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坛逸彩:方以智十四幅书法杰作赏鉴

发布时间:2025-04-03 09:17  浏览量:4

清代书坛逸彩:方以智十四幅书法杰作赏鉴

在清代书坛,方以智以笔为刃,刻下独特印记。其十四幅经典书法,是墨与心的交融。笔锋游走间,既有对传统的尊崇,又有自我的革新。于一撇一捺中窥探其哲思,在浓淡墨色里触摸历史,一同领略方以智书法的无尽魅力 。

——题记

清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阶段,前期延续晚明书风,后期风格多样。著名书法家如王铎、傅山等推崇晚明新风,赵孟頫的行书影响深远。隶书方面,王澍等人风格独特。帝王书法也颇具特色,如康熙的清秀、乾隆的清丽。清代书法展现了古典与创新的交融。‌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清代著名哲学方以智书法作品。

方以智(1611 - 1671),字密之,安徽桐城人 。“明季四公子”之一,崇祯进士。南明时曾任职宰相,后出家为僧。他博学多才,在科学、哲学等领域成就卓越,提出对立统一法则,主张“三教合一”。著有《物理小识》《通雅》等,在中国哲学史上影响深远。

方以智书法独具风貌。其用笔灵动且不失沉稳,线条蕴含丰富变化,提按间尽显功力。结字不拘一格,于欹侧中求平衡,展现独特的艺术构思。整体风格既有文人的书卷气,又具超脱的逸韵,在晚明书坛凭深厚学养与个性,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代表作品有:《论书法手卷》《水中雁字十五首手卷》《草书张旭诗句册页》《行楷书小札清初沙门诸家册》《草书立轴》《行草苏轼和白居易天竺寺诗扇面》《草书扇面书屋香》《草书和陶诗长卷》等。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论书法手卷》赏析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的《论书法手卷》,藏于桐城市博物馆。此卷横123厘米、纵20厘米,共33行234字。方以智于其中畅论书法艺术,深刻剖析历代名家,尽显深厚功底与丰富实践。它既是行草书真迹,又是书法理论佳作,珍贵无比。

释文:石室先生以书法画竹,山谷以画竹法作书,东坡兼之。风枝雨叶,偃骞欹斜,疏棱劲节,亭亭直上,神哉!《烟江叠嶂》妙在藏峰,而秀气不可遏。临帖如双雕并搏,各有摩天之势。《大令辞》《尚书》、虞永兴《庙堂碑》法,时时见之。东坡多卧笔,鲁直多纵笔,米老多曳笔,行草尚可,使作《黄庭》《乐毅》则不能矣。王履道云:学坡者,剑拔弩张,骥奔猊抉,则不能无。至于尺牍狎书,姿态横生,不矜而妍,不束而严,不轶而豪,萧散容与,霏霏如甘雨之霖。森疏掩映,熠熠如从月之星,纾徐宛转,纚纚如萦茧之丝,恐学者未至也。徐季海之谒在跛偃,坡得之,李北海之谒在欹斜,米得之。山谷曰: 要须年高手硬,心意闲澹,乃入微耳。款题:“浮山愚者”,后钤“退藏于密”方印。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草书扇面书香屋》赏析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的《草书扇面“书香屋”》,现藏于台北博物院。此扇面纵35厘米、横63.5厘米,虽空间受限,却完美彰显其草书特色。笔锋游走间,灵动与飘逸尽显,书法气势连贯如一,韵味悠长,让人领略到方以智草书的独特魅力 。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小楷水中雁字十五首》赏析

方以智的《小楷水中雁字十五首》之一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的《小楷水中雁字十五首》手卷,极为珍贵。其采用绫本材质,尺寸为纵25.4厘米、横172.8厘米,以行楷书体书写。笔触细腻、端庄雅致,尽显深厚功底。卷末落 “五老峰无可道人智笔” 款,现珍藏于上海博物馆。

方以智的《小楷水中雁字十五首》之二

方以智的《小楷水中雁字十五首》之三

方以智的《小楷水中雁字十五首》之四

方以智的《小楷水中雁字十五首》之五

方以智的《小楷水中雁字十五首》之六

方以智的《小楷水中雁字十五首》之七

方以智的《小楷水中雁字十五首》之八

方以智的《小楷水中雁字十五首》之九

方以智的《小楷水中雁字十五首》之十

方以智的《小楷水中雁字十五首》之十一

方以智的《小楷水中雁字十五首》之十二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行书卷》赏析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的《行书卷》,收藏于安徽博物院。此卷外横140厘米、纵45厘米,其上款题表明是方以智应幼子中履展纸相请,重咏东坡岭表和陶诗所作。卷中有 “浮山智” 朱文方印、“愚者”白文方印,还钤有鉴藏印“耕石轩得”,承载深厚艺术与文化价值 。

释文:歌苦良自乐,不说知音稀。系钵和瓦甒,未语先消归。夏子柳上鍜,雪洒渔翁衣。天不能违时,吾又安敢违?木榻堆古今,室中聊自娱。布粟复相易,桐市呼为墟。登高临水游,所以能安居。识兰四时采,松柳不计株。随荫烹泉饮,南面果不如。右手能挥毫,吾谢吾有徐。向上不再见,问答者子虚。形影本相随,何用疑有无。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草书诗卷》赏析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的《草书诗卷》,藏于安徽博物院,横 108.3、纵 26.6 厘米。卷中以草书录两首五言古诗,诗境旷达,尽显哲思。诗后钤 “浮渡愚者智记” 朱文印,引首与右下分别钤 “此藏”“不改居” 印,整幅作品在诗意与书法的交融中,散发独特艺术魅力 。

