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28种最低限度必读书之中国哲学原典

发布时间:2025-04-02 22:32  浏览量:7

1923年,清华学校的一批留学生即将出国。为了在短期内积累足够的国学常识,梁启超先生应《清华周刊》邀约,竭三日之力开列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后又精简书目,开列出《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28种)。

今天,小编分享其中必读的中国哲学原典以及梁启超先生的阅读建议,一起进行深度而系统的国学学习吧。

梁启超像

1. 《论语》: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不仅中国人,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

——北宋政治家赵普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梁启超先生建议:《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但其中有堕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

推荐读本:

冯国超 译注,《论语》(彩图典藏版):国学精英教育读本,中国哲学史专家担任学术顾问,北京大学等名校国学班教师推荐国学教材。

2.《大学》:“初学入德之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

3. 《中庸》 “孔门传授心法”的重要著作。

《中庸》之书,学者之至也。善读《中庸》者,只得此一卷书,终身用不尽也。

——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集》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推荐读本:

于建福 编注解读,宫旭 英译,《大学中庸初级读本》:对国人的传世经典《大学》《中庸》进行解读、英译;“原文”部分主要参考朱熹《四书集注》的原典;“注释”部分取众家之长,尽量做到浅显易懂;“英译”和“大意”部分力求反映原意;“讲解”力求紧扣主题,诠释文意。

4.《孟子》:被誉为“儒家学说代表作、传统散文写作之高峰”。

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本书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推荐读本:

方勇 评注,《孟子》(诸子现代版丛书):吸收借鉴古今校注和最新研究成果,立足经典传承,着眼文化普及,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普及读本。

5.《尚书》: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罔游于逸,罔淫于乐。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尚书·大禹谟》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

梁启超先生建议:内中惟二十八篇是真,书宜精读,但其文佶屈赘牙,不能成诵亦无妨。余篇属晋人伪撰,一游览便足。此书非看注释不能解,注释书以孙星衍之《尚书今古文注疏》为最好。

推荐读本:

(旧题)[西汉] 孔安国 传,冯先思 周煦阳 整理,《尚书传》(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宋本为底本,著名出版家、学者李梦生审读。

6.《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礼记》为儒家者流一大丛书。《礼记》之最大价值,在于能供给以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者流,尤其是荀子一派学术思想史之极丰富之资料。

——梁启超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礼记·中庸》

梁启超先生建议:此书战国及西汉之“儒家言”丛编,内中有极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吾希望学者将《中庸》《大学》《礼运》《乐记》四篇熟读成诵,《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学记》《坊记》《表记》《缁衣》《儒行》《大傅》《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 ,多游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若欲看注解,可看《十三经注疏》内郑注孔疏。《孝经》之性质与《礼记》同,可当《礼记》之一篇读。

推荐读本:

[东汉] 郑玄 注,徐渊 整理,《礼记注》(全二册):郑玄《礼记注》是历代《礼记》注释本中最权威的注本,适合专业和非专业读者的繁体横排《礼记》古注本。

7. 《老子》: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梁启先生建议: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此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注释书未有极当意者,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

推荐读本:

(1)陈鼓应 注译,《老子今注今译》(参照简帛本最新修订版):以王弼注本为主,大量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注释通俗易懂,今译文字优美,注释、引述学术容量大,既适合初学者,又可作为老庄学说深入研究的指南。

(2)汤漳平 王朝华 评注,《老子》(诸子现代版丛书):通过“题解”“原文”“注释”“译文”“评析”五大部分评析讲解,注重发掘老子思想的当代意义和价值,体现“诸子现代版丛书”之“现代”特色。

8. 《易经》:中国古典哲学的源头。

“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又为新道家列为“三玄”之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哲学品格。

梁启先生建议: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之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钞出,随时省览。

推荐读本:

(1)陈鼓应 赵建伟 注译,《周易今注今译》:依据大量文献及新出土的帛书,多方比勘互校,参照道家思想解《易》,使得注释具有了全新的进展。

(2)冯国超 译注,《周易》(国学经典规范读本):一是总结出了《周易》的密码系统,并予以一一破解;二是为六十四卦卦象配上精美的图片,从而使六十四卦卦象的真实意蕴大白于天下;三是以“卦例直解”的方式揭示《周易》在历史上的应用价值。

9. 《庄子》:道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华元典之一,在中国思想史上和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庄子》又名《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评庄子文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

启超先生建议:内篇七篇及杂篇中之《天下篇》最当精读。

推荐读本:

陈鼓应 注译,《庄子今注今译》:依据王孝鱼校点的郭庆藩《庄子集释》本,展现历代各家注《庄》成果。

10.《荀子》: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

荀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继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精通《诗》《礼》《易》《春秋》,李斯、韩非、浮丘伯等皆曾受业为弟子。

荀子吸收了墨家“非命”观的部分理论,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观点。他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要求人们发挥自己的主观意志参与到大自然的运行之中,并相应地改造、利用它。

启超先生建议:《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最当精读,余亦须全部游览。

推荐读本:

方达 评注,《荀子》(诸子现代版丛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为国家、社会的运行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机制,我们可以将荀子思想的根本性归纳为“思想—制度”。

11.《墨子》:反对剥削,崇尚劳动;反对以强欺弱,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儒家礼乐,主张节葬节用;反对世卿世禄,主张尚贤尚同。战国时期虽有诸子百家,“儒墨显学”则是百家之首。

鲁迅说,墨子是“中国的脊梁”,传奇式的伟大英雄。

《墨子》是公元前5至3世纪墨家著作的总集。墨家是先秦诸子百家的重要一家,曾与儒家并盛,同称显学,后一度中绝,近现代又受重视。

超先生建议:孔墨在先秦时,两圣并称,故此书非读不可,除《备城门》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

推荐读本:

方勇 评注,《墨子》(诸子现代版丛书):注重从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诸子著作,以求从中汲取可供当代读者学以致用的精神养料。

每日一书

《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

每日一词

《新华语典》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