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与烟酒茶雅俗共赏的自我嘲解》

发布时间:2025-04-02 10:21  浏览量:7

《诗书画与烟酒茶/雅俗共赏的自我嘲解》

作者:卢 耀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不经意间,光阴的隧道,已由信息化时代转换到智能化时代。生活和工作越来越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不可思议和不确定性。然而,对于退出时代潮流的人来说,还是应该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追求为好。不然,人生会觉得更加空虚、无聊。为此,想以诗、书、画和烟、酒、茶等六种形态,从个人角度做如下理解:

诗,可怡情。千百年来,上到英雄豪杰,下到黎民百姓,都想用诗作赋,以诗抒怀。曾经因“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感慨!谱写成歌曲在网上流传。也有好多文旅项目,以“诗和远方”为内涵,吸引游客旅行观光。有人说“诗和远方”,如同“阳春白雪”,遥不可及。其实,它就是表达自己的一种心境。诗,抒发的是梦想和希望,寄托的是思念和情怀。所以,除了那些流芳百世的佳作,还有绵绵不绝的打油诗。这样,生活就多了一些温暖和绚烂。

书,可言志。它从古代的实用性,已演变成独具美学价值的艺术。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到书法四体“真、草、隶、篆”,无不融合了审美、情感、学识、修养及个人风格,无愧于中华文化之瑰宝。习书法,既要有恒心,还要有定力,没有十年功底,难登大雅之堂。因此,朋友几次相邀,我都不敢涉足!挥毫泼墨,志大才书(注意:不是“志大才疏”)。从古到今,凡有大志者,都善于书法。从近现代各式各样题词、题字来看,要么是达官显贵,要么是文人雅士。这或许是我所言“志大才书”的佐证吧。

画,可养心,也可传神。画作,是画家用灵魂与自然及人物在交流,是心血和意境的凝结,有栩栩如生之感。所以,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它在时空的存在!绘画,更多的是天赋,如国画大师齐白石,“弘一法师”李叔同,“东方之笔”张大千,“画坛鬼才”黄永玉等都是画界奇才,有“神来之笔”的美誉!就中国画而言,我更喜欢写意的水墨画,“水晕墨章,如兼五彩”。同时,写意的水粉画我也喜欢。油画是欧洲的舶来品,写实派画作居多。这三类画作我十分偏爱。

八十年代初形成的“草原画派”,以诗一般的语言,深沉内敛的情感,描绘了草原苍茫博大、宁静质朴的厚重之美。因此,“草原画派”在油画界独树一帜,为中国油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古代,诗与画是分不开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故有“诗情画意”之说。

据此,诗、书、画可谓是大雅了。

烟,是南美洲大陆一位印第安人,偶然发现一种植物的叶子,香气扑鼻,晒干后点燃吸食,妙不可言。于是,在全球育种蔓延,一发不可收拾。烟草传入我国,是明朝万历年间,大明人沉迷于它的魅力,素有“还魂草”、“忘忧草”、“相思草”之称。清朝末年,第一家中外合资“北洋烟草公司”在天津开业。

烟能长盛不衰,固然有其感官享受的一面,民间早有“饭后一支烟,赛如活神仙”的慰藉。虽然现在提倡控烟,但是它在社会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没有锐减,从税收就可以得到验证,而且向低龄化,女性化发展。吸烟,大部分是起哄和解闷儿,也有是为了搭建关系,还有是专门做“沟通神灵”的祭品。就最后一点,东西方有异曲同工之妙!我觉得,吸烟对于智者来说,思维更加缜密,在苦思冥想中获得启迪。

酒,最早记载酒的文字出自商代甲骨文,可见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它总是在“附庸风雅”和“附庸乡俗”中交替。庄子提倡饮酒绝对自由,即“物我合一,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这是酒神的精髓所在。

饮酒的自由状态,是古今艺术家放下束缚,获得创作灵感的重要途径。李白自称“酒仙”,杜甫被郭沫若谥为“酒豪”。纵观中国诗、书作品,随处都散发着酒香。李白难解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牧心境凄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曹操则无法释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古有“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今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的俗套。酒会让人豪放、纵情。“酒逢知己千杯少”,但还是“饮酒不醉最为高”为好!

茶,乃天地之精华,人生之根本。因此,道家把茶誉为茗品。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期,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我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诸派思想,但独成一体。主要典籍有,唐代的《茶经》,宋代的《大观茶论》。

茶具、茶艺、茶礼、茶道,都是饮茶的考究之处。茶如人生,需要细细品味,“拿起、放下,一浮、一沉”。进入世俗,行于官场。

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一盏茶,苦后明智;一壶酒,醉后释怀。倩影长长,悠悠漫步,执手两茫茫,只为共时光。时间是最好的答案,好茶依旧如故,好人依旧如初。茶的世界是一片净土,让我们远离喧嚣,与内心对话。

持续1300多年的“茶马古道”,是以茶为主的商品贩运通道。在滇、川、藏大西南的恶劣环境下,为满足高寒地区对茶的需求,“马帮”艰难的爬涉于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之间。

绵延亚欧大陆的“万里茶道”,同样是以茶为主的易货贸易通道。商人跨越千山万水,穿过茫茫戈壁,风餐露宿于荒山野岭,饱受背井离乡的煎熬,为生计把希望寄托于千里。

曾几何时,“马帮”和“驼队”,历尽千辛万苦,铅洗人世浮华,用生命和脚步,记录了茶在不同地域,南来北往的商贸史。

可见,茶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其实,烟、酒、茶都有药用功能。烟草可行气止痛,去湿杀虫,消肿解毒。酒能温通阳气,活血通脉,驱除寒邪。茶有利尿、解毒、消食、化痰作用。

综上所述,不管是诗、书、画,还是烟、酒、茶,不分伯仲,各有千秋!对提高我们的修养和素质,保持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如若此生能喜欢其中一二,快哉、幸哉!假如都能喜欢,那一定是“功德圆满”了!

