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室操戈的烟扁角树蜂与马尾姬蜂,黄县地界都有,你那有吗?
发布时间:2024-12-18 07:49 浏览量:2
十月中旬的一天,我正在草坪上除杂草,不经意间,眼角瞥到旁边一棵柳树上,似乎有一只造型奇特的虫子。凑近一看,这是只像是蜂子一样的昆虫,但不像一般蜂子那样有个“蜂腰”(古代小说中说到男人就是“虎背熊腰”,形容其五大三粗;说到女生就是“蜂腰猿背”,形容其细腰窄背。《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形容史湘云:“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而是长了个“水桶腰”,腰腹部是直筒的,前后一般粗。我前段时间为了搞清楚金环胡蜂和墨胸胡蜂,查找了好多与蜂子有关的资料,知道膜翅目分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这应该就是植食性的广腰亚目的蜂子了。
只见它早已经死了,腹下有一根红褐色的粗如猪鬃的东西插在树干里,身体凌空拧转着,像是有底座支撑着的战斗机模型,只不过航模展示的是凌云之志,而它则凝固成一座生之渴望的雕塑。
我试着把猪鬃样的东西拔下来,插的很紧,一下子没拔动,再一用力,断了。我把风干的蜂子带回办公室。知道它是膜翅目广腰亚目的,又死在树上,很容易就查到,这是树蜂。
再对照体色和其他身体特征,它的学名是烟扁角树蜂,为膜翅目树蜂科烟扁角树蜂属昆虫,体长最长接近5厘米,在树蜂中算体形比较大的了。背部红褐色,足节黑黄色相间,腹部第2、3、8节及第4—6节前缘黄色,其余黑色。翅淡黄褐色。腹部末端背面的“短刺”是末节的一个突起,雌雄都有,但这个突起的功能至今还没有科学的解释。
腹部中部腹面的“长刺”只有雌蜂才有,是产卵器,产卵管红褐色,外面包裹着黄褐色的产卵管鞘。平时产卵器向后顺倒贴合着腹面,产卵时两片产卵管鞘打开,产卵管垂直向下钻探。
烟扁角树蜂为林木钻蛀性害虫,主要危害杨树、柳树等阔叶树种。通常以幼虫在树木木质部越冬,老熟幼虫五月上旬开始化蛹,六月中旬成虫开始出现,最晚至十月下旬仍有成虫羽化。成虫羽化后交尾,雌蜂多产卵于濒死木或树皮光滑部位和皮孔上。烟扁角树蜂的产卵管看上去长而纤细,却能穿透树木的韧皮部,深达木质部,蛀干深度至少在1厘米以上,最深可达三四厘米,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国外仿生科学家观察发现,树蜂的产卵管具有两个相互咬合的瓣膜,每个瓣膜具有倒向的轮齿。当其中一个瓣膜抓住木头以提供阻力时,另一个瓣膜向前推进一小步;然后这个瓣膜抓住木头提供阻力时,第一个瓣膜就又向前推进一小步。如此这般交替支撑,两个瓣膜轮流提供阻力并向前推进。依靠这样的原理,树蜂钻刺木头的时候只需缓慢地左右摆动腹部,产卵管就可以钻入木头很深,这个过程需要的力量是很少的。科学家据此已经设计出来了与树蜂产卵管工作原理一样的神经外科手术探针。这种探针也有两个具小齿的瓣膜,能够深深的刺入脑部,但只造成很小的损伤。这样的探针能够帮助外科医生在做手术时大大的减小对一些难于到达位置时的切口。
同时科学家还观察到,树蜂的产卵管一侧是切削齿,通过往复运动钻削树木;另一侧是口袋状齿形,通过往复运动将钻削产生的树屑带出树洞。国外有科学家利用树蜂产卵器的形状和结构特点,设计出一种太空仿生钻头。倒齿的存在一方面降低了钻头的钻进阻力,另一方面防止钻头被完全排出。钻头两部分的往复相向运动,也有助于钻屑的排出,不易沉积在孔底。
烟扁角树蜂的产卵管既是钻头,钻到位后又变成了注射器,可以把卵注入树体。烟扁角树蜂的产卵方式为集中纵向单粒散产,每处产卵1粒,每虫能产卵25粒左右。
雌蜂会持续产卵直到耗尽体力死去,因此常常可以看到产卵管尚在植物内的树蜂尸体,甚至经年不掉。我发现的这只烟扁角树蜂,就是产卵累死的,母性的力量还真是伟大啊。雌蜂在产卵的同时,还会注入黏液和真菌孢子。共生真菌开始萌发并在虫卵周围生长,为虫卵孵化创造有利的生存环境。早龄幼虫以共生真菌菌丝为食,3龄后的幼虫开始向木质部深处钻蛀,只能取食被共生菌侵染过的木材。同时,共生真菌能够降解寄主树木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大分子有机物,破坏树木的内部结构,为幼虫的钻蛀提供便利。
幼虫取食达心材后,又向边材斜向取食,形成不规则的虫道。虫道内充满白色木屑,木屑细而紧密。
老熟幼虫在靠近树干边缘处筑蛹室化蛹,羽化后咬开孔洞飞出,会在树干上形成2毫米直径的羽化孔。羽化孔多呈纵向排列,且集中分布。如成虫羽化处韧皮部较厚,成虫会死于蛀孔内。
