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丨忠义勇武数秦琼(上篇)

发布时间:2025-04-05 17:33  浏览量:37

街巷,乃城市的骨胳与血脉,而名士与建筑,则是骨胳与血脉的支撑,有了它们,城市文化才变得鲜活且流动起来。济南向有《济南地名漫谈》《济南老街史话》《历下老街巷》等书,对发掘济南老街文化甚有裨益,然其中名士贤达多有遗珠之憾。今据读书所得,予以补录,使夫读者看到,济南作为名士之城,在那些看上去普普通通不为人知的小街僻巷里,都会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名人遗踪和风雅旧事。因自即日起,特在风香历下开设《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栏目,以飨读者。

小引,风雅与忠义,济南城市的人文特征

诗书风雅与忠义勇武,乃是济南和济南人的两大人文与性格特征。

王渔洋有句云:历下亭中坐怀古,水西桥畔卧吹笙。此风雅之谓也。盖自西周《大东》首唱,秦汉伏生传经,宋代济南二安,明清济南诗派,风流儒雅之士不胜枚举。而济南人之勇武豪爽、忠义千秋者,亦代不乏人;荦荦大者,春秋管鲍之交,西汉终军请缨……而李唐之秦琼、罗士信,则最是济南人津津乐道的英雄好汉。逮至今日,在济南,仗义与否,那是衡量人品的首要标志。如果有人说,某某不仗义,不中交,那便是判了此人的死刑一般,人人躲之唯恐不及也。

秦琼像

这两个特征,有时又是互相作用、互为补充的,所谓勇而有谋、文武全才是也。程元《遂闲堂记》所言:“济南人,敦厚阔达,多大节。”(见乾隆《历城县志·地域考三·风俗》)殆此之谓也。

之一,从五龙潭到仁智里:秦琼故宅考略

济南的公园不在少数,而笔者尤喜五龙潭。虽然它的知名度不及趵突泉、大明湖来得响亮,但它清雅幽静,别有一番风韵在焉。

站在潭边,便会想起明人刘敕的那首《五龙潭》诗:

传是蛟龙宅,龙潜何处寻?

坛中台殿古,门外石潭深。

树密云常合,亭高日半阴。

坐来水色净,聊可空人心。

五龙潭为一自然泉湾,南北长约70米,东西亦有30多米,水深4米多。相传五龙潭是唐代开国功臣秦琼的府邸。秦琼死后不久,一夜雷雨,府邸沉没为渊。有个渔民自恃水性,曾潜入潭底一试深浅,在水底,他发现了玉石的宫殿台阶。还有喝醉酒在潭边者,梦见一朱衣人邀至水晶宫中,发现巨龙卧居其中……真的,如果细观那潭水,果呈墨绿凝重之色,令人顿生“龙虎居焉”之想。

五龙潭今照

显然,幽深难测也是一种美。这种美是大自然所固有的,而它与神话、传说一经融合,便会产生出不可言说的神秘感来。

当然,五龙潭之所以蜚声众口,还是与上面提到的那个秦琼府第的故事传说有关。关于秦琼的故宅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济南“西关沙苑”,一说为“南山仲宫”。关于他在五龙潭旁有豪华府第的记载,初见于张养浩《复龙祥观施田记》一文,文中说:“五龙潭,闻故老言,此唐胡国公秦琼第遗址。一夕雷雨,溃而为渊。”

“闻故老言”,有尚不能确定之意。而到了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桂馥在《潭西精舍记》中则几乎以断定的口吻称:“历城西门外唐翼国公故宅,一夕化为渊,即五龙潭也。”而与桂馥差不多同时的清代济南诗人朱照则称:“秦琼,字叔宝,官武威将军,封胡国公。历城南山终宫人。显贵后,建府第于净池边,今之五龙潭也。”(《锦秋老屋稿》)

而关于秦琼故宅的依据还不仅此。清代济南诗人范坰称:“秦叔宝宅,在西关沙苑,今五龙潭。山门内有碑,书‘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风沦集》)

今五龙潭上秦琼祠

应该说,传说毕竟是传说。它不能取代历史真实。对五龙潭为秦府遗址之说驳斥最力者当属济南名士尹廷兰。尹廷兰少时受业于同邑学问大家周永年,精考证之学。他认为:桂馥“谓潭为唐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一夕化为渊,则传记实无所据。”他据《水经注》指出,“五龙潭在元魏时已成净池,胡公何为于水中筑室,身后致神物潴其宫乎!”最后,他断然指出:“以潭为胡公宅则伪撰故实”。(详见尹廷兰《潭西精舍后记》)

