统”。这种传统,为武则天的长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她长寿密码中的重要一环。

自律生活:作息与饮食的智慧

规律作息

在生活作息上,武则天堪称是“早睡早起”原则的忠实践行者。据史书记载,她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入睡和起床,保证自己能够拥有充足的睡眠。在古代,没有现代社会的各种夜生活和电子设备的干扰,人们的生活节奏相对简单而规律,这无疑为武则天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每天夜幕降临,当皇宫中的灯火逐渐熄灭,武则天便会准时休息,让自己的身体在宁静的夜晚中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复。而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宫殿,她又会按时醒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一天的挑战。这种规律的作息,就像给身体设定了一个精准的生物钟,使得身体的各项机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转。

良好的睡眠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细胞会加速新陈代谢,将白天积累的疲劳和毒素排出体外。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在经过一天的运转后,需要在夜晚进行全面的检修和维护,才能保证第二天的正常运行。对于皮肤来说,充足的睡眠更是最好的保养品。它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使皮肤保持弹性和光泽,减少皱纹和色斑的产生。就像人们常说的“睡美容觉”,武则天长期保持的充足睡眠,无疑是她能够保持容颜不老的秘诀之一。

反观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熬夜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常态。人们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或是为了工作加班加点,常常忽视了睡眠的重要性。长期熬夜不仅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还会加速身体的衰老,出现皮肤粗糙、黑眼圈加重、记忆力减退等问题。与武则天的规律作息相比,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实在是对健康的一种极大挑战。

清淡饮食

在饮食方面,武则天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智慧,她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对那些奢靡的山珍海味并不十分热衷。在那个贵族阶层普遍追求奢华饮食的时代,武则天的这种饮食习惯显得尤为难得。

每天,武则天的餐桌上摆满的不是各种珍馐佳肴,而是简单而营养丰富的食物。粥、汤、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她饮食中的常客。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既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又不会给肠胃带来过多的负担。比如,她可能会在早餐时喝一碗小米粥,小米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具有健脾和胃、滋阴养血的功效,能够为新的一天提供充足的能量。午餐时,她会品尝一些清蒸的鱼类和新鲜的蔬菜,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而蔬菜则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晚餐,她或许会喝一碗清淡的蔬菜汤,搭配一些水果,既能补充水分和营养,又不会因为晚餐过于油腻而影响睡眠。

清淡的饮食对健康有着诸多益处。它可以减少油脂、盐分和糖分的摄入,降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就像一条清澈的河流,没有过多的杂质和污染物,才能保持流畅和健康。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长期食用清淡食物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明显低于那些饮食油腻的人群。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那些坚持清淡饮食的老人,往往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即使到了晚年,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

武则天的清淡饮食,不仅是一种健康的选择,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她没有被物质的欲望所左右,而是追求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让她的身体在岁月的流逝中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为她的长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身心修炼:运动、书法与禅修的力量

长期坚持骑马

武则天的长寿秘诀中,骑马运动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她自幼便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展现出了非凡的骑术天赋。在那个时代,骑马不仅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一种彰显身份和能力的象征。武则天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使她有机会接触到马匹,并逐渐掌握了骑马的技巧。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在年少时就经常骑马外出,她身姿矫健,驾驭着骏马在草原上驰骋,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让她对骑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她入宫成为才人,在唐太宗李世民身边,她也常常骑马护驾。李世民是一位热爱骑射的皇帝,他的宫廷中养着许多良驹,武则天在这样的环境中,骑马的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她能够熟练地驾驭各种马匹,无论是温顺的还是烈性的,她都能轻松应对。

骑马运动对身体健康有着诸多益处。在骑马的过程中,人体需要保持平衡,这就要求身体的各个部位密切配合,从而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骑马还能增强肌肉力量,尤其是腿部、臀部和腰部的肌肉,在控制马匹的过程中,这些肌肉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而且,骑马时的颠簸和震动,还能对内脏器官起到按摩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古代也有许多关于骑马锻炼的记载。在《清太宗实录》中,就有关于清朝重视骑射的记载,入关前,清太宗皇太极将金世宗完颜雍提倡的“衣服语言,悉遵旧制,时时练习骑射,以备武功”之法归结为“国语骑射”,入关后更是规定武举要试骑射,八旗官兵考核科目中第一重要的也是骑射。清朝的皇子自六岁起就要练习骑射,每日在固定时间学习骑射技巧,寒暑无间。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清朝的皇室成员和官兵都通过骑马锻炼,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武则天长期坚持骑马运动,无疑也从中受益匪浅,为她的长寿奠定了坚实的身体基础。

