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梦由心生”
发布时间:2025-03-29 07:58 浏览量:3
梦,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倚床而睡,同时又瞋目而视的样子。意指人睡着了,“神有所遇,恍兮惚兮,见物成梦”(墨子语)。
“梦”本义指睡梦,引申为头脑昏乱、不清醒,又引申为虚幻、空想。做梦跟人清醒状态下的思考是不同的,此刻,人的意识处于不清楚的状态。例如《诗经·小雅·正月》中所记载的:“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梦梦”在这里是指的混乱不清的意思。
“梦”是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一种主体经验,是人在睡眠时产生想象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通常是非自愿的。也有解释是人的意识突显。做梦与快速动眼睡眠有关,那是发生在睡眠后期的一种浅睡状态,其特色为快速的眼球水平运动、脑桥的刺激、呼吸与心跳速度加快、以及暂时性的肢体麻痹。梦也有可能发生在其他睡眠时期中,不过比较少见。在进入深度睡眠时发生的入睡状态被认为和作梦有关。
《菜根谭》中的“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以及《金刚经》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都揭示了梦境与内心的关系,认为梦境是内心世界的映射。
“黄粱一梦”的典故大家都很熟悉,出自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故事讲述了卢生在邯郸客店遇到道士吕翁,吕翁给了他一个青瓷枕,卢生枕着这个枕头入睡后,梦中他娶了清河崔氏的女子为妻,生活富足。他通过科举考试,步步高升,最终成为宰相,享受了数十年的荣华富贵。然而,当他醒来时,发现店主煮的黄粱饭还没有煮熟。
成语“黄粱一梦”比喻虚幻的梦境和不可实现的欲望。它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可能极为短暂,荣华富贵如同过眼云烟,转瞬即逝。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看似美好但无法实现或不真实的梦想,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广泛使用,还常常被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过分追求虚幻的梦想,而应珍惜现实生活。
梦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十八种雅称,多源自神话传说、诗词典故,承载着对人生、情感、哲理的隐喻。如华胥、南柯、黄粱、槐安、罗浮、高唐、楚梦、鸳梦、春梦、蝴蝶梦、日边梦、扬州梦、东堂梦、三宿、鸳鸯梦、杨花梦、槐南梦和迷离梦等。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更是把梦写入诗中,抒发自己家国情怀、人生际遇的感慨,如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唐·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杜牧《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总之,梦境会让人体会到“喜、怒、哀、乐、惧、爱、恶”。因为人们常常会做梦,于是乎便滋生一种行业,那便是“解梦”。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周公解梦的传说,据说能从梦境中预知未来之事。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便有了梦是人生理、心理反应的科学论断。
梦,大家都不陌生,每个人都会做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梦,有时候会陷入梦境难以清醒、不能自拔;有时候会在梦中笑醒、意犹未尽;有时候会在梦中哭醒、悲痛欲绝;有时候会在梦中忧郁、怅然若失;有时候会在梦中愉悦、回味无穷;有时候会在梦中惊醒、不知所措;有时会在梦中拥有家产万贯、富甲一方;有时会在梦中穷困潦倒、一贫如洗;有时候梦能让人高兴一阵子,有时候梦能让人后怕很长时间;有时候梦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了,有的梦反复出现,但终究还是个梦。
正所谓“梦由心生,心之所往,梦之所致”,梦是由自己的内心产生的,心中所想的事情,就会在梦中出现。也就是说,梦境是受到个人内心情感、想法和意愿的影响。
“梦由心生”指的是梦境的内容往往源于人的内心活动。梦境是人在睡眠状态下,潜意识对现实生活、情感和欲望的反映。例如,我们白天所经历的事情、内心的渴望或焦虑,都可能成为梦境的素材。因为梦境中出现的场景和情感,往往与人的“私欲”和内心需求密切相关。比如,心里面总是惦记着一件事,这件事在你梦中出现的概率就比较大。
“心之所往”,就是人的大脑的思维活动是很复杂的,人在白天的工作和学习中,记忆就会随之加深,使大脑时刻浮现出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到晚上睡觉,人的大脑思维不会停止,仍然在活动,人的意志不能控制它,所以就会产生梦了。
事实上,我们平常的时候总在想什么,就会作与此相关的梦。比如正处在长身体时的十七八岁,就会梦到走到了一个台阶边,或是悬崖旁,突然一步迈空,就如同失足或是掉进了深渊一样,浑身一颤,顿时惊醒过来,浑身冒汗,却也是长个子的时候;年轻恋爱的时候,常常会春梦连连,梦中与情人出双入对,外出幽会,吃喝玩乐,流连忘返;当考试压力大时,就会常做与考试相关的梦;当工作忙碌时,就会做大量与工作关联的梦;购买了房屋时,就常会做与房屋装修有关的梦;年龄大了,就会常做童年玩耍的梦,仿佛又回到了孩童时代一样。
当然,“梦之所致”则进一步强调,梦境不仅是内心的反映,还可能受到人的主观意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例如,如果一个人内心平和、欲望较少,他的梦境可能更加简单和宁静;反之,如果内心充满焦虑或强烈的欲望,梦境可能会更加复杂甚至混乱。此外,梦境也可能成为人内心情感的宣泄途径,帮助人释放压力或未满足的愿望。
有些个梦,则是相反的,还有一定的预见性,如梦到内急,到处也找不到厕所,第二天很可能是遇到一场饭局;有的梦也很是可怕,如梦到被别人或动物追赶,无处可以躲藏,说不定有什么好事相遇;有时梦见失去了很多东西,但是在现实中,就可能有新的东西出现,颠覆你的认知;还有时梦到进入一个书店,就想着多拿几本书看看,甚至有偷偷多拿几本书的想法,结果类似黑瞎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醒来时,却发现两手空空;还有就是梦到和朋友出去旅游,发现到处山清水秀,有看不够的美景,醒来却发现原来是一个美梦!
由此可见,一个美梦,让人心生快乐,潜移默化,增添信心。一个噩梦,让人心情压抑,郁郁寡欢,无精打采。其实,无论睡眠状态或是清醒状态,“梦”总给人一种与现实有一定距离的模糊感。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的梦境与思维有着某种联系。古今中外都有人喜欢借“梦”来抒发一些感受。
当然,梦除了虚幻的特点之外,也可以是清醒状态下的一种想象或愿望,即梦想。而有一些梦想通过我们自身主观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从小的方面讲,一日三餐,实现一个生活富足的梦;夫妻恩爱,实现一个家庭幸福的梦;家庭和睦,实现一个和谐快乐的梦;小有成就,实现一个事业有成的梦;志得意满,实现一个人生知足的梦。
从大的方面讲,愿望若有现实基础,就是可以实现的理想。像“上学梦”“故乡梦”“就业梦”“旅游梦”“参军梦”“航母梦”“民族梦”“大唐梦”“中国梦”等等。只要我们以百倍的信心,坚定的方向,勤奋工作,不怕困难,不折不挠,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一些个梦想就有可能变成现实。
这或许就是“梦由心生”所带给我们的一点儿思考和启示。
2025年3月29日