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胡奇才回忆调动敌25师后令韩先楚率10师赶到新开岭以东

发布时间:2025-04-02 07:32  浏览量:7

敌人终于被调动了.

我31团在分水岭阻击,给我们赢得了宝贵的两天两夜时间,使我12师主力抓住这一时机,在师长江燮元、政委潘寿才率领下,主动撤离连山关、摩天岭阵地,日夜兼程向东转移。我11师主力于23日主动撤离赛马集,同12师在赛马集东北的新开岭地区会合。我3l团胜利完成阻击敌人后,从容地撤离分水岭。敌25师声称“突破”我分水岭防线,于23日黄昏进占赛马集。

我主动放弃赛马集,有意诱敌南下,使敌骄纵起来。敌占领赛马集后,得意忘形,对我主力转移集结毫无察觉,以为我主力被其击溃退向凤城,在那里阻其南犯安东。于是便留下74团两个营踞守赛马集,以保障其本溪的安全,其余部队改向凤凰城疾进。

此时,我纵队主要兵力已相对集中。纵队司令部机关驻在顾家堡子。为了歼灭立足未稳的赛马集守敌,调动敌25师主力回援,并在回援途中伺机予以打击,以减轻安东和我12师35团的压力,我们立即向部队传令:

命令

10月24日于顾家堡子司令部

战字第11号

一、情况

1.敌约4个营之兵力,于22日下午在分水岭(碱厂西南)与我11师部队激战。我予敌以大的杀伤后,敌主力于23日进占赛马。其分水岭、张家堡子线尚有少数敌人。碱厂、小市亦有少数敌人固守,现在在该地构筑工事。

2.安奉线之敌在我35团节节阻击,已予以大的杀伤,昨日(23日)该敌仅进至草河口、通远堡。

二、任务:为策应安奉线作战,争取宽甸在我手中,及掩护安奉、灌赛线资财转运,我决趁敌立足未稳,集中主力予该敌歼灭打击,求得歼灭一部。

三、具体布置如下:

1.11师主力由敌侧后出击,首先夺取东甸子、下潘家堡子敌阵地,成功后继续向赛马出击,并以该师33团一部监视分水岭(碱厂西南)之敌,32团1个营进到小孤山子、南孤山子一带活动,截敌交通运输。

2.12师主力在11师后面跟进,扩大战果。

3.军区警卫团两个营、33团1个营,统归王周光同志指挥,控制分水岭、新开岭,坚决阻敌前进,待我主力进到赛马附近,周部应迅速向赛马进至洋马林子、车家堡子(赛马南)。

四、指挥联络:

1.纵队指挥所随11师后面跟进,第一步在奈马岭沟。

2.夜间通信联络应注意自下而上的联络,并用旗号、灯光以资识别(另附通信规划。

3.攻击时间:下午3点开始攻击,

五、兵站线经叆阳边门送灌水。

六、战斗纪律:

争取于25日拂晓前结束战斗。

1.为保证战役胜利,各级指挥员应深入前线指挥,坚决完成任务,服从命令,遵守时间,不准随便放弃阵地。

2.坚决完成任务予以奖励,违反以上纪律者予以军事纪律处分,并在各级传达。

此今

司 令 员 胡奇才

政治委员 彭嘉庆

副政治委员 欧阳文

参 谋 长 李福译

我们以“杀鸡用牛刀”的战法,组织我11师31团、33团,12师34、36团、军区警卫团,在纵队炮兵团野炮掩护下,按命令于24日15时向赛马集守敌发起进攻。激战一昼夜,至25日拂晓,将守敌击溃,共毙伤敌300多人,我收复赛马集。

初战取胜,振奋了指战员的士气,也给予骄横的敌25师当头一棒。复占赛马集第二天,辽东军区政治部莫文骅主任、曾克林副司令员从安东去临江途经这里,看望了我纵部队,表扬我们有敢打强敌的精神。我在汇报时向他们提到军区20日调31团去草河口设防电报一事,他们说纵队的决心是对的,你们打得好,打仗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处理各种问题。我们挽留2位领导同志多住几天,请他们留下指挥我们,他们因急于要赶赴临江找肖华同志,便离开赛马集东去了。

敌25师行至凤凰城东北30公里的松树咀时,24日收到74团团长梁济民急电:“赛马集周围共军人数很多,今日黄昏将要攻取赛马。”要求师长李正谊带领部队迅速回援。李正谊看了电报很不高兴,复电74团团长梁济民,斥责说:“你团以现有兵力固守弹丸之地,尚未与敌接触,不宜先行呼援。”当稍后梁济民发出最后一次紧急呼救时,电信突然中断。李正谊知赛马已失,便直接向敌52军军长赵公武请示,要求速将随2师作战的75团归还25师作战,强调现有兵力单薄,表示不愿回师赛马集。而赵公武则坚令李正谊立即回师赛马集,以确保本溪侧翼安全。并答应75团归建。

我赛马集初战取胜,表明集中兵力,已将战场主动权初步操于我手,但不够理想的是未能全歼赛马集之守敌。

敌25师终于被我调回来了。

10月27日,敌人进到距赛马集15公里的双岭子、河南堡子、马房子地区。敌人这次调头北返,有两个目的:一是援救赛马集之危,二是寻我主力作战,企图抢占宽甸,切断安东到辑安、临江的行动路线,捣毁沿鸭绿江的工厂、医院和转移的家属。