书法养生

除了骑马运动,武则天还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她的书法功底深厚,自成一派。她所书写的《升仙太子碑》,是我国最早的巾帼书碑,至今仍存放在河南省博物馆内,成为了后人研究她书法艺术的重要文物。

现代书法名家倪文东在评价《升仙太子碑》时,曾称赞道:“观其书迹,确有功底,有大丈夫之气魄,真不愧是女中豪杰。”从碑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武则天书法的独特魅力。她的字体刚劲有力,笔画流畅,结构严谨,既有女性的柔美,又不失男性的豪迈,展现出了她非凡的气质和才华。

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功效。在练习书法时,需要指实、掌虚、腕平,书写中上指关节随着笔画顺序富有节律的运动,这能够调节手臂的肌肉和神经,促进血液循环,使全身的气血得以通畅。同时,书写过程中要求精神高度集中,排除杂念,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这对于调节心理状态,缓解压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就像古人所说的“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身心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纵观古今,许多书法家都享有高寿。唐代的欧阳询,他的书法风格险峻严谨,自成一家,活到了八十四岁;柳公权的书法以骨力劲健著称,他寿至八十七岁;明代的文徵明,其书法温润秀劲,享年八十九岁。在现代,书法家孙墨佛寿至一百岁,舒同九十三岁,苏局仙更是活到了一百一十岁。这些长寿的书法家们,他们在书法的世界里,不仅追求艺术的完美,更在书写的过程中,达到了身心的和谐与统一,实现了养生的目的。武则天对书法的热爱和坚持,无疑也为她的长寿增添了一份助力,使她在繁忙的政务之余,能够找到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修身养性,延年益寿。

参禅打坐

武则天的身心修炼之旅中,参禅打坐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武则天依照惯例,入感业寺为尼。在感业寺的五年时光里,她每日与青灯古佛相伴,潜心参禅打坐,修身养性,这段经历对她的人生和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感业寺的禅房里,武则天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盘腿而坐,双手结印,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内心的宁静。她摒弃了外界的纷扰和杂念,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禅修之中。通过长时间的修炼,她逐渐领悟到了佛家的智慧,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维,达到了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禅修”养生,本质上是一种宁神静志的自然疗法,在医疗实践中发挥着两大关键作用:其一,强壮正气,防病保健。中医养生学秉持“静则深藏,躁则消亡”的理念,当一个人能够保持神志安宁,体内的正气就会得到滋养和强化,从而具备更强的抵御疾病的能力,实现预防疾病的目的。其二,增强抗病能力,祛病除疾。当人处于禅修状态时,身体的各项机能会得到自我调节和修复,免疫力得以提升,对于已经患上的疾病,也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加速身体的康复。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禅修对健康的积极影响。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冥想能够降低人体的应激激素水平,减轻焦虑和压力,改善睡眠质量。一项针对长期禅修者的研究发现,他们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大脑中的灰质密度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这使得他们在认知能力、情绪管理和注意力集中等方面都表现出色。武则天在感业寺的五年禅修时光,让她在心灵上得到了极大的滋养和升华,也为她的身体健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她长寿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心态豁达:权力漩涡中的从容

宽以待人

在权力的巅峰,武则天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豁达与宽容。她深知,仇恨与报复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痛苦和纷争之中,唯有宽容与大度,才能化解矛盾,赢得人心。

在她称帝的道路上,遭遇了无数的反对与质疑,其中不乏一些言辞激烈的辱骂和诽谤。骆宾王,这位初唐时期的大才子,曾写下著名的《讨武曌檄》,对武则天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诋毁。文中言辞犀利,将武则天的出身、行为和政治野心揭露得淋漓尽致,甚至还使用了一些侮辱性的词汇。然而,武则天在看到这篇檄文后,并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而是对骆宾王的才华赞叹不已。她感慨地说:“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这种对人才的赏识和对敌手的宽容,实在是令人钦佩。

