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方米画展”之文化困境与艺术省思》
发布时间:2025-03-29 08:52 浏览量:3
常智奇
盖闻艺术之道,犹天地之经纬,必以精神为纲,审美为维。今观宋庄"平方米画展",虽以"民间话语"为旌旗,实则陷于文化认知之迷途。吾尝夜读《文心雕龙》,观其"原道"之章,乃知艺术当"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今之展览,遗此义远矣。
展览命名"平方米",其意欲解构传统空间之桎梏。然考诸艺术史,自宋元文人雅集,至明清画派结社,皆以精神境界定高下,岂以物理空间论短长?康定斯基著《点线面》,虽言构成元素,终归于精神震颤。今策展者不明此理,以"平方米"为标榜,恰似买椟还珠,失其本真。
阿敏谈艺录,辞气激越若魏晋清谈,然细究其理,犹未脱"破字当头"之窠臼。昔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有云:"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今观展中作品,多呈零散之态,似未央宫瓦当,虽各具纹样,终不成体系。此正如《文赋》所诫"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者,盖因缺乏现代性之整体观照也。
梁宏达之策展理念,令人思及《诗品》"直寻"之说。然其言谈止于功利层面,犹若未睹陶渊明"此中有真意"之境。艺术评论当如谢赫"六法",既有气韵生动之追求,复备骨法用笔之准绳。今之论者,不谙"神韵说"之妙谛,不察"意境论"之幽微,徒以解构为能事,岂非如盲人摸象,各执一端?
观展中作品,虽标榜"新文人画",然多失"士气"。昔董其昌分南北宗,倡文人笔墨,其要义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之作者,或效八大之白眼向天,或摹石涛之搜尽奇峰,然笔下空陈形似,胸中实无丘壑。此正如王原祁所言:"拘守旧本,终坠恶道",岂不悲哉?
至若展览组织,更显"有术无道"之弊。《礼记》云:"致知在格物",艺术创作本应"物格而后知至"。今之展览,倒置本末,以争夺话语权为先,置艺术规律于后。此等作为,恰似淮南王"削足适履",虽得尺寸之合,已失天然之足。
然则民间艺术活力,诚不可轻忽。忆昔扬州八怪,以布衣之身撼动院体;海上画派,处商埠之地开创新风。关键在守"修辞立其诚"之古训。白石老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之论,宾虹先生"浑厚华滋"之求,皆本乎真诚,发乎性灵。今之青年艺术家,若能以谦逊之心追摹前贤,以敬畏之意对待传统,何愁不能"笔墨当随时代"?
综而论之,"平方米画展"之失,非尺寸之失,乃文化坐标系之失;非形式之失,乃精神向度之失。昔顾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睛,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今之艺术创新,亦当求此点睛之笔——非在标新立异之形式,而在贯通古今之文脉,熔铸时代之精神。如此,则中国水墨之道,庶几可继往开来,成其大观矣。
2025年3月29日清晨,于长安故都大明宫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