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县话里有这么多与兔子有关的词语,你的家乡话是不是也是如此?
发布时间:2025-04-05 15:10 浏览量:7
在学过的小学语文课本中,记得有两篇关于兔子的课文,龟兔赛跑是外国故事,守株待兔是中国寓言,一个有点成绩就骄傲,一个走着走着道儿能撞树上撞死,都不是什么长脸的事。
成语中提到兔子也基本没有好词,“兔死狗烹”“兔死狐悲”“兔起鹘落”“狡兔三窟”…… 兔子不是沦为别人的猎物,就是作为狡猾的象征。
在黄县俗语中,提到兔子的地方更多,也大多没什么好话。黄县话里形容人胆小,就说他长了个“兔儿胆”,形容人野心大胆子小,就说他“狼心兔儿胆”,反正兔子是贴上了胆小鬼的标签。“兔儿急了还咬人呢”,就是“狗急跳墙”的意思,能把吃草的兔子逼得咬人,可见事态的严重,多形容走投无路时不顾一切地进行抵抗。“不见兔儿不撒鹰”,兔子是很机警的,见到鹰就不会露头了,比喻不看准时机,不轻易行动。“先打个兔儿别儿腰上”,猎人上山打猎,先打个兔子别腰上,再去打大家伙,能打到更好,打不到也有兔子压腰,不会空手下山,意为要把握眼前的机会,不要贪多求大,最终落得两手空空。“听兔儿叫还不用种豆喽”,兔子是最喜欢“磕(kǎ)”豆苗的,如果担心兔子而不种豆,就肯定什么收获也没有了,这句俗语告诫人们做事的时候不要前怕狼后怕虎的,否则将一事无成。“兔儿不拉屎嘞地方”,比喻寸草不生连兔子都不到的贫瘠之地,就是穷地方。“兔儿不吃窝边草”,窝边草吃完了兔子窝就暴露了,多用来比喻坏人不在当地干坏事,不对身边的人下手。“兔儿会耕地还用上江南买水牛”,就是“没有弯弯肚儿,还要吞镰刀头儿”的意思,嘲讽的是那些没有本事却要做力所不及之事的人。黄县话里还有一些与兔子有关的歇后语,形容坏人得势不会长久,会说“兔儿尾巴——长不了”。形容乱糟糟的没有章法,会说“兔儿拉车——乱套喽”。形容人一去无音信,会说“一箭射个兔儿——没有影儿喽”。 比喻举手之劳,一举两得,会说“拾草打兔儿——捎带景儿”。 比喻可有可无,无关大局,会说“大年三十拾儿个兔儿——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形容做事不太靠谱,会说 “三眼铳打兔儿——不拿准”——三眼铳是装有三根并列枪管的旧式火枪,无法精确瞄准,用它来打兔子,只能大约莫儿造。后来三眼铳蜕变为礼器,在红白喜事上制造点声响,相当于礼炮,
月宫中的玉兔,算是兔子家族的明星代言人了,可是守着一个孤芳自赏的女人和一个整天砍树的傻子,用玉杵捣着没人要的药,日子也够难挨的。不过它好歹也算位列仙班,民间的兔儿爷泥塑,最早就是八月十五祭月的泥偶,到后来逐渐转变成了儿童的玩具。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这样描写兔儿爷泥塑:“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兔儿爷是让整个兔子家族都感到骄傲的偶像,可惜好景不长,不知为何人们把出卖男色供人狎昵的“相公”称为“兔儿爷”,简称“兔儿”——这可能是受《木兰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影响,可是人类分不清公母,就认为兔子喜欢同性恋,实在有点不厚道——由此可见 ,“兔崽儿”和“兔羔儿”的原意绝不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称,而是比较恶毒的詈语。
兔子是弱小的食草动物,与世无争,一有风吹草动,就只有跑的份儿,却受尽人们的奚落。与此相反,人们一提到凶猛吃人的老虎,就不吝各种溢美之辞,“虎虎生威”“卧虎藏龙”“龙腾虎跃”“虎踞龙盘”“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寅虎卯兔,同是位列十二生肖的伙伴,差别怎么这么大呢?看来不管古今中外,吃柿子都要拣软的捏,嘲讽弱者是最安全的,尊敬强者则是必须的,这就是“兔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吧。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