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路,双向通行!
发布时间:2025-04-02 16:40 浏览量:10
近日,随着虎丘路南段综合改造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见证苏州九十年光阴的虎丘路正式恢复公交车双向通行。游1(北线)、夜专4、816等公交线路重新串联起留园、观前街、山塘街等文化地标,为市民游客织就一张“苏式生活”的畅行网络。
虎丘路作为苏州古城连接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通道,始建于1928年。道路两侧绿树成荫,花窗小品与黄石假山点缀其间,展现出典型的苏式风貌。然而因建成年代久远,道路设施老化、架空线与行道树交织等问题逐渐凸显。为消除安全隐患,古城正式启动虎丘路南段综合改造工程。
根据计划,改造范围从北环高架至桐泾北路,长度约1.3公里,包含架空线入地、道路、排水、景观、绿化、照明等多个方面。通过系统化改造,虎丘路南段将转型为整洁幽静的城市慢行道路,为市民游客提供漫步赏景的舒适空间。
线网入地
织就城市隐形经络
虎丘路因早年建设标准限制,电力、通信等管线长期以架空方式铺设。盘踞空中的线缆不仅遮挡景观视野,更与沿线香樟等行道树形成空间冲突,台风季树枝与电线缠绕摩擦易引发短路,雨天漏电风险让周边居民忧心忡忡。“每次刮大风,电线在树杈里晃得厉害,总怕出事故。”在虎丘路居住了二十年的陈阿姨坦言。
此次改造重点推进强弱电线缆入地工程,同步更新给水、燃气等地下管网,总计新建及改造地下管线通道8.4公里。工程完成后,虎丘路南段上空将彻底告别“蜘蛛网”式线缆,预计供电容量提升一倍,通信信号稳定性显著增强,可有效避免台风等极端天气导致的断电断网问题。地下管网系统升级后,区域供水、供气安全性和承载能力同步优化,有效避免工程实施后道路重复开挖。
重塑风貌
还原市井烟火气息
虎丘路周边有虎丘路新村、冠云新村等多个小区,老年人较多。道路因年久失修,路面龟裂、井盖下沉问题频现。同时,因道路狭窄,常出现行人与非机动车混行情况。“晴天怕崴脚,雨天怕打滑,这条路走得人提心吊胆。”70岁的王老伯指着路面回忆道。
本次改造以“全龄友好”为核心理念,系统性完善道路基础设施:更新机动车道沥青路面,调整人行道板布局,更新人行道铺装、平侧石及雨水口等。改造后的路面平顺整洁,路面标线清晰,防滑透水铺装、隐形排水沟等细节处理,让老年居民雨天行走更安心。
为进一步提升整体风貌,在保留全部香樟行道树的基础上,种植宿根花卉与观赏草,形成四季有景的景观效果。特别在新村出入口处,将多个闲置地块改造为小游园,设置健身器材、儿童游乐区和宠物活动区,成为居民新的社交空间,实现慢行空间与街角绿化、休憩空间融合,进一步激发城市活力。
文脉再生
慢行廊道穿越古今
褪去架空线的束缚,虎丘路的文化基因在改造中愈发清晰。工程在解决线网交织、设施老化等基础问题的同时,更注重唤醒道路承载的千年文脉——依托虎丘山千年文化积淀,将吴地园林造景技艺、苏式书法题刻、虎丘塔剪影等符号凝练为设计语言。
在虎丘路与和园路交界处,以"凝聚榜样力量,弘扬时代新风"为主题,打造特色文化阵地“好人园”,立体呈现姑苏区道德模范事迹,为精神文明建设树起新标杆。沿路由南至北,打造凝翠园客厅、冠云园客厅、艺锦园客厅等5个开放共享的活力客厅,供市民游客休憩娱乐。改造后的虎丘路将实现“通行安全有保障、漫步赏景有韵味”的复合功能,成为串联居住区与景区的文化纽带。
如今,漫步在焕然一新的虎丘路上,机动车道平整如砥,人行道宽绰宜人,行道树绿荫如盖,文化景墙讲述着千年故事。这条曾经让居民“皱眉”的老路,正蜕变为连通历史与现代、串联生活与诗意的城市新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