秦琼故宅真相大白,在1995年秦琼之父秦爱墓志铭的发现。

是年,济南市市中区经七小纬六路银行宿舍楼施工过程中发现秦爱墓志铭。从墓志铭得知,秦爱,字季养,正是唐代开国名将秦琼的父亲(墓志铭:“其子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叔宝。”)。隋大业十年(614)卒于齐州历城怀智里宅(墓志铭:“以大业十年十一月廿一日终于齐州历城县怀智里宅。”)终年69岁。(详见韩明祥编著《济南历代墓志铭·秦爱墓志铭》,黄河出版社2002年版)

经七小纬六路银行宿舍,当年秦琼故宅怀智里所在地

由墓志铭看,秦爱最初并非埋在故宅处,乃是十四年之后的贞观二年,由其子秦琼归家,将其坟墓迁之怀智里故宅的。(“粤以贞观二年正月十三日还,改窆于齐州历城县怀智里。”)

由此可知,秦琼的故宅在历城县怀智里无疑。秦琼之父秦爱不仅死在这里,而且葬在这里,即今市中区经七小纬六路也,这也说明,此处就是怀智里。它距离槐荫北大槐树不远,因而传说之中的“大槐树庄”,还是有些依据的。

秦家亦非冶铁世家。据墓志铭,秦琼之父、祖、曾祖均系北魏、北齐两朝文职官吏。

那么,为什么会有秦府化渊这个传说,而且传得如此神乎其神呢?应当说,这个传说亦有一定的历史依据。据今秦氏后裔言讲,五龙潭并未建秦琼府第,但建有秦琼祠堂。这是有诸多史实依据的。如曾在清道光间任济南知府的吴振棫《暇日出游杂成诗》的笺注中,便有“五龙潭侧有秦叔宝祠”的记载。

之二,秦琼的生平事迹

《旧唐书》《新唐书》以及山东、济南诸多志书均有秦琼本传,另,《通鉴纪事本末》亦有不少秦琼事迹的纪录,内容大致相同。笔者今主要依据《新唐书》卷八十九“秦琼传”,梳理秦琼生平事迹如下。

秦琼,字叔宝,以字闻名于当时。齐州历城人。秦琼开始为隋将来护儿侍卫,秦琼母亲去世,来护儿派遣手下人赠送寿衣并且吊唁。吏员们奇怪地问道:“士卒家里的丧事,将军从未过问,为何今天唯独慰问叔宝?”来护儿说:“此人有才而能武,志向节操完整无缺,岂能久处卑贱之境?”(“是子才而武,志节完整,岂久处卑贱邪?”)

书影:《新唐书》“秦琼传”

不久,秦琼跟从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于下邳(今江苏睢宁),敌众十余万,须陀军才十分之一,须陀军坚守营垒未敢前进,粮尽之后准备撤退。须陀说:“敌人见我兵退,必定全军来追,我们可以用精兵袭击他的营垒,必将有利,谁为我做这件事情?”众人都默然无语。唯有秦叔宝与罗士信奋臂愿行。(“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于是,须陀分劲兵千人,(有秦琼、罗士信率领)埋伏在草莽间,然后弃营逃遁。果然,卢明月全军跟踪追击。秦叔宝等埋伏人员乘机奔驰攻打贼营,门闭不得入,于是登上门楼拔去敌营旗帜,杀敌数十人,营中大乱,他们当即打开营门接纳外兵,纵火烧三十余屯。卢明月连忙奔还,须陀回击,明月大败。又与孙宣雅战于海曲(今山东日照),立下“先登”(率先登上敌方堡垒)的军功,他以前后的战功擢升为建节尉。

之后,秦叔宝跟随须陀出击李密于荥阳(今属河南)。须陀死。秦叔宝率残军归附裴仁基。仁基降李密,李密得到秦叔宝大喜过望,任命他为侍从骠骑,对待他十分优厚。后来,李密与宇文化及在黎阳作战,中箭坠于马下,眼看性命难保,此时追兵又到,唯独秦叔宝捍卫着李密,是他得以免死。(“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箭坠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书影:《旧唐书·秦琼传》

叔宝后来归王世充,任龙骧大将军。叔宝与程咬金计议说:“世充这人多诡诈,他多次与部下赌咒发誓,实乃巫婆一类人物,不是拨乱反正的君主。”(“世充多诈,数与呪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于是二人相约往西走投奔李唐,策马辞谢世充说:“我们自己觉得不能奉侍你,请从这里分手吧。”(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世充不敢逼迫。二人于是降唐。