还有一次,大臣张德违反了武则天颁布的《禁屠令》,私自宰杀牲畜庆祝儿子的出生,并邀请了几位好友到家中赴宴。其中一位名叫杜肃的同僚,心怀叵测,偷偷藏起一块羊肉,向武则天告密。第二天,武则天在朝堂上,当着众大臣的面,拿出杜肃的告密信,对张德说:“我虽然禁止屠宰,但遇到吉凶之事并不干预。不过,我还是想提醒你,今后交友须谨慎啊!”说罢,便将告密信还给了张德。武则天的这一做法,既维护了自己的权威,又没有过度惩罚张德,同时还让杜肃成为了众矢之的,可谓一举多得。她用宽容和智慧,化解了一场潜在的政治危机,也赢得了大臣们的敬重。

这种宽以待人的胸怀,对武则天的心理健康和情绪调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她选择宽容和原谅时,内心便不再被仇恨和愤怒所占据,能够保持平静和安宁。心理学研究表明,宽容的人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他们的人际关系也更加和谐,这些都有助于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武则天正是深谙此道,用宽容之心对待敌手,为自己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也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了解脱。

直面争议

武则天称帝,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无疑是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自然也引来了无数的争议和质疑。然而,面对这些质疑,武则天并没有退缩,也没有被这些压力击垮,而是坦然面对,坚持走自己的路。

在她称帝之初,许多人对她的统治地位表示不满,认为女人不应该登上皇位,这是违背天理和传统的。一些大臣甚至联合起来,企图谋反,试图推翻她的政权。面对这些反对势力,武则天毫不畏惧,她以坚定的信念和果断的手段,镇压了叛乱,稳固了自己的统治。

有一个民间草根叫苏安恒,利用武则天设立的铜匦投书的规定,冒死给武则天上了一道劝诫信,劝她及早退位,还政于李唐。信中言辞激烈,甚至讽刺武则天占据皇帝宝座是“鸠占鹊巢”。要是按照武则天刚当政时的脾气,这个狂妄之徒苏安恒即使不满门抄斩,至少也要给他判个腰斩之刑。可是晚年的武则天杀心逐渐消减,早已过了孔子所说的“耳顺之年”,所以看了这份奏疏,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召见了苏安恒,并且赐予他美食,进行了一顿勉励。后来苏安恒再次上书,言辞更加尖锐,武则天虽然有些生气,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冷处理。

武则天的这种坦然面对争议的态度,体现了她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自信。她相信自己有能力治理好国家,也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她没有被外界的质疑和压力所左右,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和信念。这种良好的心态,在应对压力和保持身心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历史上有许多人因为无法承受压力和争议,心态崩溃,最终导致早衰甚至丧命。比如,战国时期的屈原,他一心报国,却遭到奸臣的排挤和楚怀王的疏远,最终因无法承受这种压力,投江自尽;三国时期的周瑜,他才华横溢,但心胸狭隘,在与诸葛亮的多次较量中,因嫉妒和不服气而心生怨恨,最终被活活气死。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了心态对人的影响之大。武则天正是凭借着自己豁达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在权力的漩涡中从容应对,保持了身心健康,成就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保养有道:美容与房事的秘密

中药养颜

武则天对自己的容颜保养极为重视,她有着独特的美容秘方,这些秘方在当时堪称是领先时代的美容秘籍。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益母草泽面方”。这个方子被收录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其主要原料就是益母草。益母草,在古代被视为女性的美容圣品,它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消斑、改善肤色等功效。武则天的“益母草泽面方”制作方法颇为讲究:每年五月初五,采集益母草,将其晒干,然后磨成细粉,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成膏状,再揉成鸡蛋般大小的丸。接着,用黄泥土做一个小炉,中间留一个空隙放置益母草丸,周围围上木炭,先用大火烧30分钟,然后改文火慢煨一天,火候要掌握得恰到好处,倘若益母草丸变黄就会失效。最后,取出研磨成细粉,以瓷瓶装好密封备用。每天早上,武则天就用这个方子洗手洗脸。长期使用,能够使面部皮肤变得光洁如镜,色斑和皱纹也会逐渐减少,肌肤更具弹性。