烟扁角树蜂为害严重时每株树干内多达数百条幼虫,虫道相互连接,跟地道战一样,造成树干中空,破坏树木的分生组织和输导功能,阻滞养分和水分的输送,使树势衰弱,枝梢死亡,直至整株死亡。旧羽化孔霉菌孳生,亦可削弱树势。被害木也易风折。冬春季因多风少雨雪,气候干燥,造成羽化孔处韧皮部及木质部严重失水收缩,韧皮部沿蛀孔排列方向纵向开裂,树皮翘起,树体被害严重时树皮大块脱落,有的树干除韧皮部外木质部也沿蛀孔方向纵向开裂,造成树体死亡。烟扁角树蜂多危害长势衰弱成年树。树势越强受害越轻,树势越弱受害越重。落头或经过重度修剪的树体树势衰弱(相当于人做了大手术),更易受害。树干涂白可有效预防扁烟角树蜂越冬前在树体的中下部产卵。但由于烟扁角树蜂幼虫主要在树干木质部或树皮下活动,隐蔽性强,受外界环境剧烈变化的影响小,化学药剂难以接触虫体,因此防治十分困难。
但是自然界向来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
有一种营拟寄生生活的蜂子却是烟扁角树蜂的天敌,这就是膜翅目细腰亚目姬蜂科马尾姬蜂属的褐斑马尾姬蜂,我在《昆虫九种》一文中写过,它喜欢在光肩星天牛产过卵的树上搜寻,以天牛幼虫(即蛤虫)为自己孩子的寄主。不过它对烟扁角树蜂这个远房亲戚也不客气,发现了总要去问候一番的。姬蜂科名字里带个“姬”字,说明颜值在线。“姬”本是妇女的美称。《古今韵会举要·支韵》:“姬,妇人美称也。”《诗·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孔颖达疏:“姬者,以黄帝姓姬,炎帝姓姜,二姓之后,子孙昌盛,其家之女,美者尤多,遂以姬姜为妇人之美称。”
姬蜂科的蜂子个个楚腰纤细、细脚伶仃的,看上去娇娇弱弱,实际上这个科的昆虫全部为寄生蜂类,而且对寄主很挑剔,会寄生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完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和蛹中(也有少量寄生于蛛形纲蜘蛛的卵囊内,把寄主的卵吃掉,这相当于捕食了),但绝不寄生不完全变态类昆虫(完全变态是像蝴蝶、甲虫这样幼虫和成虫差距很大,要经过蛹期的昆虫;不完全变态是像蝗虫这样若虫和成虫差别不大,不经过蛹期的昆虫)。
很多姬蜂的幼虫会在吃光寄主后从寄主的空壳中爬出来结茧羽化,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只毛虫的空壳前面挂着一个小圆球,像个流星锤似的,那就是姬蜂的茧。褐斑马尾姬蜂雌蜂是一位更有爱的母亲,它给孩子们找的寄主是生活在树干里的天牛和树蜂的幼虫,生存环境十分优渥。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为了成功寄生,它有一根马尾样的产卵管。
最下面一根是产卵管,上面两根是产卵管鞘
它的体长三四厘米,产卵管却长达五六厘米,比身体还长。(寄生蜂产卵器长短与寄主生活场所有关,寄生生活在树洞中或植物茎中的寄生者,产卵器通常很长。)褐斑马尾姬蜂主要通过化学信息素寻找寄主,这些化学信号来自寄主本身或其虫粪,也有些植物受到蛀干类害虫伤害时,能够释放出挥发性化合物招引害虫的天敌来觅食。寄主蛀道内的伴生菌亦有助于寄生蜂寻找寄主。确定大致位置后还要通过精准定位,褐斑马尾姬蜂雌蜂通过振动探测的方法确定隐藏寄主的位置。取食声和运动声是蛀干害虫活动发声的主要形式,雌蜂通过跗节上的感觉器来捕捉振动信号。褐斑马尾姬蜂的产卵管比烟扁角树蜂的更长更纤细,但在穿刺过程会弯曲却不会断掉,这是因为它的产卵器更像一个由多部分组成的柔性微针,因此可以在保持产卵器刚性的同时提高安全性,让其不会轻易断掉。
因为产卵器很长,有时候需要将腹部向上翻转,产卵器再向下伸出,有点像四川茶馆里茶艺师表演的“苏秦背剑”。褐斑马尾姬蜂是外寄生性寄生蜂(如果宿主生活场所不是隐蔽的,则通常寄生在宿主体内,称“内寄生性”;若宿主生活在隐蔽处,如树木孔道内,则常寄生在宿主体外,称“外寄生性”),绝大部分寄主都是幼虫期。找到蛀孔内的树蜂和天牛幼虫后,一般都先用产卵器对其注射毒液将其麻痹,然后将卵产于寄主体上或附近。被麻痹后的寄主静止不动,不能抵抗姬蜂产卵,且能保持不腐烂,适合于姬蜂幼虫取食发育。第二年春末,褐斑马尾姬蜂幼虫化蛹、羽化,咬破树皮钻出,交尾后雌蜂再寻找被天牛幼虫、烟扁角叶蜂幼虫钻食的树,生命的又一个轮回开始了。
因为穿凿植物组织需耗费很多力量,这导致很多雌蜂并没有将腹中的卵全部产出就“累死”了。在遭受树蜂危害的杨、柳树干上常可发现马尾姬蜂的产卵器还在树干上插着就死了的虫体。烟扁角树蜂和褐斑马尾姬蜂,一个作为寄主,一个作为寄生者,二者命运不同,但作为母亲,却都是够拼的。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