中国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就诗词而言,无一朝代能与唐、宋媲美。近期在读史书中,有三位不同年代的青少年才俊,在赶考过程中的趣闻和抒怀,感天动地,千年不朽。与大家分享的原因有两点:

一、本文以诗开头,而他们三位分别用诗的形式,表达了豪情满怀(唐代黄巢)、爱情凄美(唐代崔护)、情怀高尚(金代元好问)。因此,从诗的角度去反观三位先人,不免让人肃然起敬。

二、他们都是科举制度下,在兵荒马乱的岁月,处于赶考的路上,卓尔不凡,不枉此生。我也经历了应试教育的高考年月,考试给我留下了无尽的阴影,经常会梦到中学时期各种考试场景,苦不堪言。基于上述原因,想以他们的诗作为载体,纪念这三位“牛人”。

(一)黄巢,出身山东盐商家庭。擅长骑马射箭,文武双全,爱结交名士豪杰。因数次未能考过进士,最后一次落榜后,写下了壮怀激烈的诗句《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他怀揣如此抱负,离开长安,成为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发起著名的“黄巢起义”。历时十年南北征战,纵横十二个省,中间曾攻破长安称帝,立国号大齐,实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夙愿!终因实力不济,退守山东自刎而亡。尽管起义军奋战十载,以失败告终,但给大唐走向灭亡敲响了丧钟。可谓时也,命也!

前些年,由张艺谋导演携巩俐,借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威名,斥巨资拍摄了一部大片,票房不菲。说明流传千年的经典,仍具有强烈的“符号”价值!

(二)崔护,唐代博陵县(今河北定州)书生。出生书香门第,才华横溢,性格孤傲,最后做了岭南节度使。

从他的成名作《题都城南庄》说起,相传崔护去长安考进士,名落孙山。因返回路途遥远,就在京城住下,来年再考。正值清明时节,春暖花开,崔护独自在郊外城南庄闲逛,走着走着感觉口渴,看前面有一农庄,崔护叩门讨水喝,门缝中一女子,在院内桃花的印衬下,宛如天仙,一番交流后,女子含情脉脉的递给他一碗水,崔护喝完水,不敢多看一眼,就匆匆离去,女子望着相貌英俊、彬彬有礼的男子,依依不舍……从此人海两茫茫。

次年的这个季节,崔护鼓足勇气,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去探望该女子,没想到院门紧锁。遗憾之余,在大门的左侧门板写下了《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女子的父亲从外面回来,看到门板上的诗,就告诉了女儿,并连忙找回崔护。原来是女子对崔护心生情愫,“一眼万年”。因暗恋一蹶不振,思念成疾,一病不起。没想到女儿见到崔护后,病奇迹般的好了。同时,也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这样,就有不同剧种的《人面桃花》流传至今,特别是在陕西、河南等地影响甚广。

本故事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实则从史料查证,没有崔护与城南女子的婚配记载,只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罢了!

(三)元好问,山西忻州人。金、元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诗人。祖先是北宋学者、官吏。

金朝末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但他更喜欢文学创作和历史研究。身处金朝衰败和元朝兴起的动荡年代,年少时聪慧好学,成年后过继给叔父家,因叔父当年做知县,正赶上改朝换代的混乱时期,不得不随叔父四处迁移,这也成就了他敢于担当,悲天悯人的独立人格。

《摸鱼儿·雁丘词》是他16岁那年,随伙伴一同去并州(今太原)赴试,途中路过汾水,遇到一位捕雁者说:“今天有个怪事,捕捉了两只大雁,一只争脱飞走了,担心另一只飞走就杀了。结果,飞走的大雁一直在天上盘旋、哀鸣。突然,一头栽下来在杀死大雁的地方摔死”。听完捕雁者的叙述,他唏嘘长叹,就把这两只大雁买了下来,在汾水河畔埋葬后,用石头垒成雁丘寄托哀思,并赋《摸鱼儿·雁丘词》表达怀念。一个16岁的少年能有如此之举,不免被他高尚的人格和宽阔的胸怀深深打动。

金庸的《神雕侠侣》,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个流传千古的爱情绝唱。琼瑶在《梅花三弄》的影视剧主题歌中,也用了“问世界,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足见文学和艺术是相得益彰的。

如今汾河岸边的"雁丘",已成为向往爱情的打卡地。人们为寻访雁丘坟故里,祭奠这一对深爱的亡灵,《雁丘词》就成为千年不朽之作。“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这是多么的悲壮肃穆啊!

通过本文的开篇索引,对三位先人的诗作趣闻进行了诠释,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表述了诗中有画的另一种境界。

诗书画与烟酒茶的自我嘲解,是雅俗共赏的图谱化拼接。在一个超级快消品的社会,只能用简捷和跨越的方式,把历史和现实叠加起来,让诗书画与烟酒茶展现它们的人文关怀和自然属性。雅中有俗,俗中有雅,如此时空交错的立体描述,传递了雅俗共赏的精神内涵和趣味感受,也蕴含了诗书画与烟酒茶,在历史长河中相互交融及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体现,这恐怕才是文章的真实写照。以此,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五味杂陈的阅读观感和内心思考!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