除了“益母草泽面方”,武则天还有一个美容秘方——常敷面脂。这是她的御医张文仲所开的方子,常敷面脂相当于今天的面膜。其药物组成包括细辛、萎蕤(玉竹)、黄芪、白附子、薯蓣(山药)、辛夷、川芎、白芷各3克,瓜蒌、木兰皮各6克,炼成猪脂200克。制作方法是将上药切碎,用绵裹住,用少量酒渍泡1宿,然后放入脂膏中煎,七上七下,再取出一片白芷煎至色黄,药就制成了,去掉渣滓,搅拌使其凝结。使用时,将面脂敷在脸上即可。方中以善于补气的黄芪与薯蓣相配;善于补阴的萎蕤与猪胰相配;善于润泽肌肤的瓜蒌与白芷相配;善于祛风的细辛与白附子相配;善于治疗面疾的木兰皮与辛夷、川芎相配。汇集补气、养阴、润肌、祛风、活血的药物于一方,协同发挥作用,可以使脸面光泽,皮肤变白,皱纹消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美容护肤药物。

在现代美容护肤理念中,我们强调抗氧化、保湿、修复等功效。武则天的这些美容方法,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益母草中含有多种生物碱、黄酮类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的作用,能够延缓皮肤衰老,改善皮肤的质地和色泽。而常敷面脂中的各种药材,也分别具有滋润肌肤、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免疫力等功效,与现代美容护肤的原理不谋而合。

房室养生

武则天的感情生活一直备受争议,她先后有薛怀义、张昌宗、张易之等年轻英俊且身体健壮、性欲旺盛的男宠。从古代房室养生的角度来看,她的这一行为并非仅仅是出于个人私欲,其中还蕴含着养生保健的深意。

古代房中术又名房术、房室养生,是中国古代道教的一种修行方式,古代人喜欢通过房中术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著名的医学家和房中术理论家孙思邈曾论述:“此方之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力行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此房中之微旨也。”他认为,房事养生的关键在于交而不泄、交而少泄、精神不散、调协阴阳。

和谐有节的性生活,对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性生活过程中,人体会分泌出多种激素,如多巴胺、内啡肽等。多巴胺能让人产生愉悦感和幸福感,缓解压力和焦虑;内啡肽则具有镇痛、放松身心的作用,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同时,性生活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使全身的气血运行更加通畅,有助于维持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就像古人所说的“阴阳交合,万物化生”,和谐的性生活能够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养生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有研究表明,性生活美满的夫妻,其血液中起主要免疫作用的白细胞数量明显偏多,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更强;性生活还能刺激内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女性来说,和谐的性生活可以使内分泌更加稳定,月经周期更加规律,减少乳腺疾病和妇科疾病的发生风险;对男性而言,规律的性生活有助于保持前列腺的良好工作状态,降低前列腺疾病的发生率。武则天虽然拥有多位男宠,但从历史记载来看,她并非是一个纵欲无度的人,她懂得在性生活中把握适度的原则,从而达到了养生保健的效果,这也是她能够保持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武则天长寿的启示

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以82岁的高龄在古代帝王中脱颖而出。她的长寿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每一笔都蕴含着生命的智慧。

家族遗传赋予了她长寿的先天优势,就像一颗优良的种子,从一开始就具备了茁壮成长的潜力。规律的作息、清淡的饮食,让她的身体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运转状态。骑马、书法、禅修,这些身心修炼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她的体魄,更滋养了她的心灵,使她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韧。

而她豁达的心态,在权力的漩涡中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面对敌手的大度,让她摆脱了仇恨的束缚,收获了内心的安宁;直面称帝质疑时的坦然,展现了她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内心,使她在争议中依然能够坚守自我。

武则天独特的美容秘方和对房室养生的理解,为她的健康长寿助力。益母草泽面方、常敷面脂等美容法助她保持容颜,和谐有节的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其长寿秘诀对现代人意义重大,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忽视健康,存在熬夜、暴饮暴食等问题。武则天的故事启示我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重身心修养、保持乐观心态,就能拥有健康长寿。我们应从她的长寿密码中汲取智慧,合理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培养兴趣爱好、心态平和,以健康生活方式书写精彩人生。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倘若侵犯了您的原创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迅速删除相关内容。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