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头条 | 急需警惕!成都“红豆热”暗藏危险,误食或致命

发布时间:2025-03-31 10:36  浏览量:6

最近,成都掀起了“捡红豆”的热潮,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关键词发现,随着成熟的红豆树种子逐渐落地,不少成都市民纷纷前往成都市植物园、桂溪生态公园、南郊公园、望江楼公园等地捡拾红豆,将其做成文玩手串、耳坠、种子画等。

然而,也有不少市民提醒,红豆虽然美丽鲜艳,却含有毒素。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高级农艺师唐雪松表示,“我们俗称的红豆一般有三种,包括红豆、海红豆和相思子,它们的种子因外观鲜艳红色而得名。这些红豆都含有一定的毒素,其中相思子毒性最重。”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张丽涓告诉记者,今年医院就收治了一名因误食相思子而导致急性肾损伤的病患。

张丽涓告诉记者,“相思子含相思子毒素,是一种剧毒蛋白质,毒性远超蓖麻毒素,误食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海红豆含皂苷类物质,生食可能引起腹泻、呕吐,毒性与相思子相比较弱,而红豆则同样含有生物碱,有微毒,入药时需要经过炮制。”

据了解,相思子,有剧毒,被民间列为“世界上毒性最强的植物前五名”。《古今诗话》记载,从前有一个人为了保家卫国,不幸战死于边关,他的妻子在相思子树下痛苦至死,“相思子”因此得名。

《中国植物志》里记载:“相思子,属于豆科相思子属,也叫相思豆、红豆、相思藤、猴子眼、鸡母珠,分布于热带地区,广东、广西、台湾、云南等地有分布。种子质坚,色泽华美,可做装饰品,但有剧毒,外用治皮肤病;根、藤入药,可清热解毒和利尿。”

图源网络,侵删

相思子属植物为多年生藤本植物,约12种,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其中的4种,即广东相思子、毛相思子、相思子和美丽相思子。相思子大小和普通绿豆差不多,大部分呈现鲜艳诱人的红色,种子的约1/3则是黑色的。由于红底配着黑色,颇似鸡眼睛,因此在闽粤台湾一带被称为“鸡目珠”,久而久之讹传为了“鸡母珠”,而在广西一带,还有着“猴子眼”的俗称。

相思子的毒性有多厉害?《广东药学院学报》(2014年)刊载的《相思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文写道:“相思子毒性强烈,由于其种壳坚硬,一般整吞不容易中毒,但若咀嚼,半粒即可导致中毒。相思子种子主要毒性成分为相思子毒蛋白。”

有研究人员给予8只努比亚山羊不同程度的相思子提取物,山羊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6只在2~5小时内出现死亡。2011年,鉴于佩戴鸡母珠手链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英国政府敦促36个零售商召回售出的2800条鸡母珠手链。所以,如果有相思子饰品,保管一定要慎重。

不过倒不至于“见相思子而色变”。首先,相思子毒蛋白存在于子叶细胞内,而它外面被一层紧密的种皮紧紧包裹。因此触摸完整的相思子,并不会导致中毒。其次,相思子毒素并不具有挥发性,因此也并不会被吸入而导致中毒。此外,我们的皮肤附着的角质层,也能起到很好的阻隔作用,因此即使接触少量破碎的相思子,只要及时擦除,也不会对健康造成什么影响。

事实上,相思子和其制品最大的危险性在于被误食,以及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吸入。

如果已经购买了相思子制作的饰品,那么在抛弃、封存之余,还有其他保证安全的办法吗?办法是有的,那就是加热处理。根据实验,相思子毒素在80℃处理1小时以上,100℃处理30分钟以上后,其毒性就会由于蛋白质变性而消失。因此将这些饰品进行至少半小时以上的高温处理(烘烤或水煮),就可以去大大降低其毒性,让其变得更为安全。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