我们对敌情进行了分析,认为这股敌人自10月19日以来连续行军作战,这次急忙从安沈线返回,士兵已相当疲惫,兵力上也不到两个团(欠74团两个营和75团)。我们决心趁敌仓皇回援途中,予以打击。于是集中了11师3个团(11师32团已由沈吉线调回)和12师2个团,于27日上午向进驻双岭子之敌发起进攻。

战斗一开始就打得异常激烈。我11师3l团在河南堡子一举将敌5个连击溃。

34团击溃敌3个连,并占领了岔路子,共杀伤敌500余人。但敌火力依然很猛,兵力也不见减少。

我心中纳闷儿,为什么我5个团的兵力打两个团的敌人却久战不下?其中必有原因。我指示部队,速抓个俘虏来查明情况。凌晨两点钟,我和彭嘉庆亲自审问提来的俘虏,这才获悉,敌25师原配属敌2师的75团已经归建。敌人将近3个团的兵力,8000多人,加上优势装备,而我们只集中起5个团约1万余人的兵力,当然吃不了它。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我们纵队几位领导人立即在山坡指挥所里开会,一致认为在双岭子吃掉敌人已不可能,必须主动撤出。

但是,如何撤,往哪里撤,撤出后下招棋怎么下?是很有学问的。撤,不是为了躲避敌人,不是逃跑,而是为了运动敌人,最终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进与退都是为了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关键在于指挥员的胆识与智谋的高低而怎样运用了。

我与彭嘉庆、李福泽研究着敌情,一致判定敌人这次回兵是急着寻找我主力决战,从其公然叫嚣要“咬住”和“吃掉”我11师这一点便可判定敌人的心态和作战取向。这次我若撤出双岭子,敌肯定还会缠住不放。我们何不将计就计,利用这一机会将敌人吃掉?

要歼灭这股敌人,就必须进一步集中兵力,选择歼敌的有利地形。

眼前的军用地图明确地告诉我们,就在我们不远处的新开岭下有一条狭长谷地,谷地两侧是高山,如果能把敌人诱入那里,那么新开岭下便是埋葬敌25师的最好墓地。

往哪里撤的地点确定了——占领新开岭下狭长谷地的两侧高山,在那里形成一个围歼25师的“口袋”。

怎么撤?利用敌人急于“咬住”和“吃掉”我11师的心理,以11师为诱饵,引敌入瓮。据此,我们决定:11师以一部分兵力与敌保持接触,节节抗击,边打边走,诱敌深入到新开岭以东袋形谷地:我12师秘密转移到新开岭东北邵家堡子地区隐蔽集结。

但是,要包围聚歼25师仍感兵力不足。敌人3个团,我们只集中了5个团,而我们5个团只有1万多人,而敌人3个团就达8000多人,且武器精良。

怎么办?唯有将全纵队兵力集中起来,才有取胜把握。眼下全纵有4个团不在眼前,一是12师35团正在安沈线风城一带节节阻击正面南进之敌,掩护安东我辽东军区撤退。这个团的担子太重,调动不得,不能集中过来。二是正在永陵、新宾一带配合3纵作战的由副司令员韩先楚率领的10师3个团。考虑到3纵队正从柳河向通化撤退,朝临江步步东移,我10师可以向新开岭地区集中。于是在决定撤出双岭子由11师诱敌上钩的同时,我们主动请示辽东军区首长同意,令韩先楚副司令员率领10师,从新宾、永陵街日夜兼程,务于10月30日上午赶到新开岭以东的柏林川、八里甸子集结待命。

与此同时,我们还命令已由赛马集越过新开岭15公里正向宽甸进发的纵队炮团,立刻停止前进,火速赶回新开岭瑷阳边门以东待命。

后来,有人问我:“当杜聿明向南满大军进攻时,你是怎么计划要消灭25师的?当时是怎么想的?”我说:“消灭25师不是当初想出来的,而是随着战场的发屐,敌我斗智斗勇的结果。战争瞬息万变,尤其在敌进我退之时,各种决定只能根据敌我斗争实际情况适时作出。”

我纵12师撤出双岭子以后,迅速摆脱了敌人,朝新开岭邵家堡子隐蔽集结。

为掩护我12师隐蔽转移,纵队指挥所率11师沿宽赛公路边打边撤,冒着敌人的飞机轰炸,有意暴露。得意忘形的敌25师,果然错误地认为我纵向赛马集以东之新开岭地区转移,是惧战败退。敌人在我东撤以后,又重新占领了赛马集。他们在高兴地庆祝了“回师的胜利”以后,29日便毫无顾忌地随我贸然追来。

骄横的敌25师被引诱上钩了!

兵法早有告戒:骄兵必败。无论敌我,也无论古今,成功时切不可飘飘然忘乎所以,结果走向成功的反面。李自成如此,刘青山、张子善如此,今天为数不少的显赫人物也走上了这条路。著名民主人士周谷城先生曾同毛主席讨论成功与失败关系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败之母。”此话可谓一矢中的,发入深思。拥兵800万的蒋介石的失败固然是其反人民的本质决定的,但其部下将领在胜败之时不能保持清醒头脑,也不能不是原因之一。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