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悟》:以笔为鉴,探寻人生智慧的深度之作
发布时间:2025-04-05 10:03 浏览量:8
近日,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一本极具深度与内涵的散文集——《人生大悟》,该书由陶正明精心撰写,一经问世便引发广泛关注。这不仅是一本记录作者人生感悟的文集,更是一次对生命、名利、友情、修身、奋斗等诸多人生课题的深度探寻。
作者陶正明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此地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李道元避难于此地少华山,落发为僧,修行悟道,并将少华山改称为“大悟山”,其名沿用至今。1933年成县建制时名为礼山县,新中国成立初期更名为大悟县。这样充满文化底蕴的故乡,或许也为作者对人生的“琢磨”埋下了伏笔。
陶正明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将多年来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凝练成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散文。在《人生大悟》中,作者提到,人的命运往往为思维方式所左右,“只有勇于跳出原来的格局,以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人生路上遇到的难题,才能真正救赎自己的命运”。他还指出,人的差别在于执着和坚持,“很多时候,人和人都是一样的,都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但为何最后千差万别?毋庸置疑,差就差在坚持的毅力上”。有些人虽有想法却不付诸行动,有些人行动了却无法坚持,而只有那些想到、做到且坚持下来的人,成功才会降临。这揭示了成功并非遥不可及,关键在于行动与坚持的道理,让读者深刻反思自身的行为模式。
书中还强调,“人都是逼出来的,不逼自己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能站上多高的山峰”。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正因为没有翅膀,人们才会寻找飞翔的方法。”作者认为,人要想成长和成功,必须给自己压力。没有人天生优秀或注定成功,那些光鲜亮丽的背后,皆是不为人知的执着与坚持。“有时候,必须对自己狠一点,否则永远也活不出自己,更谈不上精彩和成功。”这一观点激励着读者勇敢突破舒适区,挖掘自身潜力。
在谈及生活态度时,陶正明写道:“梅花香自彻骨寒,人生苦于求变难。如果人生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人也就默默无闻地打发了一生。”他鼓励人们独辟蹊径,即便伴随冒险吃苦,也要勇敢求变。因为“有志者事竟成”,当回首往事时,会发现只要不怕吃苦、敢于冒险,就能找到成功之路。
对于成年人的生活,作者有着深刻洞察:“成年人的生活,辛苦是常态,但比起身累,更怕的是心累。”他建议人们给生活加点甜,比如听喜欢的音乐、吃喜欢的美食或去旅行,让生活多些轻松。同时,“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满,人生不要设计得太挤。不管做什么,都要给自己留点空间,好让自己可以从容转身”。这提醒着读者在忙碌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从容心态。
在《人生大悟》里,陶正明还教导我们要学会看开与放下。“学会用一颗强悍的心,让过去的过去,让未来的到来,才能笑对沧桑,一路阳光。人人来到世上一趟,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功名利禄,争强好胜,都是过眼云烟,只需要珍视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对于其他的,则都应该看开。对于头脑里的杂念,往往是放下得越多,越容易感到轻松和快乐,越容易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我们应该明白,看开是为了发现那些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放下是为了珍惜那些实在的东西,抛开人生的冗余,看开了,放下了,也就轻松幸福了。善用表的人不会把发条上得太紧,善驾车的人不会把车开得过快。同样地,有智慧的人善于在生活的波澜起伏中顺势而为,能接受暂时的失败,懂得原谅自己。有输得起的勇气,才会有赢的底气。不将自己困在原地,才能迎接新的生活,抓住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功名利禄皆是过眼云烟,应珍视真正重要的东西,放下杂念。此外,“善用表的人不会把发条上得太紧,善驾车的人不会把车开得过快。同样地,有智慧的人善于在生活的波澜起伏中顺势而为”,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懂得顺势而为,接受失败,原谅自己,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生活。