释文一:“四顾旋上下,一掌留河山,镅丸辘轳中,又过六十年。仰思鹤摩霄,俯叹龙蟠渊。息阴托社栎,荷锄忧石田。且让五岳杖,箕踞斜阳间。云水倏明灭,万里当吾前。或响匡庐壁,或点奚囊烟。或弄苏门啸,或哭太华巅。到老放一笑,高兴皆偶然。”自注:“休言闲不闲,无汝回避处。”

释文二:“绝俗跻巉岩,窘步亦靼鞅。寒热天地情,胜气仙人想。明天途穷恸,奋臂且一往。梅花破冻开,竹笋闻雷长。玄语以自消,大言以自广。背上九万里,何殊适苍莽。”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草书张旭诗句册页》赏析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的《草书张旭诗句册页》,珍藏于安徽博物院,外横40厘米、纵64厘米。册页上以草书呈现张旭诗句,笔走龙蛇,尽显洒脱之态。落款“浮庐愚者”,下钤“浮庐药地”白文方印,此印款为作品增添独特文化标识,彰显方以智的艺术风格与个性 。

释文:“春草青青万里馀,边城落日见离居。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雁书”。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草书横幅》赏析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的《草书横幅》,如今收藏于山西博物院。其落款为“桐山弟方以智”。横幅内容别具一格,详细记录了方以智与友人雅集时的趣事,应友人盛情相邀,他归来后作画的全过程,在草书笔墨间,尽显其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与生活雅趣。

释文:“一日,同百史诸公在南湘坐,主人以大幅命画,归而就之。草此以完积年之怀。又复草草。奈何。他日以美酒闭我每日关,或可尽兴耳。”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行楷书沙门诸家册手札》赏析

方以智的《行楷书沙门诸家册手札》之一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的《行楷书沙门诸家册手札》,是极具价值的书法作品,现由何创时基金会珍藏。此手札以行楷书体呈现,笔触间尽显方以智深厚功底,字体兼具楷书的规整与行书的灵动。内容围绕清初沙门诸家展开,为研究当时佛门文化与书法艺术提供珍贵资料。

方以智的《行楷书沙门诸家册手札》之二

方以智的《行楷书沙门诸家册手札》之三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草书手札》赏析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草书手札》,极具艺术价值。其草书笔锋纵横,尽显洒脱不羁。虽历经岁月,墨韵仍在字里行间流淌,透过手札,仿若能感知方以智彼时的心境与才情。

清代书法家方以智《草书榜书书香屋横幅》赏析

清代书法家方以智的《草书榜书“书香屋”横幅》,风格卓异。以榜书挥就“书香屋”三字,笔触豪迈洒脱,墨色浓淡相宜,于简洁之中尽显大气磅礴,彰显其深厚书法造诣与独特艺术格调 。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楷书榜书山高水深横幅》赏析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的《楷书榜书 “山高水深” 横幅》,尽显非凡功底。以楷书精书 “山高水深”,笔画规整刚劲,笔锋稳健有力,四字神韵尽显,展现出方以智对楷书艺术的精妙理解与独特演绎 。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草书中堂》赏析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草书中堂》,满纸纵横意。其笔力雄浑,线条似游龙走蛇,在中堂之上肆意挥洒。墨色浓淡间节奏鲜明,将哲学思想的深邃融入狂放草意,尽显非凡艺术感染力。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行草苏轼和白居易天竺寺诗立轴》

清代哲学家方以智《行草苏轼和白居易天竺寺诗立轴》,以行草之法挥毫,笔锋灵动,字里行间既有苏轼的豪放,又兼白居易的质朴。现由何创时基金会珍藏,尽显方以智深厚的书法底蕴与文学素养。

清代书法家方以智《草书和陶诗卷》赏析

方以智《草书和陶诗卷》之一

清代书法家方以智《草书和陶诗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卷以草书书写对陶诗的和作,笔势连绵,墨韵酣畅,将方以智对陶渊明诗意的独特理解融入奔放笔触,尽显其深厚书艺与文人情怀。

释文:举世无可语。曳杖将安之。残生不能饿。乞食今何时。东篱一杯酒。遗风常在兹。赤松言辟谷。其事终然疑。容易一飡饭。此钵原难持。

北窗草木盛。壁立如深山。四顾虽无人。可歌不可言。短歌四五字。上下常千年。终古北窗下。一片心谁传。

多生此世间。安问情无情。古书书何字。各山山何名。死死者不死。以死知其生。傥然遇虎狼。徒步能无惊。安坐爱边幅。问道何年成。

子安问黄鹄。万里将安飞.....。

方以智《草书和陶诗卷》之二

方以智《草书和陶诗卷》之三

方以智《草书和陶诗卷》之四

方以智《草书和陶诗卷》之五

方以智《草书和陶诗卷》之六

方以智《草书和陶诗卷》之七

方以智《草书和陶诗卷》之八

方以智《草书和陶诗卷》之九

方以智《草书和陶诗卷》之十

方以智《草书和陶诗卷》之十一

方以智《草书和陶诗卷》之十二

方以智《草书和陶诗卷》之十三

欣赏了方以智十四幅书法作品,我深感震撼。其风格多元,或灵动飘逸,如《草书扇面“书香屋”》;或沉稳端庄,像《小楷水中雁字十五首》手卷。技巧上,用笔精妙,提按自如,线条极具表现力。这些作品,满溢才情,不愧出自大家之手。这些作品充满了艺术魅力,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书法之美。

赏名家书法,悦从容人生。读者们,观赏了听月为你分享的清代方以智以上这些作品,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