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夜思
发布时间:2025-04-04 20:01 浏览量:6
今晚20.49是2025年清明节气,此时我的这篇文字也在收笔之时。
放下清明祭祀的忙碌,夜也降临,我一个人坐在床前陷入一种沉思之中,一个话题“我从清明节中看到什么”在我脑海中盘旋。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清明节我国是祭祀、缅怀先人(亲人)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文明的优秀结晶,千百年来人们在清明节那天纷纷携儿带孙到自己的先祖、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人坟茔前点香燃烛烧纸钱鲜花拔草陪土跪拜,以这样方式来祭祀和缅怀自己的父母亲人。也有各种原因不能上坟祭祀的,那也要在家设供桌备酒菜点烛燃香烧纸来祭祀和缅怀自己的亲人。这一传统能够延延至今,以成为家族和睦团结的纽带、成为中华民族和睦共处的一条文化纽带。同时,清明节不仅是家庭传统的祭祀,而且是我们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先烈、名人的祭奠,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都多次参加多次去烈士陵园扫墓、去名人故居祭祀,去烈士扫墓就是一次革命传统的教育、就是一次红色基因的传承,那为祖国的独立发展做出牺牲先烈的英勇事迹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清明节的印象来源于父母亲,由于经济不允许,那时的我们多半是在家中烧纸祭拜,使我知道清明节要祭祖。清明节的意愿来源于求学和工作后,当时的学校和企业共青团团都会清明节前组织我们去历史陵园扫墓看展览,在那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现在的我,每逢清明节(前后),都要去父母和祖父母的坟上去祭扫,擦一擦墓碑,或烧纸或放一把鲜花,放一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那悠扬的音乐把我带进远去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是他们让我饱腹暖身、是他们让我学习文化、是他们让我初识世界,我的骨子里不仅流淌着他们的血脉,而且在基因中深嵌他们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特质。每次去扫墓祭祀我都满含泪水而离去,是呀!一去成分别,阴阳相隔无再见。
清明节不仅是对先人的祭祀,也是在有限生命性加深认识的时刻,“生命有限”年幼年轻的你和他均不是话题,但对我这样年已古稀的老人来说“生命有限性”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话题沉重但谁都绕不过去。
人生不过三万天,古今中外谁不想长寿,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越来越丰富的生活对古稀老人是多么有吸引力啊!我们这一代人虽没有参加过新中国创立的战争年代,但我们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后各个阶段,特别是在新时代中的贡献和奋斗,享受当今安宁祥和繁荣幸福是更加迫切。然,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所遇到的病痛、老去都是不可避免的,此时的你我想的越明白、办的越彻底,余生也就越宁静安顺。
一,关于疾病。人吃五谷,生病是常态,无病是特例,古今中外老中青概莫如此,我们不要避讳。现在网络上那句“小病从医、大病自了”,我是赞成的。进入老年在健康上下功夫并不是上医院吃保健品,而是坚持对自己合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安全营养的餐饮安排,从健身着手从餐饮调理,做到平时健身营养,有病即治不拖延,小病积极治疗、大病找专家诊疗,恶病顺其自然,以养为主安然对待不花冤枉钱,不要过度治疗更不要创伤性治疗更不能走靠机器维持生命的无望治疗。
二,关于老去。现在的殡葬业已经到了被资本操纵变味了,天价墓地、高价树葬和海葬的麻烦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我们要想通,何处黄土不埋骨(灰),何必要花那冤枉钱,倒不如在生前用掉它或留于子孙的生活。还有那一套告别仪式,也要简化,强调用布袋和瓦罐装遗骨(灰),提倡就地找一个绿化带里挖坑深埋与土地共存。
三,关于财产。我们这一代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现金存款,除了留有一定余款备急需之用外,第一,我们要拿在手上不放手,不买股票不理财。第二,在生活上不刻扣自己,用句俗话来说就是“该吃的就吃、该用的就用、该玩的就玩”,把自己的余生安排的多彩丰富。第三,当然,能够在满足自己日常生活之需后,留一部分给子孙则为更好。
第四,关于余生。不争不比走自己的路、交相知的朋友。不求长寿但求健康,人的生命不是仅靠长度来衡量的,还要有宽度和厚度,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丰富多彩健健康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