书中还提到,“人是逼出来的,事是干出来的,生活是品尝出来的,即便再光鲜的人,也有他人不知道的苦楚”。人生各阶段皆有烦恼,不应放弃,而要努力拼搏。“人活着,就得累。少年为了学业苦,中年为了家庭累,老年为了健康愁。无论你今天怎么苦恼,明天太阳都照样升起。别想着放弃,放弃就意味着一无所有。有人比你优秀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比你优秀的人仍在努力奋斗。不提倡攀比,但也不倡导把碌碌无为当成平凡可贵。想得再多,不付诸实践,都是空谈。习惯的形成靠自律,足够自律的人,一定足够出众。成人的世界,天黑可以矫情,天亮只能拼命。人生啊,你有多拼,就有多出众。”这些话语充满力量,鼓励读者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用拼搏书写精彩篇章。
陶正明在《人生大悟》中,通过这些饱含哲理与深情的文字,如一位真挚的老友,在字里行间与读者倾心交谈,让一位热爱生活、勤于思考的智者形象跃然纸上。无论是对人生与命运的哲学思辨,还是对爱情、金钱、道义等现实问题的探讨,都能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来自生活深处的温暖与智慧。
在该书自序中,陶正明提到几年前一位老战友送的一副对联,其中“人生大悟靠琢磨”一句令他印象深刻。他将对联挂在家中显眼位置,反复琢磨“琢磨”二字,从朝至夕,感悟颇多。他认为,琢磨自己,应从正确认识自己开始。正如老子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后人引申为“人贵有自知之明”。在书中,他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自我解剖,认清自身优劣长短,摆正位置,从而实现自身最大价值。古今中外那些出类拔萃之人,皆能正确认识、冷静琢磨自己,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就一番事业。
书中还强调,琢磨自己是认识自己的升级版。一个人若想琢磨出成果,需有刮骨疗毒的狠劲与韧劲,不能讳疾忌医、遮丑护短。鲁迅不仅批判他人毫不留情,更善于解剖自己,直面缺点与陋习。人生有顺有逆,在失意时琢磨倒霉原因与教训,认清性格弱点和能力短板,才能做强做大自己。
陶正明在书中指出,琢磨自己贵在理性科学。要精准知晓自身能力,准确定位,不高估、不虚夸、不掺假,干好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就像“初唐四杰”里的杨炯,因高估自己,对“王杨卢骆”的排序不满,发牢骚却难掩与王勃的差距,一篇《滕王阁序》便高下立见。同时,琢磨自己要恰如其分地评估自身作用与贡献,切忌自大狂妄、揽功推过。项羽兵败垓下时不知反省,反怪老天不公;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时大言不惭,却被鲁迅讽刺其背后众多士兵的支撑。
陶正明认为,琢磨自己学问深厚,是终身课题。做好这一课题,虽未必大红大紫、功成名就,但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少吃苦头,这其实已接近成功。人的成长不仅在于年龄增长、经历丰富、知识积累、财富扩充,更在于从中获得感悟。以先人、他人、能人为镜,汲取经历、知识等作为“琢磨”的养料,通过不断积累琢磨,感悟会愈发丰富全面,成长也会更加顺畅通透。
《人生大悟》中,陶正明以自身对“琢磨”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为线索,将对人生各方面的思考串联起来。他用生动通俗且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探索着人生中的已知与未知,从人生价值的实现到健康心态的培养,从成功的途径与意义到孩子的教育与家庭的维系,每一个话题都切中生活要害,充满现实指导意义。书中诸多箴言警句,宛如明灯照亮读者前行之路。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人生大悟》为读者提供了反思自我、汲取力量的空间。书中积极向上的内容,每一个观点、每一段感悟,都能激发读者内心的积极力量,引导人们以乐观、坚定的态度面对生活挑战。从文学角度看,陶正明文字功底深厚,笔触细腻,情感真挚,将深刻思想与优美文字完美结合,使该书兼具文学价值与实用价值。
《人生大悟》不仅是陶正明个人人生经验的总结,更是对广大读者的宝贵馈赠。它提醒我们,无论生活多忙碌,都不应忘记思考人生、追求智慧。在信息爆炸的当下,这样一本能让人静心深入思考的书籍尤为珍贵。相信每一位读者阅读此书时,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收获前行的力量。(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编辑:王欣 二审:周华 三审:马驰
一校:凌雪梅 二校:何建 三校:董小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