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黎敏: 《细品西游》认清使命,勇往直前

发布时间:2025-03-28 04:17  浏览量:2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新书,曲黎敏所著《细品西游》。

01《西游记》到底是一本什么书?

关于这个问题,在每一个不同版本的编者序言里,都会给出一些相同或不同的解释。

大多数相同的解释是,《西游记》是一部具有神话、童话性质的小说,充满浪漫主义的幻想色彩。

但是,清代有名的道士刘一明在《西游记原旨.读法》中就说《西游记》是“神仙之书”,“乃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

他还说,读《西游记》的人,“悟之者,在儒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

读了曲黎敏教授写的这部《细品西游》,我发现,她是站在“修行”的角度,去品读西游的。

她说,《西游记》是一个关于修行的故事。

是一个关于成为自我、战胜自我、颠覆自我、实现自我的故事。

《西游记》的故事,隐喻了我们每一个自我的前生后世,我们的起心动念,还有那些不敢昭示于人的欲念、我们的无力无助与艰苦卓绝!

所幸,人到中年的我,去年在读书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去读了《西游记》。

如今再看曲黎敏的《细品西游》,尽然如同遇到知己一般,感同身受,惺惺相惜……

02 关于“认命”与寻找“使命”

她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很清晰的说明了,“为什么要讲《西游记》”,——为了认清使命,勇往直前。

为什么这么说?

她说,解读西游于她是精神上的救赎。

她从中悟到了“命”与“使命”的不同。

孙悟空对“命”的接受态度令人心悦诚服。

从某种意义来说,孙悟空是“认命”的,无论什么来了,他都欣然接着;但“认命”不怕“命”,回头是“猴”,勇往直前就是“佛”!

每个人都有“命”,我们一生得到的都是“命”,而“使命”就是我们要给出去的东西!给的越多,“使命”越大。

所以,我们一生真正要追寻、要认知的,就是我们的“使命”!

“使命”需要自己去“造”!

使命源于正念正愿,要亲证亲为;使命是让我们得到快乐的事;人在快乐时与天地之正气相合,就得了阳气。

她还说,通过读西游,她学会了静观与审察自我的心猿意马,也放下了孤傲与狂狷,拥有了更大的同情与悲悯。

03 作者简介:

曲黎敏,1964年生,中医文化研究者,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曾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曾应邀在电视台讲解《黄帝内经》,也在元泰国学讲堂、喜马拉雅等平台开课讲《黄帝内经》《诗经》《西游记》,粉丝达百万,著有《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系列》、《生命沉思录》系列书籍。

04 “少不读西游”这句话对吗?

在曲黎敏《细品西游》这本书里,最让我好奇的是,她讲通了一个大家都常说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少不读西游”?

她说以前大家都说:“少不读西游,老不读三国”,估计是在“怕”,在“戒”:

少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老年气血衰败,戒之在贪。

但是,对于读书这件事来说,大多都在少年时,对于四大名著,如若没有去读,没有代入感,又如何体会和书中人物对话、交流,找自己的解脱?

作者说高中时得到一本《史记》,就有一种骤然海阔天空,脱胎换骨之感,如若没有年少时对《红楼梦》的深情与悲情,又怎会对《史记》有那么深的理解和热爱?

读到这里,想想自己这些年读《史记》的感受,蓦然升起一种深深的共鸣,真的是那种“骤然海阔天空,脱胎换骨”之感……

她说,小孩子,尤其是喜欢文学的小孩子,读过西游,会因为孙悟空那孩童般的灵魂,而看到自己身上的“热爱自由、桀骜不驯、逆反。”

同时,因为孙悟空身上的“猴性”“魔性”,所以,少年看西游,是必须有人要引导的。

当然,现在的孩子,运动少,又喜欢打游戏熬夜,所以阳气不足。

而“志气”就能提升阳气,怎么能有志气?

就是得给孩子找点正事干,就像孙悟空一样,让他加入取经的队伍,保唐僧取经就成了他的正事。而什么是孩子的正事呢?

孩子的正事,就是他们感兴趣又喜欢干的事儿。

所以说,让孩子读西游,是可以培养他们的活力和勇气的。因为每个少年心中,都有孙悟空般“大自由、大自在”的灵魂。

最后,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一首特别好的诗,送给大家: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清夜吟》(宋,邵雍)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