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 以酒予相思,遥寄故人情

发布时间:2025-04-04 21:10  浏览量:6

清明,这个在二十四节气中独拥双重身份的时令,以独特的诗意与哲思在中华文明长卷上挥就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时至清明,人们礼敬祖先、追思过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如《清明日》记载:“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古人笔下的清明意象总萦绕着无边的缱绻思念,更在青烟冥纸间架起了一座阴阳对话的桥梁。

清明,也是一个自然节气。当仲春与暮春在天地间悄然换序,万物褪去料峭寒意,呈现出“清洁而明净”的澄澈之境,正如《岁时百问》所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此时节是自然时序的转折点,更是承载着千年文明密码的精神图腾。人们一边传承中华礼仪,一边在明媚的春光中踏青游乐、感受生命的轮回与延续,品味历史的韵味。


清明|以酒祭祖

白酒这一古老而具有独特魅力的饮品,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表达,也赓续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敬祖孝亲的传统美德。当春之暮,清明至,酒就成为了人们祭祖扫墓的重要媒介,在清明的节日氛围中,斟上一杯香醇的美酒,不仅能慰藉心灵,还能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唤起对往昔岁月的无限遐想。

清明以酒祭祖,古已有之。扫墓除整修坟墓、清除杂草外,最重要的就要数清明酒。古人认为,酒能通神,人们携酒至先人墓前,斟酒祭奠,能传达人间的情感与敬意,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与追思。此时的酒,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清明|饮酒驱寒

寒食禁火的古老训诫,在清明时节的微雨中化作诗意的传承。传说这最初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功成隐退、抱树焚身的晋文公重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后来,清明节与寒食节时间相近,在扫墓活动和寒食禁火习俗融合的影响下,古人常常将寒食节的庆祝延续到清明节,久而久之,寒食节逐渐与清明节气合并,形成了现今的清明节。

初春乍暖还寒时,气候多变,一杯醇香的陶令酒下肚,既能驱走身上的寒意,又能暖人心脾。这种对自然节律的智慧调适,恰如《齐民要术》所载"春酿酒,冬藏冰"的古老智慧,在冷暖交替间酿就生命的韧性。

清明|郊游踏青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清明节,还有一个趣味盎然的昵称“踏青节”。宋人孟元老笔下"京师清明日,四野如市,芳树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酬劝,歌舞遍满,抵暮而归。"的盛景,实则是古老仪式的世俗变奏。文人墨客效仿兰亭雅集,在桃李纷飞间曲水流觞;乡野百姓则“芳树园圃之间,互相酬劝。”直至今日,人们在春和景明之际,与亲友结伴,欣赏春日绿意,不甚快哉!

当陶令酒香漫过古今,我们斟满的不仅是杯中物,更是五千年文明的玉液琼浆。在慎终追远与踏青赏春的交响中,在哀思缅邈与生命欢歌的变奏里,清明以独特的文化语法,书写着中华民族"生死观照,天人合一"的永恒诗篇。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陶令酒业愿您踏青沐春色,珍重且从容。清明节安康!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