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不但是战略家,也是军事理论家,全军唯一(三)

发布时间:2025-03-29 22:24  浏览量:8

1960年2月份粟裕在广州参加了军委扩大会议,在会上对战略方针、国防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作了多次发言,把他在总参工作期间多年思考的有关问题和建议,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及我国当时的部队建设,由于科技发展而带来的未来战争发展趋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在论述中粟裕分析了当前欧美敌情估计,强调不能有和平主义的幻想;不能唯武器论,不能忽视人和政治的决定性因素;对干部要进行原子条件下的作战教育。同时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军队制度改革、常备军、后备军建设也都做了全面的论述。

在全国解放后粟裕就一直在探讨着未来反侵略战争的作战指导问题。他对于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如何贯彻执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如何建成我国的积极防御体系,以及采用什么样的作战方法等,都有许多想法,但在58年粟裕遭受错误批判,在十年特殊时期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猖獗,军事思想和国防建设遭受严重破坏,使得粟裕一直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九一三后粟裕于1973年2月利用在天津期间,就未来反侵略战争中作战方向和作战指导思想等问题作了有关论述呈送给中央领导、中央军委,由于其所谈的问题同当时的主导观点不相符合,连帮他执笔的同志也不敢落笔,后来还是粟裕自已动手写了,他激动地说:“未来的反侵略战争,我不一定能看到了,但我作为一个老兵,如果不敢把看到的问题讲出来,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在报告中粟裕根据他多年的调查思考,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未来反侵略战争作战的方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结合我国总体军事实力还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就当时作战指导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提出要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便机动作战,要敢于取舍,善于取舍;运动战是我军的主要作战形式,但某些城市和要点必须坚决固守,有的要死守;要重视平原作战,兵力要有纵深配置,要重视打坦克集群;要立足在没有制空权的条件下打运动战、歼灭战,但要力争夺取局部制空权,加强对空防御,平时多训练和储备大量飞行员;要多组织多兵种协同作战,提高作战指挥能力。这个报告标志着粟裕对现代战争的研究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拨乱反正之后粟裕作为军委常委在参加军委日常工作的同时,以更大的精力投入了未来反侵略战争指导规律和作战方法的探索。在1977年3月份粟裕作了“战备工作中需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论述并面送给当时军委华主席、副主席叶帅,后中共中央办公厅把这个论述以1977年251号文件形式印发成文本,这是粟裕自林彪主持军委工作以后,第一次对军队全面工作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论述中粟裕提到了批判和肃清四人帮在军事思想领域中的流毒影响,把全军思想认识更好统一到主席军事思想、军事路线上来;并就研究分析外军军情统一作战指导思想;对敌作战方向、形式、规模;装备建设、战场建设、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研究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许多建议比以前更进一步,更贴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建议也更加明确有针对性。

1978年1月2日粟裕向军委领导报送了“有关战争初期作战问题的几点意见”的报告,说是他多年来就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思考的智慧结晶。报告提到了关于战争初期的战略布局,强调全局关系重大要点区域必须死守,集中足够兵力实行机动作战,尽可能预见和照顾以后作战阶段的发展变化及有关作战方法,报告提出了许多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看法和建议,如运动战方式、决战区域、诸军兵种协同、情报与通信工作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军面临着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完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主席军事思想,拨乱反正,研究在新的条件下的作战方法,发展我军的战略战术。粟裕于1979年1月发表了“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的重要报告,这个报告是他长期研究、探索现代战争规律,实事求是分析现代战争新情况新问题的重要成果的总结,标志着他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报告中粟裕全面论述了发展战略战术的前提和必要性,提出了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的指导原则,对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三种作战形式的结合运用和现代条件下的打法以及许多重大作战原则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观点和具体设想。强调战场建设要提到战略高度对待,并率先提出要活跃军事学术思想。

粟裕在这篇报告中尽管言犹未尽,但在军内外已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了全党全军的高度重视,全军上下掀起了一个讨论和研究未来战争初期作战问题的热潮,在军事学院在高干班学习的不少军长、军政委异口同声地说这样好的报告,二十年来还是第一次听到,总部机关领导同志学习办公室规定这篇讲话为领导同志学习的重要内容。报告对于冲破军事领域里长期形成的禁锢,对于军事理论战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探索和回答现代条件下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对于战备、训练和军事学术研究,对于拨乱反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主席军事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可惜的是由于身体状况原因,粟裕不能一下子把想讲的话都讲出来,对作战和军队建设问题还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宝贵经验在他的脑子里,没能给后人留下,不能不令人遗憾。国外的军事评论家认为,粟裕是中国主要的战略发言人,从他的报告里看到了中国80年代军事发展的方向。

粟裕的一生,军事几乎成了他唯一的兴趣,是纯粹的军人,他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强烈,时刻关注战争,连1970年6月出国访问途经巴黎时,也专程到诺曼底旧战场详细考察。他从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开始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全过程,不仅具有打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特别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辉煌战斗经历,创造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经典战例,而且十分重视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虽然他是师范生不是军事科班出事,但理论功底深厚,善于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提高再用于指导战争。

在险恶的战争环境下他仍然关注现代战争,探索研究现代战争的内在规律,从红军时期开始就建国后的和平时期他写下了大量的经验总结、战役研究、理论探索,为中国革命战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光辉耀眼的篇章。其理论研究涵盖面广,内容丰富,涉及到战略、战役、战术等不同层次,其敌后游击作战、大兵团指挥作战和战争转折论等理论更有其独到的见解。

在抗战开始粟裕开始深入探索研究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并应用于指导对日作战,寻求在战争中战胜拥有现代化装备日本侵略军的对策。建国后更是继续跟踪研究现代战争的发展变化,对我军的战略方针、作战指导、战场建设、陆海空诸军种及各特种兵种的发展、部队的教育训练及未来反侵略战争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意见和建议,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篇章论著,其研究始终面向未来,前瞻性、预见性强,不少论著中的思想和观点直到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指导作用。

古今中外集立功、立言、立德于一身的军事家可以说是寥若晨星,而粟裕可以说是是解放军如云战将队伍中罕有的立功、立言、立德方面非常杰出的将领,立功方面,指挥艺术高超,功勋卓著,载入史册;立言方面,军事理论丰富建树深远传之于世;立德方面,品行高洁,风范长存。既是我军将帅中唯一被称誉为战略家的高级将领,又是罕见的被称为军事理论家的高级将领。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