唐高祖李渊安排叔宝跟随秦王李世民,秦王特别嘉奖优礼。叔宝与尉迟敬德大战美良川(在今山西闻喜),大破之,功劳实在多,李渊赏赐他黄金瓶,慰劳他说:“你不顾妻子而来归顺我,而且立下大功,假使我的肉可食,应当割下来赏赐你,何况子女玉帛呢!”(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接着任命他为秦王的右三统军,在介休打败宋金刚,拜上柱国。他跟随李世民征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三盗,每次都冲锋陷阵,锐不可当。赏赐的金帛以千万来计算,并进封他为翼国公。(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积赐金帛以千万计。)

《秦爱墓志铭》刻石拓片

这还形成了李世民用兵布阵的惯例,就是每当敌方有猛将锐卒,震耀出入以傲慢自夸于众人者,秦王就命叔宝前往攻击征服,叔宝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之中,莫不如愿,因此他也很自豪。(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

后来,秦琼上书,说自己病了。他曾说:我自年少便奔驰戎马战场之上,经历过二百余次大战,多次受重伤,出血有数斛之多,怎么能不得大病呢?(“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唐太宗特别命令有关部门,雕琢石人石马,立于他的墓前,以表彰他的战功。贞观十三年(639),改封为胡国公。又过了四年,唐太宗下诏,将24名功臣“图形凌烟阁”,即描绘画像,陈列于凌烟阁,秦琼在其中。

之三,秦琼性格特征概说

上面《新唐书》这篇不足千字的秦琼传记,含蕴却很是丰富。下面,我们来看历史上的有识之士通过此传记对于秦琼的分析研究。敬请读者诸君注意上面括号之中的引文。

南宋黄震撰《古今纪要十九卷》在卷九“秦琼”中说:

“略与敬德同,而不见其失。来护儿吊其母丧,可谓知人。与程知节舍王世充来降,是有识。与罗士信袭明月营、海曲先登、捍卫李密、策马来降、破尉迟讨世充、建德、黑闼常先锋、取敌骁将锐士于万众中,皆是其骁勇事……”

书影:《古今纪要》“秦琼”

此段文字,是宋人黄震通过《新唐书·秦琼传》来评价秦琼的,其要点有四:

其一,无失。秦琼的武功与尉迟敬德不相上下,而区别在于秦琼稳健仁厚不曾有失误,玄武门之变,尉迟不惟摞甲持矛以向高祖,且事后以大功臣自居无不羞辱之。此可见秦琼的稳健与仁厚。

其二,才而武,志节完整。这是通过赞扬来护儿的“知人”来展现的,来护儿对于秦琼的评价:“是子才而武,志节完整”,这就是说,秦琼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有才能,这是尤其可贵的,他不是人们常常见到的所谓赳赳武夫,而是志向与操守都相当完美的君子。

其三,有识。即有见识,王世充封他龙骧大将军,对他可谓厚待,但他看到王世充为人奸诈,难成大事,故毅然投奔李唐,屡建功勋,成开国之功臣。

其四,骁勇。黄震列举其“与罗士信袭明月营、海曲先登、捍卫李密、策马来降、破尉迟讨世充、建德、黑闼常先锋、取敌骁将锐士于万众中”等事,称道秦琼之“骁勇”难得。

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故宅碑

无失,有识,骁勇,才而武、志节完整,这样,我们可以归结出秦琼的精神面貌与性格特征。

怪不得黄震《古今纪要》作为一部简明的古今通史,有着“撮取诸史,括其纲要”之称。

《古今纪要》对秦琼评价也有明显不足。就是义勇不分。其实,他所举的有些例证非是“骁勇”,而是关于秦琼的义气的,这更是秦琼人格的本色。

如捍卫李密:“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箭坠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之下,无人敢救李密,只有秦琼,传记用了“独”字,足见秦琼“两肋插刀”之风范。

秦琼画像

还有,是他的重情感,这在与王世充分手时尤其明显。而《旧唐书》上的这段描写更为细致动人。

据清赵绍祖《新旧唐书互证二十卷》卷十一:

“《新书》: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侍,请从此辞。’”而《旧书》:“(秦琼)西驰百许步,下马拜世充曰:‘虽蒙殊礼,不能仰事,请从此辞。’”

赵绍祖称《新书》此段“语少情味”,故对于《旧书》“不应删也。”

这就是说,虽说是我看不上你的为人,但你对我的好依然铭记不忘,所以秦琼会有如此之多的“感恩”动作。如此仁至义尽,这才是秦琼仗义与重情感的英雄好汉之卓然本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